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苏州: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 让居民当家做主

来源:姑苏晚报 发布时间:2016-12-01 09:50:53

   2015年7月,姑苏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一年多来,姑苏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民主协商、项目运作、协同共治”的实验主题,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共治、多层协商共谋、多方联动共推”的社区治理新体系和多元参与的协调互助机制,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举措在全区有序推进。

 
  同时,姑苏区通过明确居民代表大会职能、建立社区共治协商小组和“六大制度”,全面提升基层民主自治水平。居民由“要我参与”转向“我要参与”,社区由“政府的脚”转向“居民的头”,社会组织由“做我想做的”转向“做你需要的”,社会工作者由“做服务”转向“谋服务”,居民自治不断加深,社区发展充满活力。
 
  转变治理理念,让居民“当家做主”

  [镜头]
 
  在今年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姑苏区双塔街道居民领到的选民证以及选票上面,比以往多了一个二维码。陈诚是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的“80后”选民,因为平常工作忙,选举投票日当天他无法到现场参加。在社区的介绍下,他通过扫描选民证上的二维码,在手机上查阅到居委会换届选举候选人的信息,并对选举流程、选举人数有了清晰的了解。投票日当天,陈诚就委托他人代为进行了投票。
 
  大公园社区党委书记贺成表示,二维码“扫一扫”是一种非常方便同时也节省人力的方式,动动手指就能让选民看到每个候选人的简历和成就,方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换届选举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辖区居民参与度,也更突出了居民自治。
 
  [纵深]
 
  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居民的社区,因此社区需求应由居民表达、社区问题应由居民讨论、社区事务应由居民参与。但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向较为严重,影响了其引导和组织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在实验区建设中,姑苏区通过社区公共事务“民议民决民办”,有力推动了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动参与、有序参与,切实增强了社区居民自治内在活力。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六届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有154个社区实行了一人一票直接选举,直选率达到96.9%。姑苏区在本次换届选举中创新宣传机制,在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平台,让居民充分了解候选人信息和选举程序。居民主人翁意识和社区归属感得到加强,有效提升了社区换届选举的参与率。
 
  2015年,姑苏区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和居民自治中的引领作用,在首批7个试点社区推出居民自治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成效。2016年,姑苏区居民自治项目化试点工作扩面推广至全区2个街道、48个社区。这些项目立足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居民要项目,由居民自主“点菜”。在2016年居民自治项目的征集活动中,参与征集的居民达51491人,共收集到6类17693条居民需求,经过各社区议事会筛选,有效形成了5类93条预选项目,组建了77个共治协商小组。居民自治项目从征集到实施,实现了社区治理工作的新探索,丰富了姑苏区社会治理的新机制。目前,2016年居民自治项目已全部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汇聚各方力量,搭好治理平台

  [镜头]
 
  “过去参与社区活动的总是那些老年朋友,现在经过‘上海欣耕工坊’的挖掘,一批中年居民也融入到社区中,成为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据姑苏区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党委书记苏家蓉介绍,自从社区与“华乐山水”“上海欣耕工坊”等社会组织结对后,社会组织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模式。“像‘上海欣耕工坊’在培育社区草根领袖方面动了很多脑筋,专门在社区建立起一个‘汇聚社区阳光’的QQ群。通过这个群,挖掘各类人才,其中有一部分是中年人。以前,社区搞个活动都得工作人员一手操办,如今社区搞活动,相关草根领袖就能搞定。”苏书记这样说。她表示,这等于社会组织帮社区培养了一批帮手,让社区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小巷总理”也有了更多为民服务的时间。
 
  [纵深]
 
  作为姑苏区委、区政府近三年的重点工作,姑苏区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区建设工作,主要包括社区平台载体建设、居民需求项目化运作、社会组织培育、社工培训等。目前,姑苏区已建成27个社区“三社联动”综合体、224个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7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截至10月底,全区共有登记社会团体23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34家,备案社会组织2080家,社会组织总数达2945家。其中,等级社会组织471家,达到3A级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有145家。各类平台和社会组织“遍地开花”,双管齐下,充实着实验区建设的软硬件载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姑苏区好中选优,梳理出一批熟悉区情、承接能力较强的社会组织,整理发布了《姑苏区社区治理社会组织推荐目录》,发挥成熟社会组织力量,广泛参与到居民自治项目中。在2016年苏州国际精英周姑苏区分会场活动中,姑苏区通过公开推介、供需对接会等形式,将由前期收集的17693条居民需求汇总而成的91条预选项目与活动现场“为老服务类”“为青少年服务类”“助残服务类”“救助帮困服务类”“其他公益服务类”这5个类别的供方社会组织代表进行对接,有64个项目在现场签订了《姑苏区社区治理项目合作意向书》,达到了总对接项目数的70%。为民服务项目与承接组织形成了高效匹配和有效对接,为做优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而供需平台的有效对接加大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向全区其他社会组织传播了经验,帮助了全区社会组织的共同成长。
 
  在社会组织参与度提升的同时,姑苏区也十分注重信息化工作在实验区建设中的作用。2015年,姑苏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并投入建设。平台以“统一社区门户、两大社区专业平台、多类业务支撑系统、N种服务渠道”为整体构架,将全区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了整合,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一次采集、多方共享”“一站受理、一网协同”的大数据共享体系,让居民办事少跑腿,让社区服务更贴心。
 
  建设治理核心,从源头助推高效服务

  [镜头]
 
  11月初,姑苏区民政局组织社区工作者赴杭州中国社区建设培训基地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姑苏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培训。培训课程安排根据当前社区治理的工作重点,紧扣社会治理与创新这一主题,结合当下工作实际,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了《我国城市社区问题的破解之道》《社区治理精细化案例分析》等内容。“作为一名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社区工作者,这些紧凑的培训课程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社区参与式治理和社区工作者的分工合作,让我受益匪浅。”姑苏区沧浪街道瑞光社区工作者殷敏萍这样说。
 
  [纵深]
 
  社区治理和服务要创新,离不开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治理的引导者,在服务居民的同时充分发挥着推动、引导居民参与自治的功能。社区一方面招募辖区有志愿服务能力和意向的居民参与社区服务,加强志愿者骨干队伍建设,一方面发挥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的作用,建立了“分工清晰明确、功能互补助益、机制运转顺畅”的社区服务联动模式,充分调动各类治理资源,实现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
 
  姑苏区十分重视社工的培养和发展。在实验区建设中,姑苏区深入实施了“社会组织领袖培养”计划,挖掘培育了一批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同时进一步规范了社工队伍的管理,认真落实社工人才关怀培养“3U”计划(生活无忧、能力提优、业绩增优),努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为民服务水平。近年来,通过高起点招聘、高水准培训、高要求管理和高投入关怀等具体措施,大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着力推进社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目前,全区1647名社工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556人占33.75%,大专学历的有914人,占55.5%,持有全国社工师资格证的有823人,占49.97%。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等新兴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姑苏区一方面加大对社会组织和专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使得多数3A级以上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政府转移、委托、授权的职能,使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得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在居民代表大会工作中,通过“三议”制度,积极引导全区2945家社会组织全面介入社区公益服务,助推社会组织的发展。

责任编辑:史雅琴
标签:苏州,社区公共事,治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