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老人可扶”何须数据锦上添花

来源:珠海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0-19 10:12:37

  10月16日,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应飞虎在《人民日报》文章,其中提到2004年以来的149起因扶人引发纠纷的案例中“冒充好人的撞人者32例,诬陷扶人者84例”。应飞虎在文章中提及的数据昨天(16日)引发不少网友热议。应飞虎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是自己历经4年不断搜集的。应飞虎希望通过研究结果告诉大家,老人并非不能扶,真相几乎都会通过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浮出水面。同时,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立法,给“好人”一个说法,给“坏人”应有的惩罚。(10月17日,《北青网》)

  在大数据爆炸的时代,我们进入了一个科技快速改变生活的时代。大数据,正在以日渐与我们密切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往往借助于大数据,我们能有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高效预测,进而防范问题,对症下药。大数据的功用,在现代社会逐渐得到越来越重视和高效的发挥;然而,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福音的同时,我们有的时候,也树立了一种依赖心理。

  对数据的崇拜,犹如对专家的崇拜,有的时候,其实未必是好事。就拿本文中教授研究“老人可扶”的数据的行为来说,我们鼓励科学研究,并且鼓励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创新课题,但是,将老人是否可以搀扶放入数据研究的行业,本身的立场就值得商榷。试想,若是以统计学而言,搀扶纠纷本来就是社会上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从小概率事件中得出的结论,怎么会具有代表性?

  更何况,老人可扶,本来就是一个肯定的道德话题。今日的社会,子女与父母之前的孝顺与养老的“千里之外”的距离,让很多人更加明白,给予老人温情和关怀的重要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血液里面的孝顺传统,更是让更多的人,把搀扶老人放在了首位。也就是说,从本心上来讲,遇见倒地的老人,纵然我们再害怕被讹诈,也是依旧会选择帮助老人,尽管帮助的方式不一定是干脆的直接“扶”,既然答案已经如此确定,“老人是否可扶”的话题,何须再进行数据分析?

  老人可扶,只是社会在如何扶的方式上,还存有一定的困惑。也因此,我们认为,教授的“数据”只是坚定了我们搀扶老人的信心而已,实际上,并不具有太多的对于社会的启示意义。而事实是,我们需要更多针对老人“该如何扶”的话题讨论和方案研究,而不是“老人是否可扶”的话题讨论。

  老人可扶,这是我们这个社会道德和文明的双重骄傲选择。也因此,建议更多的学者,在对待老人,该如何搀扶上多下下功夫。彻底解决了搀扶老人的法律问题和社会机制问题,搀扶老人,才是真正的没有了后顾之忧。(陆离)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老人可扶,政策,文明,道德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