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智慧社区

智慧养老渐行渐近 西安探索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模式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6-06-13 10:31:56

  当外出的张奶奶在陌生的街头迷失方向,她随身所带的传感设备自动锁定其位置,并通过清晰的语音提示为她指路;

  当晨练的王大爷不小心把自己锁在了家门外,信息服务平台接到求助后在几分钟内就派出专业可靠的开锁公司;

  当独居的赵伯伯血压增高或突发心梗,还没来得及呼救,自动报警器就已经发出紧急呼叫,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家人和医院……

  这不是让我们脑洞大开的科幻大片,当“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遇到了养老产业,智慧养老不再是空中楼阁,它离我们的生活已越来越近。

  一个故事

  关键时刻“智能呼叫”救了命

  4月12日下午,正在上班的刘先生接到社区瑞泉养老服务站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我70多岁的母亲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晕倒了。”一个多小时后,刘先生赶到位于西北大学社区的家里时,母亲已经被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安置妥当,正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吸氧,“大夫说,我妈是突发心梗,幸亏老人手中的‘关护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没耽误抢救时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关键时刻,具有智能呼叫、自动报警功能的“关护通”救了老人一命。

  “‘关护通’是典型的智慧养老设备。”瑞泉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李勇说:“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基于位置服务和家庭物联网技术。”记者看到,半个巴掌大的关护通外观像是个老年手机,显著位置有一个大圆钮“SOS”,“老人遇到任何困难,只要按下SOS键,‘关护通’就会自动拨通信息服务平台的电话,后台工作人员根据‘关护通’内置的北斗定位系统准确定位老人的位置,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帮助和服务。”

  定位预警,是目前智慧养老领域内最受欢迎的一项应用。“老年人第一大需求是人身安全,具体来说就是出门走不丢、身体别出事。”莲湖区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张国东说:“我们给老年人配备的智能呼叫设备叫‘家事宝’,和‘关护通’异曲同工,都是利用定位技术,在发生特殊情况时能及时捕捉老人的地理位置并实现自动报警,子女也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老人的信息。”

  “我在手机上下载了‘关护通’APP,给我奶奶设置了一个电子围栏。”耿晓娴指着手机屏幕说:“奶奶有阿尔茨海默病,出了门经常找不到家,我在手机上设置了两公里的活动半径,如果她超出这个范围,我就会收到短信提示,可以追踪奶奶的行动轨迹,判断她是不是有走失的可能。这个功能就像是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唐僧周围画了一个圈保护师父的安全,特别实用。”

  “我最常用的功能是给家里的爸妈呼叫家政和陪同服务。”常年在外经商的葛力没有太多时间陪在父母身边,他选择用远程控制的方式尽一份孝心。“他们都70多岁了,干活也不方便,我在手机上下单,在‘家事宝’O2O家政养老平台上给他们购买帮厨、保洁等服务,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我在手机上能跟踪到服务的结果和我爸妈的反馈,然后再在手机上结账就OK了。”

  一种期待

  智慧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其实所谓智慧养老的核心就是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左手是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右手是各种社会资源和服务。”张国东说。

  将老人需求与社会服务对接起来的,就是老年信息服务平台。“如果说‘关护通’‘家事宝’等设备是智能化地延伸了老人的手和脚,那么信息服务平台就是智慧养老的中枢和大脑。”长期从事智慧养老软件开发的西安蓝海依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俊峰做了这样的比喻。

  那么,信息服务平台到底能干什么?齐俊峰给记者举了个例子。黄老伯80岁,早晨6点,智能设备可以检测到老人已经起床,并自动检测了黄老伯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指标。如果发现血压比平时偏高,智能设备便向信息服务平台发出警报,不到一分钟,黄老伯的电话响起,医护人员通过话筒询问老人的身体感受,给出了今天的饮食和运动指导。6点半,专职服务人员把老人20分钟前通过电话预约好的早餐送进家里。黄老伯用餐的同时,服务人员已经麻利地整理好家务,并接受老人在智能设备上对他工作表现的语音和视频评价。

  专职服务人员走后,黄老伯戴上防走失腕表到楼下去遛弯,点了语音播报,周围社区哪家店铺有促销,哪个老年活动站有表演,都听得明白。黄老伯边走边用GPS定位手机一键拨打了儿子的电话,视频聊天中向儿子“汇报”了今天的安排,也听取了儿子的建议,取消昨天预约的专职人员超市购物陪同服务,改由在信息平台上购买大米和酱油,并约好了晚上7点由店家送货上门。

  “老人一个上午的日常活动基本都由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给包办了。”齐俊峰说,“一个信息服务平台至少应包括几个方面的数据:辖区内老年人的联系方式、位置、健康等基本数据;后台运营数据,各类提供的第三方服务内容、价格、订单、服务监督、评价回馈等;养老资源数据,包括涉老服务行业、周边产品的信息。而信息服务平台的终极功能应是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比如,在老人发病前,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测这位老人近期会有什么疾病倾向。再比如,抓取出某一阶段、某一范围内老人的需求和反馈,为政府制定、调整政策提供真实的数字和依据。”

  而这一切都最终落脚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服务上。“软件开发不是问题,现在很多技术公司都能提供技术支持。”齐俊峰说:“难就难在线上平台的数据如何变为真实的线下服务,谁来给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最后一公里的上门服务?必须依赖智慧社区,依赖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思维,把老人的居家生活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模式,由专业的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一套模式

  政民共建助推“智慧大脑”全面开启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负责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加强监督;社会力量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积极参与。”市民政局副局长、市老龄委办公室主任李改草在接受采访中一直强调:“只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养老产业协调发展。”

  公建民营、政民共建,成为西安市探索发展智慧养老产业的模式。

  2011年,莲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正式运营。“平台由莲湖区政府投资、建设,采用社会化方式运营,实行三级管理两级服务的模式。”西安市莲湖区老龄办工作人员和晋亮说:“区民政局和老龄办、9个街道办以及134个社区分三级权限管理平台,每个社区进行老年人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和更新,也将服务需求和求职需求录入系统,实现数据快速采集和共享。区民政局委托如亲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社会化运营,实行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线下的两级服务。截至2015年底,平台采集和更新老年人数据12.6万人,发展各类服务商1259家,实现信息服务58万多个。”

  “权责清晰的管理服务模式让信息平台这个‘智慧大脑’能真正发挥作用。”碑林区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科科长田新社说:“对政府来讲,政策执行和监管更加精准。以前,我们对享受政府援助的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等特殊群体采取经济补贴等方式,但钱给到老人手中,老人并没有花在康复理疗上,达不到援助的效果。信息平台建立后,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把钱补贴给提供服务的民非组织,然后通过信息平台外勤智能考核系统实时监管服务,护理员几点上的门,按摩了多长时间,老人的语音评价满意不,定位轨迹和护理员打卡位置对应不,这些信息在后台一目了然。”

  田新社口中所说的信息平台是今年6月即将正式投入使用的碑林区老年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莲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一样,碑林区也采取公建民营形式,委托瑞泉养老服务中心和西安挚爱家庭服务中心进行运营。“特殊人群由政府托底购买服务,一般人群自主选择社会化第三方机构进行消费,两条腿走路,才能推动智慧养老产业落到实处。”

  一条思路

  异业联盟是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出路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实现预想中的全方位的智慧养老?

  “这个问题不是单靠政府或哪一家企业,甚至哪一个行业就能回答的。”齐俊峰反问:“养老是一个全产业链服务,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各个行业,哪一家涉老服务企业敢说我一家就能提供全产业服务?”

  “最终智慧养老实现的发展路径还是异业联盟。”李勇认为,异业联盟妙在通过整合多行业、多企业、多品牌,让各结盟主体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互用、资源优化,形成一个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系统,“最终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逐步形成一个给予老年人全面优质服务的产业联盟链。”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平台就是未来异业联盟的平台,这正在变成现实。”齐俊峰说:“目前,莲湖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经接入了1000多家加盟商,涉及餐饮、医疗、生活服务、紧急救援、政府便民等各类涉老行业,随着加盟商的增加,老人的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李勇有一个更长远的想法。“除了涉老服务,能不能所有行业都加入智慧养老的异业联盟?比如,酒吧、KTV这些年轻人消费的行业也纳入信息平台,假设35岁的张三在酒吧消费了100元,根据联盟协议,张三父亲的智慧养老平台账户上就返券10元,老人可以直接在平台上购买养老服务,或者积累成张三自己的积分,几十年后用于购买养老服务。当全社会越来越多的产业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越来越多的老人就能享受到养老需求与优质服务之间的无缝对接,智慧养老就真的触手可及了!”

责任编辑:崔凤霞
标签:西安,智慧养老,养老产业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