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就业

农民就业新变化

来源:云南网 发布时间:2017-05-27 11:13:02

 未命名_副本.jpg

 农民工在共和镇代冲村采摘早蚕豆

  牟定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有1个建档立卡贫困乡、1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政府的责任。”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群众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如何带动贫困户共奔小康? 牟定把目光投向了劳务输出,为通过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促就业、扶创业的优惠政策,此外,通过有组织、有规模地转移富余劳动力,不仅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还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新变化。

  从出远门到傍家门

  61岁的共和镇代冲村委会沙兆龙村农民贾琼珍,往年都要出外打工,今年她却留在了家里。“年纪大了,在外难找工作,两个孙女也需要照管。”她说,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务工,自己在家照顾孙女可以让他们安心在外挣钱。虽然上了年纪,但贾琼珍并没有闲着,她在村里的种植基地找到一份工作。基地从豆子点播、管理、拔草提墒到采摘都需要人手,贾琼珍有空时就到基地帮忙,不到半年时间,竟挣到7000元钱,足够三个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没想到我这把年纪,既可在家门前打工,还可照管家里,挣钱顾家两不误。”贾琼珍高兴地说,

  记者在沙兆龙村看到,120多名当地群众在路边排成长长的队伍,种植大户梅小家正给当天采摘豆子的农民发工钱。梅小家介绍,地里每天至少需要40人进行管护,特别是进入采收期,用工量更大,如果不受天气影响,按每人每天60元工钱结算,每个农民每月能收入1800元。“每天下班后回到家里,还能给老人孩子做上可口的饭菜。”李大姐家中有80多岁的婆婆和正上小学的孩子,对她来说,在家门口上班最幸福,在没到种植基地之前,李大姐一直早出晚归,在建筑工地工作。与如今步行几分钟就能上班,中午还可以回家做饭的工作相比较,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来一天,老板就现场发给我们一天工钱,来半天就发半天,一点都不用担心工钱的事。”李大姐边手脚麻利地摘蚕豆边笑呵呵地说。

  “截至目前,村里的早蚕豆种植面积有2万多亩,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代冲村党总支书吴祖华介绍,全村像贾琼珍一样没有出去打工的有1200多人,村委会通过搭建项目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进的种植基地招收工人时,采取就近用工原则,让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打工就业,赚钱增收。

  从拼体力到靠技能

  蟠猫乡碑厅村委会毛草冲村村民黑明锦全家有4口人,由于两个女儿读书,加之前些年妻子又多病,家庭极度贫困,是牟定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以前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技术,只能做工钱低的苦力,但更多时候找不到活干。”黑明锦说。

  记者在昆明劳动力市场采访发现,一边抱怨招工难,一边感慨打工难,两难并存。一位用工单位负责人称,过去多数农民工靠体力挣钱,现在企业更需要的是拥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学一门手艺,靠真本事吃饭,大家都很乐意。

  去年来,牟定县将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民生工程,探索“对象准、速度快、效果好”的精准扶贫脱贫新路径,着力在精准识别、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和技能培训上下工夫,组织结对帮扶后盾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各乡镇干部进村入户,以“村核、乡报、县统,层层把关、级级签字”的要求上报信息数据,切实做到农村贫困劳动力数量、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就业状况、技能需求、经济收入、就业意向、联系方式等情况“八清楚”,按照“市场有订单、人员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后买单”,开展家政、茶艺、厨艺、食品加工等多项劳动技能提升培训,着力改善劳动力就业能力,不断拓宽劳动力就业领域。目前,全县技能提升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建档立卡户“精准培训-精准就业-精准脱贫”模式。

  黑明锦便是牟定“技能扶贫”的众多受益者之一。他和妻子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家政服务与烹调技术培训,学到手艺后两人前往到深圳打工,每月除去日常开支,收入达4000元以上,劳务经济成为他家脱贫增收的主要途径。他自豪地说:“春节回家,原本想多住些日子,但老板天天打电话催促回来上班。”县扶贫办副主任李锐介绍,目前全县共有2275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力如黑明锦夫妇一样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帆 文/图)

  原标题:楚雄牟定:农民就业新变化

责任编辑:王晓雅
标签:农民就业,新变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