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百万志愿者构筑苏州最美风景线 体验更多服务内容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时间:2015-08-13 14:59:43

  炎炎夏日,“清凉苏州”志愿者冒着酷暑,给坚守在烈日下的劳动者送去清凉的同时,也送上了一份朴实的人文关怀。“清凉苏州”志愿者,只是苏州志愿者群体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苏州坚持在“常、长”(常态化、长期抓)二字上狠下工夫,积极搭建志愿服务活动平台,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以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到目前,已经登记注册的108万志愿者,不仅彰显“苏州力量”,也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品牌建设,吸引更多市民主动加入
 
  邹叶菁阿姨,今年68岁,是苏州市志愿者总会老年义工分会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平时,她和诸多志同道合的老年义工,经常做的一件事便是义务捡垃圾。每次活动前,每人一只垃圾袋,一个捡垃圾的夹子,街头、景区周边、马路边,处处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
 
  前段时间,“清凉苏州”爱心行动开展后,邹阿姨和众多的老年义工开始“转岗”,做起了“清凉苏州”志愿者,每天,跟着记者一起送清凉,忙得不亦乐乎。为何在那么热的天,还愿意汗流浃背地出来做志愿者?面对记者的好奇,邹阿姨表示,虽然自己年龄不小了,但照样能为社会贡献点余热,再说,待在家里,还不如出来做做公益,那样身心皆快乐。“做一名苏州志愿者是件很光荣的事,凡是苏州市志愿者总会开展的活动,我和一帮老姐妹们都乐意参加。”
 
  在很多志愿者心目中,“苏州志愿者”也成为一张闪光的名片。这一切,离不开近年来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制度保障。记者了解到,为了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发展,近年来,苏州在围绕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在制度落实上下了真功夫。比如,为了建立志愿服务科学管理机制,苏州先后成立了苏州市志愿者行动协调委员会、苏州市志愿者总会,在市文明办增设社会志愿服务指导处,建立起“文明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牵头抓总、各部门合力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此外,还制订出台了志愿服务星级认定、活动备案、嘉许回馈等制度,不断规范志愿服务日常管理,不断健全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自从开展星级志愿者认定,到目前,共认定一星级至五星级志愿者2355名,并颁发了志愿者星级证书及徽章。
 
  做志愿者光荣,在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又能得到肯定和认可,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地报名参加志愿者,投身到各种志愿活动中来。
 
  平台搭建,让志愿者体验更多服务内容
 
  立足一个公益团队,同时,能有更多的参与互动机会,去尝试别的公益活动,这也成为苏州志愿者工作的一种特色。市民小顾,平时热心公益。几年前,他报名参加了反扒志愿者,作为一名反扒义警,每到节假日,他和队友走上街头,开展各类反扒和防扒知识的宣传。几年下来,每次参加活动时,他都感觉到,很难找到刚参加志愿者时的那种热情。就在他为热情消退而苦恼时,一个新的参与公益方式让他有了新的感受。他所在的反扒义警大队,以团队方式参加社会志愿者团队联席会,每月召开的联席会议,不但加强了各个志愿者团队之间的横向联系,让志愿者团队之间组团去实施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也推动志愿服务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培育和自我发展,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
 
  “每次参加完联席会议回来,我们团队的头,在我们微信圈或QQ圈里发个通知,就能让我们知道接下来苏州要开展哪些志愿行动,作为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参加。”小顾说,这样的方式,让他又有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让他在干好一种公益的同时,又能有机会去尝试、体验更多的公益活动,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苏州市志愿者总会一直致力于推进志愿服务平台载体建设,以此来丰富志愿服务工作内涵。目前,苏州已建立了苏州志愿者智慧云服务平台,部分地区、部门也建设了各自的志愿服务网站、数据库。接下来,志愿者总会还将对志愿者智慧云平台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平台及其APP手机客户端、苏州志愿服务卡推进志愿者招募注册、项目申报、活动备案、时长记录、星级评定等流程的规范化管理,用互联网+的思维,让志愿服务更加便捷、规范。
 
  苏州市文明办社会志愿服务指导处工作人员曹杰说,目前苏州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108.1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
 
  队伍培育,让志愿者团队的服务更专业
 
  在“清凉苏州”志愿者中,有对来自苏州高新区的母女特别引人注意,母亲叶女士是位幼教老师,女儿赵心叶才读小学二年级。为了参加送清凉活动,他们特意从通安转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市区。“接到团队通知就过来了,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既是为别人送清凉,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叶女士如是说。她所在的苏韵爱心服务队,在苏城可谓是独树一帜,它一手托着传统工艺,一手托着爱心公益。
 
  “从我们的公益组织成立到如今发展壮大,多亏了志愿者总会这个‘娘家’,如果没有他们的平台,一路走来也不会这么顺。”谈起团队发展,苏韵爱心服务队负责人刘海林感叹不已。她酷爱核雕艺术,出于对苏州核雕的情有独钟,2010年,她来到了苏州。2010年5月,刘海林和合伙人自掏腰包,凑了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前往光福镇舟山村考察,寻找核雕老师“入伙”。2012年2月,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师团队,建立了爱心服务队,取名“苏韵”。然而直到当年5月,3个月内一个学员也没招到。这一情况持续到了2012年9月才有了改观,在志愿者总会的帮助下,服务队把工艺与公益相结合,形成了民间公益组织自我造血、独立运转的模式,免费培训聋哑人和失业人员,学员每年捐出一些作品回馈服务队,由团队组织义卖,义卖款项维系团队运营,多余的款项还可帮助其他困难群体。如今,苏韵爱心服务队在苏州已被广大市民熟知,爱心志愿者也发展到了300多人。
 
  和过去相比,如今的志愿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对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记者得知,项目化推进是苏州志愿服务的一条成功经验。把志愿服务活动做成项目化和品牌化。以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调查和排摸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围绕空巢老人、流动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立足群众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志愿者乐于参与、便与参与的活动,这样才能达到多赢的效果。项目化推进志愿服务,不但提高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持续性,也提高志愿服务成效评估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项目化推进还有效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把服务对象、志愿团队、活动资金通过志愿服务项目连接在一起。
 
  “志愿服务以平凡善举、点滴小事见长,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成为常态,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持之以恒。”苏州市文明办社会志愿服务指导处张维荣处长说,如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正逐渐成为苏州市民的共识,苏州人正在用实际行动打造一座“志愿之城”。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志愿,服务,文明,社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