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漠视历史是“精神沦陷”

来源:佛山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08-10 10:48:10

  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习近平同志自2014年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抗战历史,正确认识昨天、精准把握今天、努力开创明天提供了基本遵循。总书记对于历史非常重视, 2014年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 ,习近平主席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 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中国文明网)

  历史,不仅仅是单调的数字和事件记录,时间和记忆的片段。更在于通过这种记录和记载,把民族发展和奋斗过程中的,或者欢欣,或者悲苦;或者荣光,或者耻辱;或者落后,或者崛起,告知后人,留住记忆,让我们把古代和现代、往昔和今朝、光荣和梦想,有效结合起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物质辉煌,精神自信而从容。

  可是看看当下,也许是社会发展太快了!也许是受到了观念多元的无情冲击,那些记录着我们的文化基因、精神基因的历史,竟然受到了忽视、忽略、遗忘,甚至是抹黑。不负负责的“历史虚无主义”,竟然振振有词。比如,英雄烈士的以身殉国,成了个别人的娱乐对象,刘胡兰竟然成了“小三”。不少抗战纪念地、烈士陵园,也被开发成了商业重地。有的中小学生,甚至连“九一八纪念日”等重大国耻日,都忘了。记忆破碎了,历史失忆了,在唯利是图的商业狂欢中凌空高蹈,就容易形成“头重脚轻根底浅”,“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出现可怕的精神平庸化、市侩化,怎么不是一种价值冷漠、精神迷失呢?

  缺乏对民族历史的继承和敬仰,就不得不用混乱的舶来品,和所谓的西方价值,装扮自己,看起来非常风光,民族自豪感,已经荡然无存;看起来高大威猛,内心却一片虚空,难以完成精神上的"万众一心"。没了历史和文化家园、精神归宿感,我们已经沦为事实上的“精神难民”,这根本就是一场“精神沦陷”。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价值的混乱、民族信仰的动荡。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提醒我们,在现代化辉煌中,也要完成和古老历史的连接: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唤醒紧迫的责任使命;汲取古老的智慧,树立自觉的文明意识;吸纳传统的价值,筑起民族精神家园。确立“以史为鉴”的历史开阔意识,确定独立、自尊、自强的发展方向。就像《史间道》前言:“从那些黑暗、耻辱、光荣与梦想的历史大变局中重新审视我们的来路和去路,从那些曾经被我们打倒、砸烂、烧掉的历史的‘垃圾堆’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历史信念,走出灾难深重的精神沦陷。”为“中国梦”提供无穷的力量。(振岳)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历史,政策,法律,文明,道德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