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大图

嘉定"棉鞋奶奶"每年为社区做300双棉拖鞋

来源:上海观察 发布时间:2016-07-15 09:42:13

   十几岁时,王玉英就会缝制鞋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她从未放下过这门手艺,空下来就做几双鞋子,有的自己穿,有的送给邻里街坊。

 
  “嫂嫂,我这下针力道够了吗?”
 
  在嘉定区菊园新区泰宸雅苑86号101室内,好几个阿姨围坐在一起,手上的针不停地在鞋面鞋底间穿梭,大家有说有笑。被称作“嫂嫂”的就是这里的主人——王玉英阿婆,她今年已经81岁,虽右腿残疾但身体硬朗,耳不聋眼不花,一手做棉拖鞋的绝活让邻里街坊都啧啧称赞,很多人特意来向她讨教做鞋技巧。
 
  更让人敬佩的,是王阿婆的热心肠。10年前,王阿婆看新闻时得知敬老院的老人缺少棉拖鞋穿,就开始做鞋送过去,这种善举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她每年都要做300多双棉拖鞋。从夏天开始做鞋面儿,到了冬天,敬老院里的老人就能穿上王阿婆做的棉鞋,多出来的鞋子她就送给亲戚朋友和社区里的老人。
 
  “大家爱穿我做的鞋,我特别开心”
 
  十几岁时,王玉英就会缝制鞋子,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她从未放下过这门手艺,空下来就做几双鞋子,有的自己穿,有的送给邻里街坊。10年前,她从菊园新区永胜村搬进了泰宸雅苑,做棉鞋的习惯还是没有放弃。
 
  送出去的棉鞋越来越多,王阿婆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五六年前起,社区里的一些阿姨妈妈也加入了做棉鞋的队伍,如今每天都有七八个人去王阿婆家里学手工做棉鞋。
 
  王阿婆家的客厅柜子里,各种规格的棉拖鞋和凉拖鞋整齐摆放,颜色多样,看着就像一件件艺术品,茶几上也摆放着各种颜色的线团、鞋样、布料和成品鞋。“到了冬天,我做的躺底加两层棉絮,特别保暖,穿在脚上会感觉热气从脚底涌上来。我做的夏天凉拖,鞋底用藤席,穿着特别凉快!”王阿婆自豪地告诉记者,邻里朋友都喜欢穿她做的拖鞋。一些人收了棉鞋想付钱,她说什么也不肯要:“我一点也不觉得麻烦,不图钱,看到大家喜欢穿我做的鞋,我心里特别开心!”
 
  用最好的料子做棉鞋
 
  别看一双棉鞋平平无奇,做起来并不容易。日前,在王玉英家,她一边做,一遍给记者讲解了棉拖鞋的制作方法。
 
  首先要选好的料子,她买的丝棉是商店里最好的丝棉。“外面普通丝绵的卖12块一米,我买的是28元一米的。好的丝棉又软又有弹性,不容易变形。”王玉英告诉记者,她每年要买四五筒丝绵,每筒是6米。买好丝棉以后就要在上面用笔画出鞋面的模子,然后剪下来,配好面子和里料,和丝棉一起缝起来。王玉英用的布料都是邻里朋友送来的半新半旧的衣服,布料要牢、紧,不能选那种有弹性的,容易踩破。为了增加韧性,每次制作前她要预先将老布和线放进沸水中煮,再用调制的浆糊将2块老布黏贴起来后晒透。
 
  鞋面做好以后要和躺底缝合,最后把躺底和塑料鞋底缝牢。“女鞋我用37码到39码的鞋底,鞋面做成彩色的,男鞋用41码到44码的,鞋面一般用深色的布料做。”王阿婆拿出一双棉拖鞋给记者看,只见针脚细腻整齐,摸上去牢固又厚实,鞋底有近两厘米厚,这一针穿过去再拉出来,要花的力气可不小。
 
  王玉英说,做一双鞋要缝很多很多针,做得多了,手上就有一道一道针印子。因为长期佩戴顶针,她的右手中指的一段已经比其他地方明显细上一圈。三个女儿心疼得不得了,几次三番让老太太别做了,可老太太不肯。“做棉鞋很开心啊!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每月还有1500多元的退休金,我就想为大家做点事情。”
 
  正在筹建“棉鞋奶奶”工作室
 
  如今,“棉鞋奶奶”成了当地一个有名的公益项目,王玉英所在的泰宸社区还以她为主成立了“棉鞋奶奶”团队,已经发展到7位成员,做了鞋送给困难家庭。86号楼的阿姨妈妈们和睦相处,温馨得如同一家人。
 
  王玉英一直有一个愿望:能有更多人和她一起做棉鞋,然后送给有需要的人。为了满足老太太的愿望,菊园新区文明办商议了一系列扶助“棉鞋奶奶”的方案。这几天,文明办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东北西走,为的是帮“棉鞋奶奶”团队寻觅一处合适的场所建工作室。
 
  “奶奶腿脚不方便,工作室的地址不能离她的住处太远。”菊园新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看中了一块地方,正在协调相关事宜。工作室落实之后,工作室出品的棉鞋都将赠送给困难群体,或者通过公益平台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工作室的原材料采购,争取将“棉鞋奶奶”工作室越做越大。

责任编辑:李晨
标签:嘉定,社区,拖鞋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