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节日文化要走出“朋友圈”

来源:广州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06-12 08:41:22

  端午节又到了,这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到今年已是纳入国家法定节日的第九年。作为中国和世界双料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端午节一直以其蕴含的悠久传统文化而与春节、中秋节一起,成为中国的节日文化符号,插艾叶、吃粽子、赛龙舟……在这些传统习俗中,人们感受着节日的味道,体验着节日的习俗。

  当然,如今的社会节日一个接一个,我们刚过完清明节、母亲节、六一节,又迎来端午节。在这些节日中,如何过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承好节日文化,也是端午节各种热闹之余的反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到节日,最热闹的莫过于社交媒体,以至于一到了节日,朋友圈就是各种节日的心灵鸡汤。比如说,就在上个月的母亲节,不少网友的朋友圈几乎被母亲节刷屏,除了晒照片示爱之外,也有网友调侃,“在这里跟妈妈说爱你,你确定你妈知道吗”?还有网友摇身一变成预言师,“我掐指一算,今天的朋友圈将出现一大拨孝子”。

  在朋友圈晒节日,不是不可以,毕竟中国人的情感偏向于内秀,有时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节日情感,更愿意在自己的小空间吐露心声。像母亲节你让中国人大声地对母亲说“我爱你”,估计有不少人羞于说出来,但在朋友圈,大家就没有了顾忌,因而也才有节日刷屏的调侃。具体到端午节,情况也大同小异,相信到了端午节当天,朋友圈也会流行有关端午节的节日祝福和节日“鸡汤”。

  但节日的文化传承不能只是在朋友圈发发祝福和心灵鸡汤,如此只不过是把节日的商业味变成了另一种鸡汤味。而要想让节日文化和节日传统蕴意得到传承,我们还需让节日走出朋友圈,让节日变成一种活生生的节日文化形态。

  任何一种节日文化都是有载体的,并不只是停留在抽象的节日范畴上,像端午节,粽子、龙舟就是载体之一。可是现在会裹粽子的,除了那些卖粽子的商家,以及乡村里的老人,80后的新生代只知道吃粽子,已经很少有会裹粽子的了,更别提在朋友圈晒自己亲手裹的粽子了。赛龙舟也是,不但大多带上了浓浓的商业味道,而且新生代的参与度也很是欠缺,这无疑让人有理由担心:若干年后,还会有人传承这些节日的文化活动吗?

  此外,端午节寄托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就连端午节的起源,在国人的心中,也将其归结于忧国忧民、投江而死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可是我们在端午节这天,有关爱国的活动并不多见,很多人只是将其当作休闲旅游的节假日,而忘了抚今追昔,纪念先贤。国家强大了,节日多元化了,但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理应成为节日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涵。

  传统节日中有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有我们的传统文化,尽管节日也应与时俱进,吸收进今时今日的文化元素,但维系节日传承的文化基因始终不变。因而,在朋友圈晒节日的心灵鸡汤之外,我们还要让节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节日过得更有文化意蕴。(李子岳)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节日文化,“朋友圈”,端午节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