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联播

[天津·澳门路社区]手语进社区 搭起沟通“桥梁”

来源:每日新报 发布时间:2014-03-01 15:24:44

    手语是聋哑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为了更好地架起这座“桥”,天津医科大学的学生们走进社区,教社区里的居民们学起了手语。

1.jpg

大学生志愿者热心教居民手语

  大学生带着手语进社区
 
  “今天我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词汇和日常用语,来教给大家。大家看着我,第一个词,是‘你好’……”昨天,在澳门路社区的活动室,几名大学生正在传授手语知识。从今年年初开始,澳门路社区的居民开始跟着天津医科大学影像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学习手语,希望能更好地与聋哑人交流。
 
  澳门路居委会的靳主任告诉记者,在他们的社区内,有一些聋哑人,以前跟他们沟通,要么需要家属翻译,要么就得连比划带猜,这容易降低服务质量,“现在我们居委会的一些志愿者也参加了手语学习,今后就能够更好地跟聋哑居民进行沟通了。”
 
  记者采访发现,不只是居委会的基层工作人员,就职于很多岗位上的市民都遇到过和聋哑人“难以交流”的情况。
 
  滨江道巡逻保安老张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咱这规定不许发小广告。有一次我碰见一个发小名片的,我就去拦。谁知道对方听不见。我跟他比划了半天,才算说通,可是急得出了一身汗。”
 
  “聋哑人就医时不好交流。”天津一中心医院的李医生说,“曾经一个就诊患者,问她哪不舒服,她打了个手语并指了指自己的肚子。但当我开始询问她疼痛感、既往病史等问题时,却无法沟通。患者一边写字一边比划着,用了半个小时,才基本弄清病情。”
 
  “上次一个聋哑人钱包丢了,急着来挂失银行卡。我们都不懂手语,当时交流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完成挂失的流程。我当时就想,应该去学学手语了。”银行大堂经理孙先生受访时说道。
 
  建议建立手语翻译服务中心
 
  据市残联统计,本市约有听力残疾、语言残疾的市民14万。天津市聋哑学校的刘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懂得手语的人数有限,聋哑人在学习、就医、出行上经常遇到困难。“普及手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合理分配手语学习者入手。”刘校长表示,虽然现在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手语公共课,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基于这种情况,刘校长建议加强残联与手语学习者的联系,可以建立一个手语翻译服务中心,将进行过手语学习、有翻译能力的人注册,聋哑残疾人若有需求,可以根据距离、时间,派遣其为聋哑残疾人服务。(记者 王月焜 实习生 高婧)

责任编辑:刘怡
标签:澳门路社区,手语,桥梁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