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下基层办实事 各地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4-12-16 08:39:05

  (中国社区网整理报道)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提高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巩固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执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深入基层一线,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安徽:力戒“蜻蜓点水”式走访——进农家促膝问冷暖

  “张书记吃家常菜,跟我们拉家常话,一点儿架子都没有。 ”蒙城县韩寨村农民彭大俊对记者感叹。 10月29日至30日,省委书记张宝顺冒着潇潇秋雨,轻车简从来到韩寨村蹲点,就住在彭大俊家,与他们一块吃一块住。

  记者了解到,在韩寨村两天里,张宝顺书记从东家到西家,与群众手拉手坐在一起,面对面倾心交谈。村民彭长恩30多年前就患肌肉萎缩症,母亲为了照料他又积劳成疾。张宝顺书记来到彭长恩床前,俯身探问病情,详细了解生活保障情况。他说,有党和政府的帮助,你们的日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听了饱含深情的这番话,彭长恩80多岁的老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10月30日至11月1日,省长王学军赴金寨县,蹲村驻户,走访农户,深入了解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情况。在梅山镇汪冲村,他利用两天多时间,遍访该村分散在大山深处的各个村民组,走进近30个农户家庭,与群众促膝交谈,面对面问计问需,零距离了解所思所盼。王学军省长还与当地企业负责人和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听取县乡情况汇报,由点到面地了解金寨县开展扶贫攻坚的工作情况。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各级党员干部跋山涉水,走向偏僻山村、田间地头、背街小巷,走出了一条条通向民心的坦途。

  “老农看当面,干部要见面”。黄山市歙县绍濂乡团委书记杨俊森说,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锻炼,现在乡镇干部住乡和下村的次数比以往大大增加。他大概算了一下,每周有3天时间要下村,经常和群众泡在一起,干群关系自然更加融洽。

  重庆:“1+2+10”机制 促党员扎实联系群众

  近日,南岸区长生桥镇共和村村民李安轩在做农活时伤了腿,正愁行动不便无法办理医药费报销时,村党支部书记饶翔宇就上门走访了。了解到老李的难处,饶翔宇主动提出帮他代办。一周后,李安轩领到了报销的医药费。

  并不是饶书记上门的时间凑巧,而是“1+2+10”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让共和村的党员联系群众更密切了。

  “过去,‘党支部忙得团团转,党员一边看,群众旁边站’的事情在我们村时有发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也打了折扣。”饶翔宇告诉记者,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共和村党支部探索建立了“1+2+10”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即1名村支部委员联系2名困难党员和10名普通党员,1名党员联系2名困难群众和10户普通群众,支委、党员都要定期走访联系群众。李安轩正是饶翔宇联系的普通群众之一。

  目前,共和村常住人口有950余人,党员38人,除外出务工、年老体弱的党员外,3个党支部委员和25个党员都加入到了“1+2+10”的平台中来。

  福建漳州:夜访 云霄县探索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新机制

  “你看,这个新码头多宽敞,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近日,在云霄县陈岱镇礁美村新码头,巴非蛤养殖户施进溪高兴地对笔者说,有了新码头,海鲜上岸顺畅,能保证鲜度,卖出好价钱。

  地处东山湾的礁美村是全国巴非蛤养殖第一村。村支书施永明说,总投资1600多万元的礁美村新码头基础工程已完成,9月份投入使用。这是县镇领导干部深入村里开展夜访、解决问题带来的变化。

  据了解,礁美村有八成村民在滩涂浅海养殖巴非蛤,全村养蛤面积3万亩,按每亩丰产产量1吨计算,1年就有3万吨的总产,而旧码头已远远跟不上装卸需求。不仅如此,村民还吊养海蛎、海带等。

  在离新码头300米处,笔者看到,旧码头边,大小渔船密密匝匝地停泊于此。“在这里,渔船停靠要排队,装卸更要排队。岸小路窄,只能靠肩挑装卸,挑夫从码头连接渔船的独木板上掉入海里是常见的事。”村民施火明说,“最烦恼的是,装卸效率太低。”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4日。当天晚间,云霄县委、县政府启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选动作——领导干部夜访,首站就到礁美村。

  “以前,县领导长什么样,村民只是在电视上看到,更不要说当面向他们反映意见和期盼。要我说,这是官僚主义问题,是脱离群众的表现。”75岁的老人施天永说, 像建码头这样以一村之力甚至一镇之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向上反映,村民也总担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5月4日晚7时许,县领导到施天永家,征求对“四风”等问题的意见建议。“一开始,我不太敢说话,后来慢慢放开了。”施天永说,此后,县、镇领导干部常来夜访,县领导每月至少来一次,镇干部更频繁。晚间入户听意见,白天就到工地协调解决问题。

  “夜访选在群众晚饭后时间,是村民一天中最闲的时刻。以前,县镇领导白天来调研,人来得比现在多,村民没空应付,问题解决较多地停留在面上。”陈岱镇包村干部、副镇长王添顺说,开展夜访后,工作更深入、更务实,与群众如家人、邻里一样促膝谈心,不仅作风转变了,解决问题也更到位。

  如今,夜访工作在云霄县全面铺开。通过夜访,在礁美村,解决了新码头建设、休渔期巴非蛤渔船进出港、临岸村道路灯等一系列问题;在火田镇佳园村,解决了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并以此形成全县“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推广经验;在列屿镇顶城村,协调办好了村内电网改造、“平安路灯”建设等4项实事;在和平乡径仔村,解决了村小学建设等群众反映较强烈的五个问题……据统计,全县干部在夜访中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230条,汇总成7个方面内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300余件,共化解矛盾纠纷200多起,处理信访积案17起。

责任编辑:李姗
标签:下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常态化,社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