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张培国:文化扶贫破的是贫困观念

来源:青岛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01-04 09:41:01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眼下,川西北高原虽已寒流骤至,而溜溜康定城“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却一片火热,藏家儿女载歌载舞,笑语连连。2015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城已组织“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70多场,参与人数逾20万人次。近几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四川藏区实施精准扶贫,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在四川藏区拨付文化扶贫专项资金6320余万元,文化扶贫项目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统筹推进。(12月29日中国江西网)

  在前不久中央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省各地纷纷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应该说,这是一场硬仗,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少边穷地工来说,更是一项艰巨的使命。笔者身在基层工作,对扶贫工作有所了解。在以前的扶贫工作中,常常弄出一些笑话。如说某扶贫团到某地扶贫。前两年带去的钱都分了也花了,这里人依然贫困。第三年决定带一些科技类的书籍,等扶贫团一走,人们就分了,抱怨起来了,说带这玩意有什么用?也不能买化肥,也不能买衣服,还不如带些钱来实惠呢。后来还是分开了,按人平均每人多少本。有的回家当成了卫生纸用,有的卖给了收破烂的。

  虽是笑话,却一定程度上是民意的反映。笔者当过包村干部,了解部分村干部的想法,认为包村就是去送钱送物。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阻碍,各地扶贫开发过程中才会出现今日脱贫、明日返贫、越扶越贫的现象。究其原因,客观因素当然存在,但最根本的还是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跟上。应该说,这种“文化贫困”不是小问题,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贫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扶贫工作来说,在大的扶贫规划确定时,一定不要忘了“文化扶贫”,因为从长久来看,这扶的是一个观念,一个素质,是拔掉“穷根子”的治本之策。

  近期,媒体纷纷聚集文化扶贫,报道了中宣部在各地扶贫的成果。这也用实例充分证明,用好用活文化扶贫这把攻坚利剑,不仅可以让当地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而且能播种文明收获善举,潜移默化拔掉穷根。

  “文化扶贫”怎样才能搞好?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则,要在扶“智”上用真功,重视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利用各种文化夜校、农民科技培训等载体,加大对农民的文化科技等教育,用好教育扶贫这个“播种机”,把“文化扶贫”落到实处。二则,要在扶“志”上出真力。要着力破解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重视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树立商品意识,使他们学会根据市场需要来组织生产,激发广大群众求富致富的内生动力。三则,要建好用好乡村文化设施平台。要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建设进程,通过扶持发展各种文化团体,在“乐民”的基础上“育民”,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不断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文化扶贫,政策,服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