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观点

以“时间银行”换志愿空间

来源:合肥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12-26 09:46:47
  养老服务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南京打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未来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避免“坏账”的出现,运行质量将更加优质完善。(12月18日 《人民日报》)
  以自己今天的志愿服务换取他人明天的志愿服务,这种良性互助兑换形式,不仅可以解决志愿服务的人手问题,实现量的积累,而且能够让志愿服务增添附加值,可视同一种质的飞跃。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这种互助志愿是切实可行的。就志愿行为来讲,达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效果;就兑换行为来讲,既符合朴素的“善有善报”理念,又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温暖传递。
  以“时间银行”换志愿空间。将志愿时间存储到“时间银行”之中保值增值,激励与鞭策更多的人“存储志愿时间”,从而让养老志愿服务“有人做、做得好”,有效拓宽志愿空间。如今,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不断丰富,服务效果不断提升。然而,志愿服务的量变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瓶颈,人员不足是最容易出现的,只有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增添志愿服务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建设志愿队伍。
  “时间银行”让时间更有价值,让生活更加充实,让服务更为带劲。一种新的养老模式,一种新的互助形式,一种新的志愿载体,可以更好地激发普通人潜在的志愿意识与志愿潜能,贵在启发与引导,让人们心中的善不断滋生滋养,也很容易顺理成章地参加志愿队伍。成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等,都需要培养志愿初心,而“时间银行”可以对培养志愿初心起到积极的启蒙作用。
  志愿服务精神是与时俱进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时间银行”非但与志愿服务精神不相违背,并且通过创新形式让“好人有好报”更有保障,其实是丰富了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与外延。
  原标题:以“时间银行”换志愿空间

责任编辑:黄文
标签:时间银行,志愿空间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