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科学家的精神比诺奖更重要

来源:临沂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0-09 11:30:58

  北京时间10月5日,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颁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结了多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10月7日《人民日报》)

  在全面为屠呦呦庆贺相告时,回过头来,再审视这一件事情,有更多的内涵需要仔细品味、挖掘。多年前,国人每年都在盼望诺贝尔奖之花落中国人头上,尤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身上。不过,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这种心态平和了很多,而又一块心病涌上心头---什么时候能获得自然科学的诺奖呢。最近,屠呦呦斩获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让这块心病有些许缓解。其实,远观屠呦呦,在她身上更应该学习的是她的科学家精神。

  屠呦呦身上最闪光的是奉献精神。她从1969年加入"523"项目,到1984年终于完成青蒿素的人工合成,经过了15年的艰辛努力,从失败到失败,最后取得成功。接受采访时,屠呦呦没有突出她自己的地位,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这是中国科学家集体荣誉""与获奖相比,我一直感到欣慰的是在传统中医药启发下发现的青蒿素已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能支撑她一直坚持下来的就是"拯救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更准确而言就是她身上对工作、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精神。

  屠呦呦的低调坚守值得学习。在知道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很多网友调侃在中国居然"三无人员"获得了诺贝尔奖。确实,屠呦呦获奖时的身份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海外留学背景,还不是院士身份,网友在调侃的同时也折射出她身上的低调坚守的精神。有没有这三重身份,有很多原因是历史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笔者不知道她当时为什么没有被评上院士,但不管有没有这些身份光环,她都是坚持不懈地行走在医药研制的大路上,并且取得了世界级的贡献。纵观当下,随着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无孔不入地侵蚀,很多科技工作者追求名利双收,到手了心情愉快、趾高气扬,得不到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趁着屠呦呦获奖东风,我们也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向她学习低调而坚守。

  科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不可复制,走过的道路不可重复,然而他们身上的科学进取的精神值得不断挖掘、不断学习。屠呦呦身上具有一个真正科学家的精神,为全民族、全人类的奉献精神和低调而谦和的坚守精神。不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文艺工作者,还是青少年学生都应该从她身上学一些真正的君子风度:谦卑而坚守,羞涩而无畏。今天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所缺少的和所需要的正是科学家身上的这些精神。(李正华)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政策,社会,管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