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李亦然:用精品护航基层文化服务

来源:成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5-12-22 09:05:43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表彰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面向基层、补齐短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让人们得到充实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新华网)

  在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一方面,我们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上看,存在着总量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城市中,公共文化服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或者说,呈现一种消化不良的状态;另外一方面,在乡村世界中,我们却又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少,而且都呈现一个低层次水平。有鉴于此,如何弥补这样的短板,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这势必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话题。对于笔者来说,需要看到就是,我们需要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传递,但必须能够用“精品”保驾护航。

  那么,懂得何谓“精品”是汇聚“精品意识”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在文化市场上,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中,“精品”就是经典的代名词罢了,在这里,我们或许能够懂得,只有延续“精品”的态势,才能够呈现一个多元的价值,只有延续“精品”的内容,才能够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价值呈现。即,通过一个“精品”的文化产品,不仅能够影响到一个时间内的事情,更是能够塑造一个长期的影响,形成一个文化的持续效应。从这样的意义上出发,我们就应该能够懂得,只有“精品”才能够完成这样的担当,也只有“精品”能够传递这样的积极价值和效应,让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一个过程。

  不过,如何塑造“精品”也就成为“精品意识”的关键所在。懂得“精品”的价值,也就是为塑造“精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塑造“精品”来说,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在于,“精品”的塑造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为只有人的传承,才能够实现“精品”的传递,这就需要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库;另外一个层面在于,“精品”的塑造更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需要总结历史,需要总结文化,更需要总结资源的优势,在这样的总结中,我们能够不断呈现一个接着一个的“精品”,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视觉上和结果上的冲击。

  不难看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过程中,我们离不开这样的“精品”保驾护航,但是,要实现这样的路径,我们又需要从懂得“精品”的价值上入手,从塑造“精品”上进行。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落脚点成为一个精准内容。也让我们能够看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部光荣和梦想。(李亦然)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文化,服务,政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