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互联网+”时代让陋习无处藏身

来源:濮阳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07-13 14:29:03

  又到一年暑假季,广大青少年迎来了难得的假期,不少父母也陪伴孩子踏上了出游之旅,随之一些日常行为的不良陋习也浮出了水面,公交车内随意饮食者有之,公园小巷践踏花草者有之,超市商场大声喧哗者有之,风景胜地损坏公物者有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正是国人素养的“瑕疵”,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着实不容小视。不过,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这些陋习不是在沉默中随波逐流,而是在热议中掀起浪花,不少城市通过“微博群”“微信群”等新兴技术平台,搭建一方说言行、议道德、传美德的网上空间,让文明和谐的道德主流在网络空间传播,以此带动更多的人告别日常陋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常言讲,陋习之所以称之为“陋”,不仅是有损形象,大煞风景,更指顽固不化,久治不愈。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不断繁荣,对公民素质的文明要求日趋“水涨船高”。然而,日前生活节奏快捷,忙忙碌碌,于是形形色色的不良习惯浮出水面,诸如“中国式过马路”“公共场所的卫生顽疾”“公交车上的你争我抢”“旅游景区的到此一游”……看似区区小事,却成了城市文明中赤裸裸的“伤疤”,让负能量产生了发酵效应。

  处身于互联网+时代,借助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微博搭台好人引领,借助“志愿服务圈”和“好人微博群”,由市民现身说法,畅谈心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互动交流中唤醒心灵的共鸣,产生神奇的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约束自我,告别陋习。在彼此的剖析反思中,网友开展深刻的自我批评,直言不讳地坦露心声,简直是洗礼心灵的”催化剂”。很多时候,我们对待他人的陋习鄙夷指责,而对待自己的弱点网开一面,总是善于挑他人的“刺”,而忽略了自己的“失”,久而久之的麻痹心理,导致涣散的思想成了陋习的“温床”,言行的“细菌“成倍滋生,文明的形象一落千丈。

  微博热议,创设了道德渲染的平台,及时给民众“洗洗脑”“充充电”,驱除侥幸心理,呼吁身体力行。改变陋习并不“难于上青天”,而是从点点滴滴约束自我,日常小事规范言行。川流不息的街头,闪烁的红路灯前,停下脚步等一等;人满为患的车站里,长龙般的收银队伍中,绽放微笑让一让;风景优美的景区,整洁一新的广场,主动弯腰捡一捡;游人如织的公园,姹紫嫣红的花丛,放慢脚步绕一绕……从身边做起,从平时做起,从父母做起,做好孩子的“镜子”,做好他人的榜样,迈出细节“一小步”,塑造文明“一大步”,唯有如此,违背道德的陋习才会销声匿迹,迎来风清气正的新风尚。

  互联网+时代,让陋习无处藏身。古人曾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革除不良陋习、塑造现代文明是的神圣使命。其实,从陋习到文明的距离说远很远,说近很近,只要将善念与真诚融入心扉,温暖则会触手可及,文明也将相伴相随。(李芳)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互联网+,社会,志愿服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