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上海: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 激发志愿服务组织活力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6-11-07 11:35:38

  上海静安区在融合过程中力求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围绕硬件建设、制度运行、活动开展等环节,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不断激发志愿服务组织活力。

  建立“三大制度”,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化发展

  一是建立供需对接机制,确保志愿服务项目“接地气”。坚持需求导向,按照“党政关注、群众所需、志愿者所能”原则,针对不同社区居民群体,深入居民区、社区单位、园区开展需求调研工作,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在社区设立“心愿树”等方式,梳理掌握不同人员和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然后针对需求覆盖的广泛性、干预的紧迫性、解决的难易性等原则对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形成需求排序列表,最后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孵化“接地气”的志愿服务项目。

  二是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有人气”。静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多、热衷于志愿服务的辖区单位多的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各街镇通过与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世界轮椅基金会、和众泽益志愿服务中心、飞扬华夏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柏万青志愿者工作室、幸福驿站志愿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整合华东医院、华山医院、上海电视台、上海大学、市北电力、上海移动等区域企业、高校等各类跨界资源,通过建立跨界合作模式来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形成单位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机制,强化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横向联系。另外,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发挥他们在志愿服务项目承接、盘活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组建志愿者队伍,汇聚志愿力量,形成品牌项目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考评激励机制,确保志愿服务事业“有朝气”。静安区文明办制定了定期评估制度、评估标准,并对A级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进行重点扶持,打造示范型“中心”,对其他“中心”将更加注重标准化建设,提高规范化水平。试点推进志愿服务激励计划,制定《志愿团队及志愿者评估激励制度》,开展荣誉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授予14家企事业单位成为首批“向志愿者致敬服务单位”,为志愿者提供免费、优惠、优先等激励举措,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认可度。

  培育“三大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

  一是针对为民便民的需求,开展“邻里相帮”项目。各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组织志愿团队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定期为社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深入开展“车轮食堂”、“都市菜园”、“便民巴士”、“银手杖”、“老伙伴”等公益服务项目;组织志愿者为社区孤困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提供帮困助学、心理关怀、生活照料等关爱服务;开设“公益暑托班”,通过托管、教学、陪护等形式切实解决工薪阶层家庭的后顾之忧。

  二是根据社会治理的要求,开展“邻里相守”项目。依托志愿服务工作站,引导党员骨干、楼组长等群众积极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依托居民区共治工作模式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发挥联系、协调、服务、关爱和凝聚群众的作用。采取社区宣传、担任信息员、参与专项行动、轮流值班等多种形式,动员组织志愿者参与小区治安巡逻、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宣传常识等治安防范工作,引导居民关心邻里安全,自觉履行相互提示、相互照应、相互帮助的义务,打造平安、放心的社区环境。

  三是结合美丽家园建设的任务,开展“邻里相携”项目。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走出家门、走进社区,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卫生知识,示范文明行为,劝阻不良陋习。结合“爱绿护绿”、“爱护公物”、“文明出行”、“文明餐饮”、“环保行动”等活动,传播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软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展清洁家门口、清扫楼道、美化小区公共场所等活动,协助基层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清洁家园、社区安全、违建群租等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为居住小区美丽、干净环境的维护出力。

责任编辑:黄金露
标签:上海静安区,社区志愿服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