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广场舞管理背后 创新基因驱动社区公共文化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5-09-13 10:26:12

  9月6日下午,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就近方便地提供广场舞活动场地,将广场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场地管理单位配合、社区及相关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的活动管理机制。然而,广场舞在全国遍地开花,在国家主管部门发布《通知》的同时,各地针对广场舞的管理方式也需因地制宜、自我创新。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城市或地区对广场舞的管理,已经进行过颇多有益的尝试。在遵循部委通知所明确的大原则的同时,不妨看看这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广场舞作为一项坊间的集体活动,近些年来不断引发舆论热议,有人跳舞健身,从中获得了快乐;有人不堪其扰,觉得扰民。以广场舞为代表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所反映出的公共文化空间的供需矛盾,激发了各地创新管理的基因。无论是管理形式、人才队伍建设、群众自治,还是广场舞内容创作,各地在广场舞的管理创新方面已有的尝试值得借鉴。

  “条例”“公约”,明确管理

  广场舞活动日益火爆,与广场舞活动密切相关的“噪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缓解这一矛盾,各地出台了与广场舞相关的“条例”和“公约”,对广场舞的活动范围、音量范围、活动时间进行规定。

  在广州,《广州市公园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中“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限设备”的“四限”对广场舞活动进行的明确规定。例如在音量方面,《条例》规定“经监测噪声值超过80分贝、电子显示屏发出红色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减小音量或停止使用扬声设备和乐器。”

  绍兴政府也出台了全省首个广场舞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市区广场舞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成为广场舞城市管理的重要依据。《意见》明确了广场舞的管理主体与协作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广场舞活动的场地与时间,在划定的广场舞场地内设置相关公示牌。同样,在上海,广场舞团体则自愿签署了文明公约,共同遵循公约,文明跳舞。

  政府保障,活动受益

  广场舞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保障,面对广场舞活动面临的经费不足、场地有限等问题,各地政府也都从不同程度方面予以支持,对广场舞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成都市为例,针对广场舞队伍日益增多、场地有限、经费不足的问题,成都温江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力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将发展文化事业的财政预算从2008年的10万元提升到2013年的120余万元,并将广场舞管理纳入专项预算,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每年为广场舞协会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另一方面,在场地、器材的投入方面,按照“2+N”(即政府和社会力量再加各方面的支持)活动阵地打造思路,街道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在光华公园创新搭建“柳城大舞台”,购置了全套的舞台专用灯光、广场专业音响、投影仪、舞台架等设备设施,同步建设43个社区、小区文化广场示范点,建立固定的广场舞场地60个,及众多的临时性场地。

  协会机构,基层自治

  成立广场舞协会等社会组织,对广场舞活动进行自主管理,是广场舞文化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基层自治的大胆创新。各地也在广场舞活动的发展实际中,成立了一系列广场舞协会、舞蹈工作社会组织等机构,从活动时间、活动场地、音量限制、内容创作、绩效评比等多方面对广场舞自治。

  以广东省高要市建立舞蹈工作社会组织机构为例。高要市组织国际标准舞工作者、舞蹈老师和业余爱好者,成立了高要市国际标准舞协会,下设立了国标舞(体育舞蹈)协会、广场舞(排舞)协会、民族民间舞协会、流行舞协会四个二级分会。协会由市文化馆和市舞蹈协会双重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为推动了该市共公文化建设服务。

  而在长沙,广场舞协会则成为广场舞“正规军”的组建者。2014年,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先试先行,主动作为,组建10余支广场舞协会,将近千余人的广场舞大叔大妈们收编为“正规军”,统一管理,让广场舞不再扰民。在活动时间方面,协会将每日的舞蹈时间定为早上7点至8点、晚上7点至9点,但凡遇到会考、高考、国考等大型考试时间点,协会还会引导其合理调整舞蹈时间。除为其提供基本服务外,街道还专门举办“广场文化节”展示舞艺,全方位为广场舞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环境。成都市则由市文化馆牵头指导各区(市)县文化部门成立群众广场舞协会,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广场舞协会分会,有效管理广场舞活动队伍。

  内容创新,舞出特色

  广场舞的开发创作是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前提之一。舞蹈动作做为广场舞活动的根本,其价值导向至关重要,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基层群众在活动中加强自我教育,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抓手。

  国家体育总局在调研的基础上精选出12套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广场舞,包括《倍儿爽》《今夜舞起来》《站在草原望北京》《策马奔腾》《微笑》《自豪的建设者》《广场style》等,并将在全国各方推广和培训。

  广东省中山市 “我舞我美中国舞”的创作为值得一提。中山市在舞蹈家协会的带领下,将新疆舞、蒙古族舞、彝族舞中几个动作糅合在一起,组成一支新舞蹈,并在中山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建议下,命名为“我舞我美中国舞”。新舞蹈简单好玩,既能让参与者锻炼身体,又能让其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舞蹈文化。此外,佳木斯“僵尸舞”、重庆坝坝舞,都是将广场舞创作与各地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

  人才队伍保障

  广场舞活动的有序、健康开展,离不开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即包括广场舞队伍的领头管理者,也包括广场舞活动健康进行的专业性、科学性的指导者,还包括了志愿者团体。在这一方面,诸多地区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搞好广场舞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在队伍管理人才方面。成都温江引进人才,强化管理队伍,采取街道分管文化工作领导牵头,街道文化站指导,社区文化专干负责,各个广场舞队伍负责人自行约束规范,由街道、社区每天早晚进行监督检查。

  广场舞活动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在广场舞活动专业人才指导方面,河北省举办“广场舞之家”活动,近50支广场舞队伍获免费的专业化指导。该活动由河北演艺集团主办,集团的专业人士深入社区、公园、广场,为广场舞队进行辅导,从舞蹈的专业知识、动作规范、活动时间、音响分贝等多个方面来提高舞蹈队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回访总结。

  志愿者的力量在广场舞活动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山市为了突破一般广场舞的传播局限,专门发起了一支人数达200人的志愿队伍,负责在全市传播“我舞我美中国舞”。同样,四川省眉山市则着力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孵化出广场舞社会志愿者服务队,通过采取规范管理、规范队伍、规范组织三项措施,推进广场舞的规范化建设。

  尼采曾经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通知》的出台,将有助于切实解决广场舞团队在活动中所涉及的场地使用、经费开支、人员数量、活动时间等问题,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广场舞将会成为都市里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李梦婷
标签:广场舞,社区公共文化,基层自治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