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健康

聚焦 | 大小医院拧成一股绳 好医生终于下来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04-14 09:47:15

   西宁过去搞过医院联合,各个医疗机构间比较松散,还是容易各自为政,基层医疗水平依然薄弱。

  去年5月起,当地探索建立医疗集团,打造“总院—分院—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院长成了集团董事长,县医院成了集团分院,统一管理同工同酬,让专家真正流动起来、下沉到位,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医生。
  生了病,就去省城的大医院。几年前,对青海省大通县塔儿镇塔尔湾村的村民马长全来说,这是道单选题,“只有去大医院才放心啊。”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基础薄弱,工资待遇低,留不住大夫,也留不住病人。近年来有改观,然而变化不是很大。
  “我们打造四级紧密型医疗体,组建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后,情况大不同了。”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董事长、总院院长王东超说,医疗集团实行“总院—分院—卫生院(社区)—村卫生室”四级垂直管理模式,实现了由县卫计部门属地化管理向集团化管理的转变,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而且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现在也是单选题,好大夫就在咱门口,省城那么远,还去挤个啥?!”马长全说。
  松散联合各自为政,成立集团打破藩篱
  2013年,西宁在全市三县成立了以县级公立医院为核心的8个医疗联合体,“为的是推进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分级诊疗、上下联动。”西宁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桑淑娥说,但从运行情况看,这些联体过于松散,还是各自为政、九龙治水,没有发挥联合体整体效益和资源优势,对基层的影响力、提升力、分级诊疗的推动力非常有限。“老百姓还是不惜长途颠簸,坐好几个小时的车跑到省城的大医院就诊,哪怕仅仅是开个药。”大通县副县长杨秀玲说,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说明改革与群众的期待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让医疗资源真正下得去,西宁市委、市政府调研发现,必须打破部门行业监管藩篱、突破行政区域壁垒。不能因部门利益的博弈,搁浅了改革的效益。2016年5月,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总院,整合大通县3家公立医院和27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89所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了青海省首家医疗集团。“整合医疗资源,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人员调配考核、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药品管理、业务管理等‘五统一’,才能有效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技术和整体管理能力”。王东超说。
  “医疗集团成立后,打破了以往以‘盈利’多少论业绩的单一考核方法,实行了分院院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第一分院(原大通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刁占元说,集团总院从医院的服务评价、服务量、质量控制、医院发展等方面对分院领导进行全面考核,建立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证公平公正。
  县里就有三甲专家,驻点服务为期一年
  “紧密型医疗集团组建伊始,我的直观感觉就是,业务上有了靠山!”刁占元说,总院的专家在三家分院长期蹲点帮扶,第一分院每年来6位专家,服务期为一年。“对我们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将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也意味着,群众无需到西宁,在大通县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治。”刁占元说。
  “紧密型医疗集团的建设直击要害,将我们县级公立医院多年盼望的优质医疗资源和专家,都送来了。” 第一分院副院长蔡桂兰说,在总院专家的指导帮助下,第一分院开展了体外碎石、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过敏源测定等9项新技术。
  “我们分院原先开展不了耳鼻喉科的手术。” 蔡桂兰说,总院专家来之后手把手地教,现场指导、联合手术,如今,第一分院的大夫已能单独进行相关手术。“以前邀请专家来联合手术,一般都需要‘会诊费、出诊费’。现在都是一家人,这部分开销也省去了。”刁占元说。
  大通县桥头镇13岁的丁泽铉,刚做完扁桃摘除两天。“睡觉呼噜声可大了,他老觉得嗓子里卡了东西。”丁泽铉的姐姐丁瑞说。“孩子是扁桃体增生,气道受阻。” 总院下派的专家李俊娟说,手术是她和分院大夫们联合做的,丁泽铉恢复良好,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
  总院指导分院,分院也派出专家帮助乡镇卫生院。“去年8月份以来,3家分院根据乡镇卫生院实际帮扶需求,选派了妇产、内科、护理等24名专业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业务指导帮扶活动。” 大通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白永忠说。
  自启运以来,总院、分院共45名专家到基层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服务,共开展诊疗3000余人次,新业务、新技术、新方法53项。分院、乡镇卫生院55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已使得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桑淑娥说,“层层带动,县域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平衡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医疗差距。”
  患者少了长途跋涉,不用费劲挤大医院
  青海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之所以看病难、看病贵,首先因为看病远。就诊10分钟,路上就得两三天。
  在医疗集团第一分院的血液透析室,来自大通县青山乡的吴永军,正在进行本周第二次透析治疗,“做完治疗的当天就能回到家。”吴永军说,原先都是家人陪着他,去省城治疗,“路程太远,怎么着也得住一宿。医疗费加上来回的路费、住宿、吃饭等花销,一个月得2000多元。现在,只要来县里就行,一个月能少花1000元哩!”
  大通县向化乡麻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怀孕后,村民李英桂患上了妊娠高血压,需定期到医院做孕检。胎儿日渐长大,行动越发不便。“挺着个大肚子坐班车,排队挂号,然后住旅馆等着做检查。” 李英桂回忆说,少则两三天,多则一星期。后来,让李英桂惊讶的是,给自己做过检查的专家来大通了。“再也不用在长途车上受罪了,在县里检查省事也省钱。” 李英桂说。
  群众之所以去挤大医院,还有个问题是转诊难,手续多,时间长,延误了病情也耽搁了报销。四级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以来,“小病在基层、大病转上级、康复回基层”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全程管理服务模式,为转诊设置了“快捷键”。
  “专门成立了双向转诊科,制定了相关制度措施。”王东超说,并且,在医疗集团内开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由专人具体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对外公布了双向转诊联系电话,并与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了各自承担的职责及上、下转患者指征,患者的转诊流程更加畅通。“集团运行以来,各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10609人次,县级分院下转患者1953人次。做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王东超说。
  “各分院门诊量较上年同期上升10.39%,住院人次较上年同期上升16.25%。”白永忠说,乡镇卫生院门诊量较上年同期上升44%;住院人次较上年同期上升43.46%,总体呈现门诊量、住院人次大幅“双上升”。
  此外,“药品由集团统一采购,药品成本随之降低,大处方也已成了历史。目前,光我们分院的药占比就下降了6%。”刁占元感慨地说,医疗集团组建以来,费用下来了,专家下来了,基层的医疗水平上去了。

责任编辑:万婉
标签:大小医院,医生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