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聚焦:为老服务少不了的“社区食堂”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16-08-11 17:39:11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越来越被老年人所关注。就餐难是很多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面临的生活难题,为解决老年人就餐需求,许多社区开设社区食堂。但是,社区食堂面临经费少、盈利低、危险度高等问题。如何建好社区食堂保证老年群体利益,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老年人对社区食堂需求大
 
  2015年,全国老龄办发布的《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老年人对老年餐桌的需求比例高达42.3%,甚至超过以往需求比例最大的家政服务。
 
  目前,我国社会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不仅数量多,而且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因为外出买菜做饭而摔倒的事时有发生。对老年人的赡养方式由家庭向社会转变成为大势所趋,社区老年食堂正是社会化养老逐步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每天交点伙食费,腿脚不便、又不想做饭的老人就能有饭吃,还有人陪着说话。
 
  面临资金、场地等多方面问题
 
  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老年食堂已经陆续开始推广普及。与普通饭店不同,依托社区、以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为目的的老年食堂,不能单纯以盈利为目的,而需要政府和社区给予相应补贴。北京市的老年餐桌建设始于2009年,建设伊始,老年餐桌发展速度很快,一度达到4500多家。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年餐桌都能持续经营下去。
 
  业内人士认为,老年食堂难办,最大的原因便是利润微薄。一位曾经参与天通苑老年食堂经营的餐馆负责人说,老年餐的标准是一荤一素,做一份餐要炒两锅。"老年食堂真不是架起大灶开张那么简单。做老年餐,按规定用的油和味精跟普通客饭都有区别,我们还得单独安排厨师做,基本上卖出一份就亏两元钱。"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朝阳区苹果社区,该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3年前社区办'老年餐桌',前后找了五家餐馆,前两家嫌麻烦,不赚钱,都拒绝了。第三家做了一个星期也不做了,第四家做了一个月,又停了。"
 
  除此之外,许多老年餐桌发展还受到场地限制。海淀区定慧东里的老年餐桌曾一度设在社区活动中心阅读室,地方不大,用完餐总是留下一股气味,居民意见很大。最终,在征求居民意见后,由街道办拨款,专门在小广场的一处空地上建了50多平方米简易房,作为老年餐桌的专用房,免费提供给餐饮企业使用。
 
  但不是每个社区都能找到足够大的场地。北京龙潭街光明北里社区也开办了老年餐桌,由于餐厅面积比较小,大部分老年人只能打饭回家。有的社区提供不了场地,只能联系定点餐厅,有的餐厅离得远,老人们吃饭不方便,送餐成本又太高,最后只能关张。
 
  典型:武汉市民政局向全市推广幸福食堂
 
  在武汉,由道能义工服务中心开办的幸福食堂创新出社区敬老养老武汉样本。
 
  武汉道能义工服务中心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为公益服务宗旨,由从大悟县来到武汉、创业有成的"湖北最美志愿者"曾少峰创建。曾少峰到社区调查发现,社区食堂是社区老人的普遍需求。他到市民政局谈了自己为社区老人办公益食堂的想法,得到鼓励支持。
 
  曾少峰将自己10多年打拼建的企业交给妻子打理,专心做起为老人服务的公益事业,经过三个月的选点、招聘员工等筹备,2013年3月,首家接待老人的幸福食堂在硚口区发展社区开张。
 
  "蒸饺煎包"、"三鲜豆皮"、"鸡蛋西红柿"、"土豆烧牛肉"……幸福食堂专业义工和志愿者精心准备的早、中、晚三餐,都有20多个味佳价廉的品种,供老人选择,绿豆汤、稀粥、西瓜都任意取食。
 
  在硚口区发展社区开办的首个幸福食堂广受老人欢迎,陆续前往办就餐卡的老人增加到700多名。曾少峰的劲头也随之高涨,又先后在老人比较集中的硚口区营北社区、武昌区电力新村社区、彭刘杨社区和黄陂区人和天地社区复制增加开办4家幸福食堂。
 
  记者在武昌电力新村社区道能幸福食堂后院看到,5位银发老人正在一边聊天,一边围着一张小方桌台剖鱼,清理鱼内脏。她们是社区居民,自愿到食堂做"义工"。
 
  "一晃2年多了,我们5个平均80岁的老太婆在这里帮忙也有2年了。"74岁的马玉英说,2014年7月10日,幸福食堂在社区开业,食堂菜品丰富价格便宜,来吃饭的老人越来越多。"看到食堂5名员工每天要为800多老年人准备一日三餐,经常忙不过来,社区婆婆们就义务过来帮忙,每天7点半来'上班'"。
 
  幸福食堂的电脑记录着每位老人的生日,每个月为老人集中开生日会,送祝福花,点生日蜡烛,拍幸福照。每逢春节、元宵节、重阳节,幸福食堂都将社区老人请到一起,与志愿者们一块儿吹拉弹唱,做"老猫钓鱼"等趣味游戏,笑声阵阵,成为老人们的欢乐时光。
 
  幸福食堂让老人少花钱吃的好,对老人进行人文关怀,这只是曾少峰对幸福食堂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在他的规划里,幸福食堂还要成为社区、企业、志愿者参与的敬老平台。曾少峰认为,现在社区老人最缺的不只是吃喝,还应有子女的陪伴。为此幸福食堂推出了"一元亲情套餐"。每周周六、周日,凡是陪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去过早的子女、孙子孙女,加一元就可以吃早餐。以此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与老人团聚。每到周末,不少老人被小孙子孙女牵着到幸福食堂就餐。
 
  幸福食堂在日常活动中倡导敬老孝德文化,2万名大学生、企业老板员工、机关干部、部队战士、医护人员、下岗职工等应招成为敬老志愿者。武汉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的大学生,在幸福食堂注册当志愿者超过1万人。他们每周按预约轮流到幸福食堂做清洁,为独居的病残老人送餐上门、陪老人聊天等,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3万多小时。志愿者陪幸福食堂的老人看电影,参加社区孝德文化节、敬老联欢会等活动,至今已达200多场。
 
  经验:多方共同打造养老服务
 
  "道能幸福食堂"模式引发媒体和读者关注,《长江日报》就此进行了深度调查,发现道能幸福食堂扩展的背后,在于有三个关键要素支撑。
 
  道能幸福食堂创办者曾少峰对记者说:"社区的支持是幸福食堂的第一支撑,否则不可能良性运转至今"。
 
  2012年12月,市民政局指导曾少峰注册完道能义工服务中心后,帮助选择发展社区作为第一个试点社区。这一试验被列为硚口区的"一把手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每月都会来到发展社区查看食堂的发展情况,解决相关需求。
 
  宗关街发展社区书记、主任刘德荣说:当初首吃"螃蟹"引入道能幸福食堂到社区,为保证它能"开花结果"持续运行,创办初期,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到社区所有老人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征求意见,并将意见整理反馈给曾少峰。道能幸福食堂包括厨房、餐厅等在内的近200平方米用房,由社区无偿提供使用。社区13名工作人员和社区的党员志愿者,都是道能幸福食堂的"义工",有时间就会帮助择菜、打饭、收银和照料老人等。这为幸福食堂节省了大量财资,降低了运营成本。
 
  2014年底,通过营北社区向政府相关部门的申请,幸福食堂安装起燃气热水器。幸福食堂开办以来,每月电费基本都有六七百元。2015年12月开始至今,每月的这笔电费均是由社区"埋单"。
 
  道能义工服务中心的愿望是将幸福食堂办成一种可持久的非营利公益项目,进而成长为一种公益产业。来自各方2万多名专职义工和志愿者参与服务,大大降低了食堂的运行成本,为开展各项敬老乐老服务提供了可能。
 
  贾林是这儿幸福食堂的"明星厨师",今年46岁,之前是荆门的一位厨师。今年3月份来到大成社区幸福食堂,成为道能专职义工中的一员。他在荆门掌勺时,工资是4500元,在幸福食堂平均每月2500元,工资少了2000元,离家更远,为何仍选择在此做专职义工呢?他对记者说:"我很赞同幸福食堂的理念"。22岁的武汉纺织大学大三学生吴平,在发展社区幸福食堂做志愿服务已4年,经常与他一道前来做志愿服务的还有三四名伙伴。一到寒暑假,他们就一起来洗菜、切菜,陪老人聊天。
 
  正是有这样的一群专职义工和志愿者,每个幸福食堂每天为几百名老人做餐,减少了大笔人力成本,各项乐老活动也能办得丰富多彩。
 
  不赚老人钱的幸福食堂怎样实现收支平衡?曾少峰说,在目前运营的5家幸福食堂中,杨园电力新村社区和人和天地社区已经扭亏,发展社区、营北社区、彭刘杨社区还处于亏损状态。
 
  电力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漆春秀认为,幸福食堂之所以能扭亏,除了社区的支持,志愿者的参与,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凭借其价廉味美的公益品牌号召力,吸引了社区及周边社会企业大量非老人就餐。这些人群按照市场价付费,保持一定利润,一个社区幸福食堂只要超过200多社区外的人员来就餐,就不会亏损。
 
  幸福食堂坚持做公益,饭菜货真价实,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口碑。曾少峰于是开发出"幸福食堂"定制快餐,以市场价卖给一些企业职工,目前平均每天有100多份订单,每份快餐30%的利润迅速弥补了食堂本身运营的亏空。随着快餐量的扩大,亏损由此在不断减少。电力新村社区正在接近这个规模,因此渐渐就能实现微利,弥补老人低价就餐的成本亏空,总体实现收支平衡。(中国社区网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李晨
标签:社区,食堂,养老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