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林志干:让德孝文化引领现代文明发展

来源:海淀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1-16 17:14:00

  德孝文化,是盐湖人特别珍惜的一枚文化品牌。走进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乡村、社区,耳听日间照料中心里老人快乐的唠叨,目睹农户堂屋墙上质朴的家训,体验校园互动中孩子们礼貌的童真,感受百姓谈论干部时由衷的信赖……记者领略到的,是祥和、友爱和幸福。(11月11日中国新闻网)

  德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最深厚的传统文化,它积淀在我们思想意识的最深层,是人民群众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广泛的价值认同。《孝经》上说:“孝,德之本也。”德是由孝引发、生发、发扬光大出来的种种善行。《说文解字》中对“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古到今,不管是守德还是尽孝,都是文明社会的象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将德孝文化作为推动社会文明的正能量,必将为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奠定坚实文化基础。

  在社会道德出现滑坡的今天,推进社会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已经成为各个地方文明建设的重头戏。而文明的建设,不仅仅是靠政府的顶层设计,也不是更多地依赖精英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还是着力于先进文化的大众化、生活化、日常化。推行传统的德孝文化,就是把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提炼升级,形成人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接受并能愿意遵守的社会规范,就能激发起社会的正能量,对推动社会文明向前迈进起到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德孝文化的存在,才使中华民族成为传承有序且始终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我们现在重拾并广泛推广德孝文化建设,并作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有效举措,就是让中华民族优秀的凝聚力不断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从对父母孝不孝判断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质绝对不会错。孔子曰:“孝为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把孝提升为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明确指出“孝敬父母,天经地义。”百善孝为先,子女奉养侍候老人应该是本分,是天职,是审视人是否具有道德的试金石。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含辛茹苦养大,这种恩情是无价的。在他们年老之时,作为子女的我们孝敬他们、回报他们,不仅是做人的其码要求,也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而如今,正好相反的是,社会上一些人对父母的生老病死不管不问,不赡养老人、甚至抛弃、虐待老人的事并不少见,有的还当起了“啃老族”,致使个别父母不得不将儿女告上法庭要求履行赡养义务。这些现象,都是无德无孝的思想“渣土”,也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毒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树。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温饱的生活是踏实的,富裕的生活是安康的,文明的生活是幸福的。在外部环境、社会条件激烈变化的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给德孝文化创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过,德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资源,在基层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价值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及时将弘扬德孝文化融入群众精神文明和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注重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引领群众自觉守法、护法、用法,用良法善策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这是既是弘扬传统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选择。

  虽然群众是德孝文化建设的主体,但能否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生动局面,无疑是现代社会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广泛弘扬德孝文化,为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奠定根基,必将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精神和思想动力,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活力。同时,唯有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行动起来,将德孝文化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有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才能为现代社会文明建设开出创新的良好局面。(林志干)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文明,政策,服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