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国人的文明素养需要阅读滋养

来源:海淀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0-12 09:27:19

  2007年11月,当亚马逊以 399 美元的价格推出了第一代Kindle的时候,第一批备货在五个半小时内被销售一空,直到 2008 的四月末才恢复供货。这时就有人预言,纸媒已死,人类的阅读习惯将发生巨大改变。事实好像也在呼应这样的预言:《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人均纸质阅读量为4.56本,而且大部分是“成功学”或娱乐刊物,真正有品质的图书很少,几乎没有古典文学原着。而《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

  看到这些数字,笔者有莫名的痛心和无奈。一个号称具有五千年无间断历史(真正有据可查的历史三千年)的文明古国,其国民阅读量仅为韩国的一半,日本的40%,更不要与德国、以色列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原因呢?

  我国历来没有全民阅读的习惯和传统。自上古以来,书籍就因为刻制成本的昂贵而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广大民众没有机会得到书籍,且较高的文盲率阻碍了图书的传播。我国能够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学名著几乎不是戏曲剧本就是评书底本,当然,《红楼梦》是一个例外。建国后,虽然提出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但是文学创作为时代服务,文学形式和内容逐渐固化和僵化是不争的事实,文学并未起到滋养人心的效果。而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当下,人们富裕了,却很少人有这样的意识:我要为自己挑选一本喜欢的书来读。

  笔者自认为是一个还算爱读书的人,每次读到一本新书都要在日历上记录一笔,这样,年终的时候翻看十二页就知道自己这一年的读书量了,从大学起,每年的读书量基本在70本左右。我的感觉是,当你能忽略身边的一切,沉浸在一本书为你描绘的意境里的时候,你能获得身心最大的愉悦,自身的文明修养也随之有所提升。当你翻看到《霍乱时期的爱情》最后一页时,你会为在精神上爱了一辈子,追逐了一辈子的爱情所感动,你会明白,爱情可以是高尚的、庸俗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亦或是羞怯的,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这样,再来思考自己和爱人之间的感情时,你变多了一个维度,也许这样一个维度,能让你真正看清爱情的秘密和夫妻相处的真谛。

  读书要耐得性子,要不得浮躁。很多人看书不看原着,比如《论语》、《庄子》和《红楼梦》,而喜欢看各种版本的解读和诠释,喜欢看别人对这些名著经典的看法,为什么呢?他们会告诉你,读不懂啊,还不如看解读来的痛快。而这种文化快餐在图书市场上大行其道,正是迎合了这样的读者需求。我是提倡读原着的,哪怕对照着白话译文读也是好的,这样你才能品尝到原著者的滋养和甘甜。而且我始终不觉得像《红楼梦》这样的白话小说会给今天有中等文化程度的人带来何种阅读障碍,何况,诸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大社的版本都会将生僻字和古老习俗做详细注解。

  就读书本身而言,给人带来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无所不及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深入你的骨髓,成为你的一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总结的“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也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座右铭。“学为人师”的“学”,就是要以“学”去积极分享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迈向更为丰富高远的人生境界。要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养成亲近书籍、崇尚学问、服膺真理的习惯,明白国家、民族之大义。这有这样,才能“行”“行为世范”之“行”,树立远大理想,涵养浩然正气,肩负社会责任。(刘洋)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文明,政策,社会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