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空巢老人困难不少 急需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5-03-23 16:06:50

  他们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独自生活。在渐渐老去的日子里,他们变得越来越虚弱,对身强力壮者来说举手之劳的事情,对他们却难于上青天。

  现实:空巢老人困难不少

  3月20日,记者随社区负责人田小红来到了西宁市城北区新海桥社区空巢老人高老太家。她唯一的儿子多年前意外去世,丈夫也于5年前因病去世。高老太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看见我们,高老太赶紧把我们往屋里让。她所在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采光不是太好,老人摸索着去开灯,却只打开了一盏小台灯,微弱的光线似乎起不了太大作用。

  “你家的大灯坏了?”田小红问。

  “灯没坏,可灯绳几天前被我拉断了。”田小红赶紧搬过来一个小凳子,踩到上面,几分钟就把灯绳接好了。

  由于患过白内障,高老太的视力不太好;由于听力不好,她听不太清电话里的人讲话;由于记性不好,她甚至连自家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

  盐庄社区居民姚老太,老伴几年前去世,孩子都在外地打工。姚老太住的屋子有60多平方米,堆积了她所有的家什:一张床、几张桌子、一个案板、一个小煤炉,案板上放着两袋娃娃菜。

  “这是趁菜价便宜的时候买的。”姚老太说着,拿起娃娃菜到水管那边洗,洗完关掉水龙头,水龙头还滴滴答答地流着水。“漏了好长时间了,可我自己不会修。”姚老太不好意思地说。

  行动:密切关注空巢老人

  为方便空巢老人,2014年西宁市城北区民政局为解决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投入8万余元为80位空巢老人配备了手腕式呼叫器,通过定位、呼叫、对讲等功能更好地帮助空巢老人。到目前为止,通过急救定位终端网络平台已接到呼叫服务90余次。其中包括:陪护就医、上门送药、维护修理水管、水龙头、灯泡和家政服务等。

  “两年来,其实没用过几次呼叫器,可有了它,心里踏实。”有心脏病的毛胜寺社区居民李老汉指着放在床头的呼叫器说,一次他半夜发烧,起不了床,情急之下,按了呼叫器,呼叫器另一端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听到后10分钟就赶到现场,陪他去就近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2010年,马坊街道办事处欣乐社区曾经广泛推行过“红丝带行动”,工作人员把七十多条红丝带发到了空巢老人手中,告诉他们如果有危急情况或需要帮助时,就把红丝带绑到窗户上,提醒周围邻居去帮助他们或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

  如今,红丝带有没有“褪色”?“‘红丝带行动’推行了一年多,有一定的效果。”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笑道,红丝带的使用率虽不是很高,但近两年的时间里,社区还是接到了十几次的求助,大部分的难题都被周围邻居化解了。

  “社区工作人员那么关心老人,我们楼上楼下的,咋好意思袖手旁观呢?”在欣乐社区,不少热心居民主动伸手,不计报酬地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

  思考:为空巢老人做些什么

  “仅仅靠社区工作人员照顾空巢老人,肯定顾不过来。”祁连路西社区主任妥香珍和副主任郑连兄说,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虽然他们也经常去看望空巢老人,但如果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或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不一定能及时知道。所以,若能找到跟空巢老人住得近,且愿意与他们“结对子”的好邻居,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除了生活上的困难,空巢老人还需要精神抚慰。哪怕是有个人陪着聊聊天,对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安慰。”小桥社区工作人员李春香说,由于长期独居,有些老人精神出现了异常,性格变得孤僻,不愿意和人交流。

  “虽然西宁有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相关机构和配套设施,可许多老人还是愿意住在家里。这就需要建立一种长期机制,能有人担负起长期照顾老人的任务。”西宁市城北区民政局局长苟甫君说,就拿城北区试点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毛胜寺社区、新海桥社区和小桥社区举例,仅三个社区70岁至79岁的老人就有2926人,80岁至89岁的老人有442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要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必须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思路,真正为空巢老人做些什么。(马小玮)

责任编辑:俞菲
标签: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新模式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