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金壮:让志愿服务精神走进校园

来源:哈尔滨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01-20 17:48:09

  日前,上海出台了《关于加强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规定每位高中生将参加不少于60学时的志愿服务或公益劳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将在统一的电子平台生成客观记录,作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成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据悉,上海已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1514个,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累计320287人次。(1月18日 《人民日报》)

  志愿服务是人们主动参与、无偿奉献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善行义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是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举措。尤其是推进志愿服务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感受志愿服务的精神与力量、温暖与友善、感动与快乐,对帮助他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将志愿服务纳入高中课程计划的做法,对推进志愿服务进校园,让志愿服务精神走进孩子心灵做了有益尝试,也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上海对普通高中学生志愿服务的规定看,在内容上,志愿服务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了高中课程计划;在时间上,要求普通高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不得少于60学时;在参与形式上,规定高中生志愿服务主要以学校集体组织形式开展;在责任主体上,明确学校是高中生志愿服务的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在考核方式上,要求将实施高中生志愿服务的情况纳入学校办学考核评价体系。这样就把高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出来,即由学校负责组织学生以集体参与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明确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责任主体,即有学校来组织实施,从而避免了由学生到社会上去参与志愿服务的盲目与无序,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保证学生安全提供了必要保障。二是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学习负担很重,如果不是学校组织,他们很少有精力去参与志愿服务。即使有参与的愿望,也没有宝贵的时间。现在,由学校来统一组织,并作为一项课程和高校录取的参考内容,必然会引起他们关注和重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三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了重要基础。学生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也许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经历会成为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说,有过志愿服务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可以了解志愿服务的重要内涵,感受志愿服务精神,体验志愿服务的温暖和乐趣,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对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富有爱心、乐于奉献、品行高尚的人具有积极意义,会让他们一生受益。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讲文明、守道德、有爱心的生活方式,无论对他们个人成长,还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参与志愿服务,上海的孩子们已经行动起来了,其他地方的孩子们要赶快跟上来。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志愿,服务,政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