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刘洋:让志愿服务成中华新年俗

来源:海淀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01-28 11:10:40

  据四川日报1月27日报道,由四川省文明办、省志愿服务基金会联合相关省直部门共同举行的“暖冬行·爱传递”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暨成都市首届新春志愿公益嘉年华启动仪式于25日举行,100家公益机构签下承诺书,正式入驻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每年不低于36个小时、不少于5次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10家公益机构代表郑重承诺。成都海缘残障人公益发展中心志愿者温开明说,“希望通过努力,带动更多的市民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

  自从共青团中央于1995年正式倡导青年志愿者理念以来,经过二十年的风雨洗礼和全体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已经日益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奉献互助友爱进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力行。其实,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礼运大同篇》里就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经确立的新时代,弘扬志愿精神一方面要让志愿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与志愿精神有机融合,让其深入中国人的精神骨髓,成为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笔者认为,在新春时节,让志愿服务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年俗是个不错的主意。

  要让志愿服务成为“新”年俗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我们都知道制度设计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志愿服务也是如此。我们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将传统的节日慰问、节日走访、帮困帮贫的好经验、好办法固定下来,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引导更多志愿者参与到新春志愿服务中来,并利用合理的精神、物质激励手段最大限度的调动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和志愿“新”年俗的长效性。

  要让志愿服务成为“新”年俗需要抓准服务对象。要清楚哪些人群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要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多种形式,让空巢老人身边有儿女般的关怀,让农民工身边有朋友般的关照,让流动儿童身边有父母般的关心,让残疾人身边有亲人般的体贴,让困难家庭感受社会的温暖。实现邻里间的相识、相知、相助,把一个个温馨的小家庭串成和睦的大家庭,营造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之间团结友善、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要让志愿服务成为“新”年俗就要求服务“贴近人心”。比如,要想贴近空巢老人,就要送出体贴和陪伴。可以采取结对帮扶和邻里互助的办法,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义诊、心理辅导、户外健身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在除夕当天开展“亲情陪伴大年夜”活动,满足空巢老人渴望亲情的需求,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积极面对生活。再比如要想贴近流动儿童,就要送出知识和自信。可以通过“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等方式,为流动儿童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伴等服务。依托少年之家、心理辅导站等,组织志愿者为流动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托管服务、安全自护教育等志愿服务,丰富流动儿童校外生活。有条件的社区可以组织心理咨询师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让更多受助者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爱和春天般的温暖,也让更多志愿者明白志愿“新”年俗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责任编辑:张娟
标签:志愿,服务,政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