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志愿服务

上海普陀残疾人志愿服务队成"社区红人"

来源:人民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7-05-12 09:26:32

  “磨剪刀咯——磨剪刀——”、“修阳伞来——修阳伞——”老上海人熟悉的这些小修小补吆喝声,如今几乎很难听到,然而家家户户还是有着这样“一地鸡毛”的需求。

  在上海的老城区甘泉社区,有一支“甘泉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队”。从2005年起,4名残疾人组成这支服务队,他们开着残疾车游走于各个小区,十多年来,这支队伍的志愿者人数扩展到10人,一直坚持为居民提供修钟表、修家电、修伞、磨刀、理发、法律咨询等免费服务。他们中不少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却凭着一手好活计和一颗炽热的心,成为深受居民欢迎的“社区红人”。

  残疾钟表师傅“来者不拒”

1.jpg

志愿者孔玲发

  在甘泉路街道“百姓小广场志愿服务月月行”为民服务活动中,年过七旬的残疾人孔玲发几乎从不缺席,许多居民都是冲着这位“老孔师傅”来。”坐在修理台前的他,熟练摆弄细如发丝的机件,专注得如同正在创作作品的艺术家。

  老孔从小喜欢研究钟表,他曾经拆掉父亲的两块手表细细研究,花了两年时间把它们重新装起来,后来还专门买表,拆了装、装了拆地反复琢磨,单位对面的钟表店他能蹲上一整天,这门技术活就是这样练成的。

  他当志愿者是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普陀团区委组织了一场志愿行动,老孔报名参加,发现自己是唯一一名修钟表的,居民需求十分旺盛,于是他从那时候就“入了行”。

  修钟表是一项费精力、费时间的手艺,他却不收一分钱,这是为啥?老孔说,因为自己腿脚不好,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上中学时有两位同学,每天背着他从曹家渡走到学校,为的是不让拐杖磨破他的双臂。工作时,他每天乘坐13路公交车,司机也为他开设“特殊临站”,在最近的地方放他下车,众多的恩情让他铭记终身,决心要用自己的特长回报社会。

  而这40多年里,他经手的表越修越“旧”,居民们送来的都是些有年头的西马、英纳格。曾经有一名专程从浦东赶来的老人,带着一块当年澳门回归时的见证表,老人一边把珍爱的表交给他修,一边讲这块表的故事。老孔把这看作一种信任。在他看来,比钟表价值更为珍贵的往往是一段段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听着修表人讲述这些历久弥新、越来越醇的记忆,他深深觉得,自己修好的不止是钟表,更是帮着别人回忆起了一段弥足珍贵的人生往事。

  苏北小伙修家电“让利”十万元

2.jpg

志愿者陈扣林

  还有一名维修家电的苏北小伙子苗加新。2005年,他在甘泉路街道黄陵路租下一个8平方米的小门面做起维修生意。开店之初,他就制定了一套服务优惠制度:免收上门服务费、一般不更换零件的都免费维修。

  凭着过硬的维修技术和合理的收费价格,苗加新渐渐赢得了好口碑。一次大热天,一位盲人老伯在他人的搀扶下找到了苗加新,想请他上门帮忙修空调,一问下来老伯家住的挺远,是慕名前来。苗加新心里感动,二话不说,当即拿上工具箱来到老人家中,分文未收地帮老人修好了空调。老人感激不已,握着苗加新的手久久不放。

  后来通过居委会的牵线搭桥,苗加新加入了这个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居民提供服务。随著名气越来越大,他每天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最忙的时候,一天可以接到30多单业务。可是苗加新却没有因此而令服务稍打折扣,仍是坚持小家电免费、大家电只收材料费。一些别家不愿维修的老旧电器,居民送来,他也照单全收,尽力修好。

  苗加新说,除了维修,现在有些老人在买家电时,也会提前打电话来询问他购买什么牌子、什么型号比较好,有些老人甚至会直接委托他全权负责采买。一次,苗加新去一户阿婆家修冰箱,发现冰箱已经没有修理价值了,建议阿婆重新购买。阿婆犯了难,天气那么热,一冰箱的菜没处放怎么办?自己腿脚不便又无子女在旁帮衬怎么办?阿婆请苗加新帮忙,苗加新一口答应,立即前往最近的超市,先行垫付帮阿婆买好了冰箱。为了能让阿婆及时用上,又喊上几个人直接把冰箱给阿婆抬回了家,安装好才放心离开。

  这些年来,苗加新累计让利社区居民10余万元,这对他的小店来说,其实是笔不小的收入。苗加新说,很多老人因为用一件东西有了感情,所以即使很旧了他们也舍不得扔,坏了拿来让他修,东西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他对甘泉社区已经有了深深的感情。

  所有奉献都是“与居民的约定”

3.jpg

志愿者吴国金

  最早一批志愿者中,还有三级残废的磨刀师傅陈扣林和二级残废的修伞师傅程恒荣。每次街道组织活动,陈师傅要磨30多把刀,手都起泡了,但他却不好意思拒绝任何一名居民。每次活动结束他都收不了摊,居民们排队一直要排到下午1点多。陈师傅总是顾不上吃午饭,有时实在磨不完,就带回家磨,请居民到家里来拿刀。附近的居民都说:“只有陈师傅磨的刀,用几年都不会钝。”

  程恒荣师傅手有残疾。他每次都用行动不便的手拆零件、打洞,每修好一把伞都相当不易。他不但修起伞来特别用心,还会教居民一些简单的小修技巧。在今年的“3。5学雷锋”活动月期间,正值老程爱人颈椎开刀住院,他晚上陪夜,一大早就赶到服务点为居民服务,活动结束再赶到医院照顾,熟悉他的居民都感动不已。

  退休人员杨钟培、吴国金、马金贤、余人莉,都是小区的公益活动积极分子。他们主动要求参加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居民理发。每次服务点前来理发的都是老太太、老伯伯以及行走不便的老人,各位师傅无不热心接待、细心服务,分文不收,有的老人过意不去,坚持要付钱,都被他们婉言谢绝了,还有的高龄老人因为腿脚不便或瘫痪在床,无法到理发店里理发,师傅们也会应家属要求上门服务。

  家住新村路248弄的丁青山老人身患重病,多年瘫痪在床,日常生活起居都由身材矮小的老伴照顾,每次要搬动老人,对他老伴来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有一次,“月月行”为民服务活动在老人家门口的百姓小广场举行,丁老伯的老伴看到理发项目,便找到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吐露想给许久未理发的老伴“收拾收拾”的想法,负责人马上找志愿者吴国金商量,老吴二话没说就答应上门服务。

  当老吴来到这户家庭时还是有些吃惊:只见丁老伯鼻子上插着管子,正坐在便椅上大便,为了怕老人感冒,家里的门窗都紧紧地关着,整个房间充满着臭味。老吴一点也不见怪,凑近老人打招呼,仔仔细细为他洗头、理发、剃须,并连声说:“今后需要理发,直接找我就行了。”在一旁的老伴感动得眼泪都淌了下来。虽然这只是志愿者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对受助家庭来说是一次极大的帮助。

  新加入的志愿者中,还有庞亦翡、龚玲这两名“两新”组织年青党员,他们平时工作很忙,也总是合理安排,克服困难积极参加为服务活动,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义务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他们每月一次放弃整整一上午的休息日时间,无论寒暑都会如约出现在居民身边。而所有志愿者为百姓服务的工具都是自掏腰包购买的,他们对此从未有半点怨言,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都是与居民们的约定。(作者 栾吟之 童倩)

责任编辑:黄金露
标签: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