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09-13 09:36:22

  实字当头 以干为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主体,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动力源泉,是走向伟大复兴的可靠保障

  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中,这是两个意义深远的节点——

  今年2月26日,江西井冈山宣告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向长眠在这块红土地上的4.8万多名革命烈士奉上最好的告慰。

  一个月后,河南兰考也宣布摘下贫困的帽子。曾经的风沙盐碱地,如今经济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昔日最苦最穷的革命老区、黄河滩区,如今率先脱掉了贫困帽。探究两个地方的脱贫密码,最根本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党员干部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改变命运的斗志和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考察时说,“派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这些举措都有了,关键是要夯实,发挥实效。第一书记要真扶贫,扑下身子在这里干”。

  壮志如铁,万里豪情同日月。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六盘水市大湾镇海嘎村海拔2900多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自然村。2010年,28岁的杨波从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的一名干部,成为这个山村的第一书记。那一年,村里的人均收入才1600多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村民大多住茅草屋、吃望天水。没有路、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

  6年的时间,杨波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一起引进项目、发展产业、引水灌溉……这个“藏在”石旮旯中的山寨发生了巨大变化:1325个贫困人口减少到163人,村集体经济从零增长到3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到7230元。

  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战场上,活跃着一大批像杨波这样的扶贫干部。从“西海固”到西南边陲,从乌蒙山区到秦巴腹地,贫困村里的“新面孔”渐渐成了乡亲们喜爱的老熟人。

  党中央要求,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组),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要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选派77.5万名干部驻村帮扶,选派18.8万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

  他们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如同星星之火一般燃起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之梦。一些扶贫干部甚至还把生命献给了自己奋斗过的那片热土。

  2016年4月,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脱贫摘帽后,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830个贫困县党政正职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打赢脱贫攻坚战,社会各界形成强大的动员力——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今年3月,三峡集团收到来自云南中医学院的大学生汉庆梅的一封来信。她是三峡集团资助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40名大学生的其中之一。正是这份助学金,让她得以走出大山,开启多彩人生。“十三五”期间,三峡集团计划投入20亿元支持云南省的怒族、普米族和景颇族3个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

  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社会扶贫也快马加鞭推进。全国17.6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帮扶覆盖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68家中央企业开展“百县万村”行动,全国工商联动员2.65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即使相距千里、山水相隔,人们却因一个共同目标心手相连,改变着共同的命运。扶贫协作道路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其发展能力,既是关键,更是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

  今年4月,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正值春耕,田野里一片忙碌。村民徐国太从田边的蓄水池中取水浇灌秧苗。稻田里养点鱼,今年预计能产2000多斤。

  幸福地看着满眼新绿,徐国太忘不了往昔在贫穷日子里的挣扎:“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有个顺口溜——干包沙(玉米)梗死人,要吃大米饭,只有(年)三十晚。”

  没有水,老村支书黄大发带着数百个村民,钢钎凿、风钻敲,硬是在峭壁悬崖间挖出一条10公里的“天渠”,润泽了当地1200多人。

  如今,村头村尾,新栽下的柚子树已吐新芽,翠绿欲滴。一条清澈的“大发渠”,滋润着这个小山村。田野里孕育着新的希望。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比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

  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没有什么力量比上下同欲更为气势磅礴。

  党的十九大将要召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眼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华民族必将在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中书写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陈二厚、董峻、侯雪静)

  题: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习近平,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