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党建1

南海样本:党建引领转型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6-09-09 09:21:12
  9月下旬,南海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在过去五年,南海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南海综合实力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二名;全国首创“三单管理”、政经分离改革,体现了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魄力;承担全省试点驻点联系工作,成为了夯实基层党建和推动村居综合转型的有力抓手;坚美铝材获得中国质量提名奖,铝型材、内衣、陶瓷和半导体照明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先后落户,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千灯湖公园获得国内首个由美国城市土地学会颁发的全球城市开放空间大奖殊荣,成为佛山城市建设的标杆;广佛同城、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和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进一步打开开放新格局。
  当前,南海区委已经明确今后的主线是“传承品质、成就品牌”,并提出着力打造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为迎接南海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南海视窗》将连续系列报道,深度解读南海过去五年发展成就。敬请垂注。
 
  2014年7月,南海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区为支撑——镇为主体——村为延伸”驻点联系制度。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以南海的探索为蓝本的驻点联系群众制度在全省推广实施。
 
  按照“夯实基层党建、引领村居综合转型升级”的双重定位,南海将驻点联系打造成为南海党建“一号工程”,形成“大党建”推动“大直联”的工作格局。
 
  驻点团队以镇街领导以及工作团队为主,调动了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6年8月15日,全区驻点团队收到问题12323条,已解决问题11756条,解决率达95.1%。驻点联系制获评中组部全国组织工作教学案例三等奖,在全省、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驻点联系制只是南海党建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南海积极探索基层治理重构,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打造“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基层治理,改革发展迈上更高层次。
 
  理顺架构

  “政经分离”重塑农村基层管理体制
 
  “我们社区下面有11个经济社,这次换届有7个经济社都换了新人。社区发展需要新思路,我觉得肩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关绮芬说。
 
  今年2月下旬至今,南海开展了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关绮芬当选为九江沙咀经联社社长,成为为数不多的“女社长”。而这次换届选举也被认为,既是巩固“政经分离”的成果,也是对“政经分离”的完善。
 
  2011年初,南海以“政经分离”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通过选民资格、组织功能、干部管理和决策议事“五个分离”,使党组织、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回归本位,明确党组织职责是“三务一监督”(夯实党务、落实政务、创新服务、强化监督)。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政经分离”的本义是希望基层党组织回归党建的本位,在更高的层面上引领村(居)的综合转型。从实施改革开始,南海村居党组织从集体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步以党建凝聚人心,以服务赢取民望,以监督树立权威,从而巩固其核心地位。
 
  为强化党在基层村居的执政“堡垒”,南海将所有村居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或社区党委;新建经联社、经济社党支部1358个;由村居书记兼任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政府下拨社区的各项经费统一经过社区服务中心划拨;建立党员(代表)工作室278个、党员志愿服务队918支,党员志愿者31000多名。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网络将基层村居的角落全面覆盖。
 
  随后,南海对村居“两委”干部实施“选聘分离”制度。村(居)“两委”干部依法选举产生后,通过竞聘参加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签订聘用合同并按规定领取岗位报酬。未被聘用的“两委”干部保留“两委”成员身份,按村(居)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薪酬方案发放薪酬,区、镇(街道)财政不再向“两委”干部发放薪酬。
 
  这一制度意味着,“两委”干部即使能赢得选举,也未必能得到社区服务中心的聘用。其实质是“逼”着“两委”干部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能,以服务获得选票和聘用。这是南海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回归服务本职的又一重要创新举措。
 
  2014年颁布的《深化农村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基层治理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构建基层善治体系,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计划,南海三年时间将实现“983”目标,即到2017年,实现“9”:村(居)书记、主任“一肩挑”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均达到90%以上;“8”:村(居)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比例达到80%以上;“3”:村(居)民代表、股东代表、经济社社委成员党员比例均达到30%以上。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强化服务

  南海驻点联系工作经验全省推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最高价值目标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但在当前,随着珠三角地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尤其在村(居)基层,由于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对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正面临着诸多新的考验。
 
  在社会转型期,基层党组织如何与时俱进为人民服务,夯实执政之基?如何在社会转型中完成自我转型,真正转变为“服务型政党”?
 
  驻点联系制度正是南海强化党的服务职能、做实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
 
  实施驻点联系工作两年来,南海先后出台的主要制度文件不下十份。在最初试点启动阶段,以制度文件形式确立了“三固定一创新”的南海联系群众模式,并形成了区—镇—村三级驻点联系体系;去年4月,南海下发“1+10”系列文件,明确工青妇等单位的驻点联系工作职责,打造大直联格局;此次制定的工作要点,提出将驻点联系工作与区域化大党建有机结合。
 
  制度化的操作不仅让南海的驻点联系工作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同时,也为全省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借鉴样本。从2014年10月份开始,以南海的探索为蓝本的驻点联系群众制度在全省推广实施。在2015年4月召开的全省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联系工作推进会中,南海成为唯一一个现场考察点,驻点联系工作每一阶段的制度文件成为到场市区负责人关注和了解的重点。
 
  在南海镇街领导干部开展驻点联系工作的过程中,基层的反馈很快呈现。群众发现,原来镇街领导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拍肩膀称兄弟;领导觉得,村居群众其实很容易沟通,和他们多聊聊天,很多矛盾就烟消云散了。多位年轻镇街干部表示,通过驻点联系,不仅消除了他们畏惧群众的心理,还提高了他们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
 
  截至2016年8月15日,全区驻点团队收到问题12323条,已解决问题11756,其中驻点团队解决的7452条,村居自行解决的3643条,镇(街道)协调解决的394条,区协调解决的267条,解决率达95.1%。

  全面引领

  党建引领基层综合转型
 
  驻点联系制除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村居基层历史遗留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夯实党组织在基层的核心领导地位,并引领推动基层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位于南海西部的丹灶沙水村曾是地砖厂和泥粉厂的聚集地。如今,作为丹灶镇三旧改造一号工程,大金智地高端产业服务区正在此拔地而起,力合星空孵化器-728创域投入使用、联动U谷迎来首批24家科技企业入驻……
 
  在当时,大金智地“三旧”改造需要征用劳边社区沙水村900多亩土地。身为社区党委书记的刘湛洪敏锐地看到了“旧改”机遇,但同时也感觉到了压力。
 
  特别是在大金智地配套项目翰林湖的征地事宜上,面对六七十户经营鱼塘的老耕户都不同意把地租出去的情况,他带着党员干部对村民开展一对一谈心,向村民讲解政府意图,解答村民疑问。
 
  通过与党员、代表、企业家的多番沟通后,刘湛洪制定了新的租地方案。这个方案得到包括耕户在内的大多数人拥护,也使得翰林湖生态农业园成为了沙水村村民的“枕边公园”。而沙水村的人均分红,也因此从2004年的600元,飙升至去年的8000元。
 
  事实上,这只是南海基层党建多年来创新探索的一个缩影。“创新一直是南海党建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各镇街、村居近年来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在此前召开的南海区党建务虚会总结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进大会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如是说。
 
  强化党建引领是实现从“品质南海”到“品牌南海”跨越的关键一环。直联驻点联系、社会治理网格化、“1+N+X”区域化党建、“七一空间”等南海基层创新的种种举措,不仅让南海党群干群联系更加紧密,也逐步探索出党建引领南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案例1

  一个社区书记的驻点联系之路
 
  还不到下午上班时间,桂城街道桂园社区书记孙芬玲已在办公室忙碌地整理着文件。每周二下午,她都要在此开展驻点联系工作。“今天的工作需要分三批团队完成,留人驻点听取群众意见、送书进企业和对样板梯进行‘亮妆行动’测绘工作。”孙芬玲说。
 
  2014年7月1日,南海区启动镇街领导村居驻班制。两年时间里,领导干部每周二下午到250个村居驻点上班,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群众信任我们,遇到问题也更愿意与我们沟通交流。”孙芬玲说,通过基层治理重构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畅通了群众表达诉求渠道的同时也密切了干群联系。
 
  驻点团队分批行动开展直联工作
 
  下午2:30分,几位驻点团队领导和固定成员准点到来。在分批行动前,驻点团队成员就上周社区居民温伯反映的住房违建问题展开讨论。“在居委协调处理的基础上,建议联系执法、房管等部门联合出手。”驻点团队领导、南海区三山新城建设局副局长邓仕康说。
 
  经过激烈地讨论、安排工作后,驻点团队分头行动。邓仕康、孙芬玲等领导干部带队将“两学一做”书本资料送到南海印刷厂,而固定成员、桂城街道城乡统筹局党员干部朱锡禧与祖庙纪委书记陈永忠则留在领导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室,等待群众前来反映诉求。
 
  这间工作室位于桂园社区居委四楼,与孙芬玲的办公室仅几步之隔。在工作室内,驻点团队成员、社区调解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驻班工作群众问题处理流程图、直联入户分配表等清晰明了地张贴在墙壁上。一旁的书柜里,分类摆放着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婚姻家庭服务和功能障碍者服务四大块社区服务类型管理档案与近十本个人台账。
 
  “陈书记,可以加下你的微信吗?”前来跟进反映问题的温伯掏出手机,通过扫一扫添加了陈书记微信。“以后联系就更加方便了。”温伯高兴地说道。
 
  这已是温伯和邻居连续两周前来工作室反映同栋楼的违建问题。“我们先了解清楚业主的具体情况,周四联系供水、供电部门先让他们停止施工。”祖庙街道驻点团队领导、纪委书记陈永忠说。
 
  多部门沟通协调解决群众难题
 
  “桂园社区以老旧小区为主,这也导致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外墙剥落、加装电梯、公共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朱锡禧说。
 
  另一方面,桂园社区位于南海、禅城两区交界处,这也给驻点领导班子出了一道难题。“除了居民、居委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外,涉及跨区的问题也需要协调解决。”朱锡禧说,一般情况下,能现场解决的问题驻班工作团队会处理并做出答复。如不能现场处理的,则会录入意见处理平台,依据实际情况通过社区、镇街办局、区级以上部门等途径进行解决。
 
  截至目前,桂园社区共收到群众反映问题77件,通过驻点团队和社区自行研讨解决的55件,需交由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22件。而在落户走访全覆盖方面,驻点工作团队成员分片开展联系群众工作,将社区889户居民、127户商户企业纳入直接联系范围。并在2015年底将203户有代表性的党员代表、居村民代表、困难的弱势群体、有规模和辐射能力的企业及工商户纳入重点户,作为重点走访对象。
 
  “截至今年6月,重点户、普通户入户率达100%,并能基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第一轮的走访任务。”孙芬玲表示,接下来,驻点团队将结合桂园社区实际,以“固定+辅助”团队走访的形式,分片分批不定时落户走访,争取在年底完成第二轮的走访工作。并通过每季度三官一师,驻点团队联席会议交流总结,安排下阶段任务。
 
  案例2

  大沥“七一空间”:利用社工手法在基层构建新型党群关系
 
  基层党建的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基层构建新型党群关系。以志愿者的身份切入,或许可以让党员可以更贴近群众的需要。而这正是大沥“七一空间”正在探索的。
 
  21名党员志愿者参与,提供直接服务达到390人次;93次走访,从24户家庭中筛选出17户符合资格的受助者;300多通电话,每一次预约及谈话都体现了社工在此过程中的协调作用。这一连串数字来自大沥“七一空间”正在进行的“幸福小屋”安居改善公益项目。
 
  作为佛山市首个基层党群建设创新综合体,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大沥“七一空间”将党建与专业社工服务相结合,积极探路基层新型党群关系的构建。
 
  “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从周一到周日无间断服务,而党员以义工的身份集结在这个平台上,借助社工专业手法,利用社工的项目设计施展所长。”“七一空间”所在沥雄社区党委书记谢彩华如是说。
 
  为了实现这一点,“七一空间”内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平台,包括讲习所、先锋营、枢纽港、生活汇等。楼高5层的大楼内,一楼到五楼都有不同功能,甚至连天台也改造成爱心菜园。借助诸如“幸福小屋”“关爱环卫工人”“爱心园”等多个由专业社工设计的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大沥镇内的3200多名党员志愿者被集聚起来。
 
  “直接登记在‘七一空间’的党员志愿者已达到659人”。大沥“七一空间”党建服务项目主任吴鹰祥说,这个数字是逐年增长的,在去年7月,这个数字是572人,“并非所有的党员志愿者都需要在这里登记,还有相当多的人直接在社区登记。”
 
  吴鹰祥还有着另一层的身份——佛山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主管。这个社工机构在“七一空间”筹建之初被引入,从事项目设计和党员的社工化培育,同时贴近居民需求开展的“德智体美劳”课程和小组,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满足服务需求。
 
  “我们在探索一种参与式的治理,利用专业手法,培育党员志愿服务的热情,这是一个过程,而事实证明,这种参与的积极程度正在递增。”谢彩华说。
 
  如今,经由驻点直联团队的转介,因为“幸福小屋”项目,居住在大沥镇水头社区的困难户玲姐一家住上了“新房子”。党员志愿者帮助她更换了全屋电线,重新安装了漏电开关和节能灯,更将发黄的墙壁粉刷一新,“我们很幸福。”站在焕然一新的家里,玲姐直点头。
 
  ■亲历者说
 
  南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觅浔:

  推广移动直联APP让驻点联系“更直接”
 
  “更直接、全覆盖、常态性和制度化”是南海“驻点联系工作”的经验特色。“驻点联系推进两年时间里,我们是真真切切看到了它的成果。”南海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觅浔说。在她看来,直联驻点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镇街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上。”
 
  “这几年做得特别累。”徐觅浔坦言,面对严格的工作进度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村居、镇街之间的关系,也给领导班子出了一道道难题。“不过,南海领导干部执行力很强,既然定下来了就先做,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徐觅浔说。
 
  作为夯实党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驻点直联在强化党组织领导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互联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直联APP”逐渐成为驻点团队成员开展直联工作的“好拍档”。
 
  在总结里水试点移动直联APP的经验基础上,南海9月起将逐步向驻点团队推广使用移动直联APP。“团队成员只需点点手机,信息就能及时反馈收集至平台,通过系统汇总整理后,也对接下来工作开展、沟通交流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徐觅浔说,这也为进一步实现驻点联系全覆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而另一个连接党员群众的窗口“七一空间”,也是南海探索党建工作“南海模式”的先行地和试验区。
 
  在过去的探索中,位于大沥镇沥雄社区的“七一空间”以党群共建的形式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一方面,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党群共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合力;另一方面,采取党员“义工+社工”方式,带动义工组织、群团组织为社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并促使党员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和项目化方向发展。
 
  “目前,南海各镇街都已成立‘七一空间’。在往后的三年时间里,逐步实现一村居一空间的目标。”徐觅浔说,通过这样一个全天候的直联窗口,党组织能更好地引领和统筹各类社会组织、服务资源,更为有效地去为居民服务。
 
  狮山永安社区党委书记彭志光:

  “群众对干部的认可度更高了”
 
  “与以前相比,群众对干部的认可度更高了。”狮山永安社区党委书记彭志光说。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老干部”,每周二下午,彭志光都会与驻班领导、成员等6人一同走进社区,在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后,找到更为直接的解决办法。“通过走访每家每户和村民拉拉家常的方式,现在我们掌握的一手信息也更多了。”他说。
 
  掌握一手信息化被动为主动
 
  前段时间,彭志光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由于社区村民中有较多长者,他们需要每周跑到南海人民医院排队拿药。”在他看来,这一方面导致医院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也给部分长者出行带来不便。
 
  收到村民的反馈后,彭志光先是通过驻点团队分析讨论,经过向区层面沟通协调以及直联平台的信息反馈等环节后,为村民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村民可以一次领取2—3周的药量,而不需要每周都到医院排队了。”彭志光说。
 
  他认为,直联驻点工作开展以来带来的最大变化就在于对一手信息的掌握。“与以往问题爆发才去寻找解决办法不同,透过每周二下午的驻点办公,为及时化解群众问题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他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领导班子实现了从获取二手信息到一手信息的转变。
 
  事实上,依托挂靠单位狮山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也让永安社区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更为得心应手。“平日里,村民反映的问题多集中在社保、医疗如何报销上。”彭志光说,另一方面,村民反映的其他需求经直联平台的收集后,也可通过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寻找解决办法。
 
  挂靠单位处理群众问题效率更高
 
  开展直联驻点工作两年以来,驻点团队化解了社区内大大小小的问题。与此同时,面对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宅基地纠纷等日益增多的新问题,永安社区同样面临着新挑战。
 
  “此前,根据村民反馈的入村道路路灯如何修建的问题,我们走访各村居了解情况。但由于该道路位于三条村居的交叉地带,涉及多村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彭志光举例说,最后通过驻点团队分头行动、收集意见反馈至直联平台后的沟通协调,在短短两周内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际上,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南海也通过开展直联工作,积极探索宅基地管理、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城市更新用地扶持的新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政府改革,也更为系统地解决群众关心关注、制约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彭志光看来,开展直联工作处理群众问题更为直接的同时,群众对政策的了解比以前更为迅速便捷。“与以前遇到较大问题才会请示驻班领导来解决不同,现在群众反映的诉求,都能通过驻点团队解决。”他说,在一定程度上,区级部门的驻点领导与各层面各部门协调起来也比社区班子更熟悉,这也与社区日常治理互为补充。
 
  “每季度召开总结工作与讨论重点的主题会议,驻点领导、团队成员以及三官一师等都会参与。”彭志光说,接下来,我们将从网格化着手,将直联工作覆盖到社会基层管理,通过对企业、村民的社会管理,实现直联驻点和社区党建的高度融合。
 
  ■专家点评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长江:南海做法很有全国意义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长江率其研究团队,到南海调研驻点联系工作。实地走访多个村居后,王长江表示:“南海做法很有全国意义,驻点联系的工作经验经提炼总结后,可全国推广。”
 
  “驻点收集的问题都是什么问题?有没有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类?”“镇街干部下村的积极性如何?有没有补贴?”“驻点工作和干部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关系?会不会耗费干部大量时间精力?”
 
  调研期间,王长江及其团队成员不时向相关介绍人员提问。“挺有创意的一种制度,很新鲜,很有意思,值得研究。”王长江多次这样表示。
 
  王长江指出,虽然当前联系群众成为党建的一个工作重点,但很多地方的做法仍缺乏制度性,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联系完了干什么?联系的效果怎么样?联系之后能不能持续下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他认为,南海的驻点联系制“非同一般”,“有很强的制度性,很远的前瞻性,很切实际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都很欢迎这种做法,都希望这种制度维持下去。驻点的干部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工作也顺畅了,群众觉得党和政府都有服务群众的诚意,希望干部再来,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互动。这和制度设计得科学合理有很大关系。”王长江说。
 
  他表示,南海是全国的先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走在前列,率先碰到了社会管理和党建创新的问题,率先进行了改革探索,这其实是在为全国各地解决这类问题而探路。“其他地方可能目前还没碰到类似问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迟早都会遇到。南海的经验做法好好总结提炼,值得全国推广。”
 
  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教授梁道刚:提炼南海党建模式健全党建工作平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这股回荡在南海大地上的“党建潮流”,迅速在各街镇不同层面“吹出”新意,并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如今,南海党建正朝着以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核心与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以载体平台创新为途径,以发挥党组织与党员作用为导向,以突出实效为落脚点的目标前进。其中,创新、务实是南海党建的突出特点。
 
  实际工作中,南海区各镇街在不同层面进行了不少基层党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党建成果,丰富了基层党建工作。但是,这一系列党建成果主要是各镇街从自身党建工作中进行的创新,缺乏从南海区层面对各镇街党建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也缺乏从区的层面对各镇街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估。因此,尽快总结南海区党建特色,提炼南海党建模式,制定科学的党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摆在南海区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有深远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南海应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平台体系。通过加强综合性平台和专门性平台建设,完善党建大数据,将党建工作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建立统一的基层党建创新数据库,总结并共享各镇基层党建创新内容,加快基层党建工作,重构基层治理体系。
 
  ■关键词

  ◎驻点联系
 
  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南海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区为支撑——镇为主体——村为延伸”驻点联系制度。
 
  最开始的做法是启动镇街领导村居驻班制,要求镇街领导干部按照“三固定一创新”(“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团队、创新方式”)的要求,每周二下午到村居驻点上班,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诉求。
 
  在镇街领导村居驻班制的基础上,南海推行“1+2”模式,即向上下两头延伸,推动在区一级实施区领导驻点制,在村居一级实施村居干部联系制,三者相互配合实施,搭建起“区驻点+镇驻班+村常驻”三级联系工作体系。
 
  近年来,南海区不断深化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从而形成以“更直接、全覆盖、常态性和制度化”为主要特色的“驻点联系”南海经验,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村居党组织升格(从党支部升格为党委)
 
  2010年底以来,南海基层党组织设置顺势而变。首先是将全区270个村(居)党支部全面升格为党总支部,2012年又进一步推进升格党委的进程,即从成熟社区开始推广,将党支部升格为党委。这不仅强化了村(居)党组织统揽全局的核心作用,也为村(居)经济组织建党支部埋下了伏笔。
 
  2012年5月,南海在基层党组织设置方面再出创举,在经济社、经联社等经济组织全面建立党支部,隶属村(居)党组织领导。党组织全面升格的重要意义在于加强村(居)党组织对社会资源的统筹管理,强化领导核心地位,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选聘分离
 
  “选聘分离”是2013年起南海村居党组织换届的一个新尝试,即村“两委”干部依法选举产生后,必须通过竞争上岗,在社区服务中心工作后,才可领取相应的岗位报酬。若没有通过竞聘,未能上岗的,则保留其“两委”身份,但不再领取政府财政拨付的工资。而在此之前,南海村居“两委”干部皆脱产,身份直接与薪酬挂钩,即当选即发放薪酬。
 
  引导基层组织回归服务本位和村居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方向,是南海选聘分离的两大目的。而后者的指挥棒,便是聘用条件的设置。至于选而未聘的“两委”干部,依然保留其“两委”身份,行使村居自治的职能与权力,但不再领取区、镇发放的工资,只按村居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薪酬方案发放薪酬。
 
  ◎两新党建 (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干部兼任村居党组织委员)
 
  通过“政经分离”理清基层自治组织与经济组织的分工关系后,南海系统化加强和创新全区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在集体经济组织、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群体中遍地开花,并纳入“两新”组织管理范畴。南海希望社区党建统筹“两新”党建,实施党组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南海2014年下发了《关于实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属地化管理的通知》,提出创建“两新”党组织与所在地其他党组织互通共融的党建格局。鼓励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员干部兼任村居党组织委员,为村(居)协同共治提供智力支持,从而着力构建村(居)、园区党组织引领,“两新”组织党组织积极参与的基层服务体系。例如南海村(居)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比例目标是达到80%以上。
 
  ◎七一空间
 
  “七一空间”位于大沥镇沥雄社区,是南海探索党建工作“南海模式”的先行地和试验区,以党群共建的形式开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平台。它最初以“家·南海,心·服务”为理念,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构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一是以“家南海”模式,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党群共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合力;二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党员社工为主体,采取党员“义工+社工”方式,带动义工组织、群团组织为社区群众提供深入、专业、贴心服务,并促使党员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和项目化方向发展。
 
  可以说,七一空间是南海推动党建引领、群团合作、创新服务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观测点,既是南海研究社会服务需求的基地,也是深化党建服务的载体。目前,南海各镇街都已成立“七一空间”。

责任编辑:李晨
标签:南海,党建,转型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