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党建1

上海崇明区:党建引领向基层增能 创新治理为社区添彩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发布时间:2017-09-21 09:06:58

   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精神,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崇明区委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扣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主题,着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色彩的社区党建。

  延伸触角,夯实阵地,拓宽社区治理平台
  以乡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村居党建服务站、块区党建服务点以及党员家庭为主体,以服务为主线,以功能和资源整合为基本方法,构建形成横向拓展、纵向到底的4D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做强乡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按照全市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对照清单标准,指导12个乡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实施重新搬迁或二次改造,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党校、远程教育、书记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窗口等功能区布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向基层配送教育资源力度,截至目前,全区18个乡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已为村居站点配送各类讲座、党课500多场次,受众5万多人次,大幅提高了党员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做实村居党建服务站。在全区338个村居党组织全部挂牌成立村居党建服务站,明确由村居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服务站设置(挂牌)乡镇社区党校分校、“两代表一委员”接待室、党员志愿服务站等功能室,并在政治坚定、能力突出的党支部书记所在村居成立优秀书记工作室。全面推行“一门式办公、一口式受理”服务模式和“全岗通”服务机制,实现干部下楼层,服务上台阶。试点推行“民情电子系统”,利用“大数据”集成分析,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精块区党建服务点。综合考虑场地条件、活动便利、辐射效应等因素,选择一个党员宅基或空置房,建立党建服务点,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块区党建服务点565个。注重推动各类资源在点上集聚,把政策咨询、矛盾调解、农技推广和文化娱乐等服务功能整合起来,使服务资源更聚焦、职能更具体。建立“庭院课堂”、“农家学堂”,定期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吸引周边党员群众参加,比如,港西镇北双村红旗洋山里党建服务点设立了“百姓图书角”“观影娱乐”“健康咨询”等14个服务项目,平均每天接待约80人次。做细党员家庭。全面深化党员家庭挂牌,在党员家门口或楼道悬挂“党员家庭”标识,合理划分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围绕生态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服务群众等方面进行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内容挂在党员家庭的醒目位置。
  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凝聚社区治理力量
  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文明创建、环境保护、扶弱助贫等社区活动,形成了社区发展共谋、和谐家园共建等良好格局。深入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针对崇明驻区单位少,且相对集中的实际,探索建立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外向融合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深化党员党组织双报到、双报告工作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推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进一步畅通报到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实行“群众点单、支部审单、党员接单”的“三单式”服务模式,采取定时间、定主题、定内容、定对象、定区域的方式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实现社区群众有需要、党员服务有行动。开展随手公益服务,针对在职党员平时工作时间固定、不易调节的情况,探索开展了弹性化的“随手公益服务”活动。在职党员在下班后抽出闲散时间,积极参加社区的“微心愿”认领、平安巡逻等服务,在“八小时之外”为社区奉献智慧和力量。截至目前,全区1.5万余名在职党员前往各村居报到,共认领各类公益项目2.7万多个。深入开展“生态崇明·我先锋两学一做·我践行”主题实践活动。设置“候鸟之驿·我守护”、“江河之岛·我参与”、“绿色之肺·我认养”、“文明之家·我分类”、“低碳之城·我先行”等五大主题。“候鸟之驿·我守护”着眼于“把崇明岛建成鸟类的天然博物馆和候鸟天堂”这一目标,组织、教育、引导党员参与爱鸟护鸟的各项活动。“江河之岛·我参与”引导党员参与中小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带头承诺“不向河道乱排污、不向河道乱扔垃圾、不在河岸乱搭建”,带头参与江边拆违、带头清理河岸垃圾,以实际行动爱水护河。“绿色之肺·我认养”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公共绿地、公益林地、小区绿化等划片包干,定期开展绿化认养、环境清洁、违建举报、种菜劝阻等志愿服务活动。“文明之家·我分类”通过“绿色账户”、扫码积分、线下积分兑换等形式,利用村规民约、绩效考核等手段引导党员群众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低碳之城·我践行”围绕“低碳出行、党员先行”主题,引导全区广大党员争当“低碳生活先锋”。截至目前,全区共招募党员志愿者35000多名,开展各类活动320多场次。
  统筹推进,优化机制,创新社区治理模式
  坚持以村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和“五美社区”建设为抓手,以自治共治为基本载体,以德治法治为支撑保障,完善社区治理格局。强化社区自治的民主性。深化落实村级办事承诺制,通过年初科学定诺、年内规范践诺、年终民主评诺,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运转,提升自治水平。在坚持通过党员代表议事会、村居民大会、业主大会等进行自治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三向三谈三看”机制、“香樟园议事坛”“聊之溢”社区沙龙等一批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协商议事载体,实现了自下而上的公共议题形成机制,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在群众自治中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凝聚骨干的作用。强化社区共治的多元性。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构建村居委会为主导,村居民为主体,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社区共治体系。依托“民情日记”大走访等载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社区共治议题形成机制。健全完善“星级评价”、“评星积分”等激励考评机制,激发基层共治的积极性。注重将区、乡镇区域资源下沉反哺村居,整合教育、文化、生态等服务资源,形成项目清单,由村居党组织按需“点单”,直接将服务资源“点对点”引到基层。强化社区德治的导向性。加强诚信教育,开设社区“道德讲堂”,挖掘“崇明好人好事”33个,以优秀典型事迹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积极培育具有崇明特色的新乡贤文化,评选“瀛洲好乡贤”73名,以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引导党员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注重家庭、家教、家风,鼓励党员注重家风建设,凝聚道德力量,弘扬社会正气。建立健全乡贤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和载体,有效发挥了管仕忠、李小英等一批“瀛洲好乡贤”在农村建设、基层治理、社会稳定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社区法治的权威性。运用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宣传,开展“律师进村”等系列活动,以《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关于促进和保障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决定》等为重点,增强基层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引导村居民依法反映诉求、解决矛盾纠纷。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凝练并推广“十要十不要”村规民约,增强村规民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原标题:崇明区:党建引领向基层增能 创新治理为社区添彩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崇明区,党建引领,创新治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