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青海城西区:前瞻性思维破社区养老难题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6-08-04 09:21:37

   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居家养老难以满足,社区养老应运而生。西宁市城西区,现有常住人口24.7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7151人,老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养老成为了城西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0年以来陆续建成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没有物尽其用。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就是供给侧思维。近年来,为了使现有资源能最大化发挥价值,大胆尝试,锐意改革,城西区正是在这个思维的指引下,在破解社区养老难题中闯出了一条新路。

 
  9位老人的宁静午后
 
  8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了由西宁市城西温馨阳光托老所运营的青年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在西关大街,并不临街,而且是在小区的居民楼里。刚进门,个头不高、系着围裙的武会侠微笑着迎了上来。城西温馨阳光托老所总经理高宗慧介绍,武会侠是这家托老所的所长,退休两年了,在这里服务也一年多了。
 
  午后的暖阳照进房间,半躺在客厅窗边按摩椅上的汪奶奶,坐直了身体,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85岁的汪奶奶是去年7月来到托老所的。“每天我上午来这里,在这里吃中午饭,下午和老姐妹们聊聊天、看看电视,儿子儿媳妇谁下班早谁就来接我。”汪奶奶说。
 
  “快去给你爸打个鸡蛋,他饿了。”一位老奶奶一边从里屋走进客厅,一边哭着对高宗慧说。
 
  高宗慧忙扶着老人坐在椅子上,她俯身对老奶奶说:“好,我马上就给他去做。你先不哭,好不好?”说着,高宗慧用手摸着老人的头,并帮她理了理头发。
 
  高宗慧说:“老人九十多岁了,老伴儿前不久去世了,现在她的神志不是很清楚,把我当成她女儿了。”
 
  青年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有9位老人在这里生活,有8位为失能或失智老人,日常的看护照料由武会侠和两名护工完成,当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来这里工作时,武会侠说:“我和老人们在一起高兴,我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家企业退休后身体挺好,来这里工作,生活也挺充实,孩子也支持我。”
 
  这时,呼叫器响了并报出了床号5号。护工李金山快步走进了另一间卧室,原来是老人要大便了。李金山搀着老人挪进了卫生间。“老人枕头下的紧急呼叫器都是无线的,这些都是政府给配置的。”高宗慧说。
 
  9位老人,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午睡,还有的护工在为他们翻身、搓手脚,老人们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宁静地度过这个安静的午后。
 
  大胆尝试,盘活现有资源
 
  几年前,西宁市大多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由于人力不足等原因,出现了运转瓶颈期。看着一家家日间照料中心就那样闲置,如何盘活现有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了城西区的待解难题。
 
  当年,城西区顺应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的大势,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尝试着将昆仑路东社区和西川南路社区两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委托给社会组织运营。
 
  城西区民政局局长孙昭玉回忆说:“每一家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转,仅日间服务这一块儿就至少需要两个人,没有专人很难做好这项服务。我们当时拿出两个社区做试点,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由温馨阳光托老所来做这个工作。当时每个社区每年的服务费是两万元(现在增加为3万元),主要支付日间照料中心的物业、水电、燃气、暖气、卫生等费用。温馨阳光托老所收取服务费用,用以支付人员工资等。”
 
  引入了专业机构,这两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增加了,人气旺了,城西区接下来又把步子迈得更大了。
 
  激发市场化,才能真长久
 
  既然已经引入了市场化机制,那么社区养老服务也得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城西区在引进温馨阳光托老所的基础上,今年以来,继续引进青海省瀚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海都公众专业养老机构,形成三家共存的养老为老服务竞争态势,力求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孙昭玉说:“每年,我们社区养老服务都要进行一次招投标,为的是更好服务辖区居民,把政府的钱花在刀刃上。”
 
  8月2日16时56分,位于公园巷社区,由海都公众专业养老机构管理运行的日间照料中心,27岁的李琴站在客厅电视的一侧,指着电视屏幕问围坐的11位老人:“有一些年轻女性为了减肥不吃早餐,这种做法对健康有利吗?”话音刚落,一位老奶奶说:“当然不利啊!长时间不吃早餐会得胆结石的。”……这是这家日间照料中心几乎每天下午必看的健康知识视频。李琴说:“每天中午有20位老人在这里吃午饭,饭后大家有的午睡,有的打打麻将,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还可以享受中医理疗服务。”
 
  李奶奶说:“饭菜质量还不错呢!我们都挺爱吃,主要是省得让儿女操心我们的午饭问题啦,而且在这我们有说有笑的,心情也好啊!”
 
  近年来,省市区三级共投入资金3208万元构建了20家日间照料中心,共设置床位200张。目前,海都公众专业养老机构管理2家,温馨阳光管理16家,青海省瀚慈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管理2家,实现了现有资源的全部盘活。同时,城西区在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方面也跟上发展的步伐,探索制定《城西区财政支持养老服务补贴办法》《城西区养老服务价格细则》《城西区养老食品安全办法》等。
 
  前瞻,每一步都走得坚实
 
  现今的中国到了建设质量经济的时代,每一个项目如果不是本着追求精致的高附加值经济的原则,很难走长走久。
 
  8月2日17时50分,海晏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们已经各自回家,中心负责人闫晓霞并没有下班,她正在和两名同事商量着什么。
 
  “中午吃饭的老人最多时有18位,最近孩子们放假,有不少老人就不来了,我们考虑坐等老人上门不行,得主动走出去。”闫晓霞说。
 
  闫晓霞的想法和高宗慧近期在考虑的事情一样,她们都在为如何拓展服务项目,更好地服务辖区老人做打算。加强家政便民服务、借助网络平台拓展送餐业务、通过网络平台优化人力资源……这些大胆的想法为大家描绘出一幅便利、快捷、优质的养老服务图景。
 
  “我们就前瞻性地提出了医养结合的思路,这也与国家提出的养老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孙昭玉说。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形成立体式的养老体系。机构养老的载体——西宁市医疗养老康复服务中心项目已经奠基,项目建成后将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养老、康复一体化的机构养老新模式,为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为城镇三无、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使公办机构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同时,加快“社区专业养护中心”建设,探索“公建民营”“政企合作”养老方式,将机构分设高、中、低三个档次,以满足老年人差异性需求。
 
  采访中,城西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与城管部门、小区物业等部门积极协商,希望能解决青年巷托老所没有指示牌的问题以及减少申宝花园日间照料中心的物业费,目前,这家中心的物业费按照商业用房标准每平方米2元钱收取。孙昭玉说,养老服务,是一项民政牵头、多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大工程,在创新服务模式的同时,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给予更多的帮助。

 

责任编辑:李晨
标签:青海,思维,社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