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社区服务新篇章——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见闻

来源:中国社区报 发布时间:2018-05-09 09:13:06

  今年4 月26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听取武汉市棚户区改造整体情况介绍,视察社会组织孵化器工作室和社区群众办事大厅,了解社区基层党建和便民服务工作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和居社区开展的群众工作给予肯定。日前,本报记者前往青和居社区就当地开展的社区治理和服务进行了采访。

  棚改居 生活越过越亮堂

  “往日的工人村,像个大破窑……如今的工人村,环境多美好,青山碧水映蓝天,红花配绿草。光纤接到户,天然气真环保,高清电视节目多,频道由你调。欢天喜地搬新居,鞭炮冲云霄。”76 岁的吴传发在采访现场向记者表演了一段自己创作的“湖北慢板”《幸福不忘共产党》。

  “我退休后一直从事业余文化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来的当天我以‘湖北慢板’的形式向他讲述了棚户区改造前后的变化。”吴传发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设武钢,来自四面八方的产业大军在搭建的简易工棚安家落户,形成了武汉最大的棚户区——工人村,这些房屋狭小、设施简陋老化,安全隐患重重。从2006 年开始,武汉市大力探索“政府主导、银企联动、市场运作”的青山棚改模式。

  历时十年,工人村棚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0 年,居民开始陆续回迁,直至2016 年建成青和居、青宜居、青康居、青惠居、青雅居5 个社区,目前共有居民1 万6 千余户,5 万余人。改造后的棚户区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从低矮破旧的棚户搬进整齐划一的现代化高层小区,新小区地下车库、幼儿园、残疾人设施等一应俱全,24 层以上免费装太阳能热水器,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基本实现了配套完善、功能提升、居民满意。

  今年64 岁的青宜居社区居民刘桂华作为“老棚户”,于2011 年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居,她告诉记者:“我们都是棚户区改造的受益者,以前这里都是黄土路,那时公共汽车也少,到了六点钟就收班了。一进屋就要开灯,不开灯屋里都看不清楚,下雨天就漏水,大盆小盆的接着。现在把棚户区建成了就地还建的高楼大厦,确实心里蛮舒畅,住进来以后,我们觉得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亮堂。”

  谈及棚改前后的对比,刘桂华忍不住热泪盈眶,“要感谢党的好政策,不然我们夫妻两个工薪阶层肯定买不起这么大面积的房子。而且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邻居之间相互认识、相互帮忙,不管走到哪还是觉得这里好。”

  “天天敲门组” 敲回邻里关爱

  棚户区改造不仅要让居民从低矮破旧的房子搬进高楼大厦,还要让他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开心,实现“面子”和“里子”的同步升级。

  青宜居社区“天天敲门组”发起人之一,66 岁的胡秋生告诉记者,“我们是棚改区,居民之前住平房习惯了,有些不文明的行为带了进来。”

  胡秋生介绍,刚搬进新小区时不仅楼道垃圾乱丢乱放,而且有的居民还将垃圾从高楼上往下丢,给行人造成安全隐患,为此,“天天敲门组”在与居民的一次次接触中不断宣传文明行为,楼道里面的垃圾被清理了,小区的环境变好了,居民变得文明了。

  “天天敲门组”不仅进行文明宣传,而且在为居民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宜居社区独居、空巢老人多,行动不便,多患疾病,无人照看容易发生意外。因此我在担任社区书记时召集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居民成立‘天天敲门组’,在每栋楼设置一名楼栋长,上门关爱独居、空巢老人,帮他们买菜做饭、陪他们聊天排解寂寞,还可以化解一些矛盾纠纷。”刘桂华介绍。

  现如今,社区不文明现象变少了,邻里之间关系也更融洽了。“作为党员,虽然人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要继续发挥余热参与志愿服务,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胡秋生说道,“我跟习总书记表了态,要继续敲下去,把居民的坏习惯敲走,敲回邻里关爱。”

  目前“天天敲门组”作为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的一个载体,已经在青山区全面推广,吸纳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党员骨干、专业社工等人员组成“敲门”队伍,及时掌握服务对象诉求、问题、困难和意见,及时提供帮助,传播党的声音、开展党的工作、传递党的温暖,推动基层党建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有机融合。

  “我们社区有居民5235 户,群体结构比较复杂,我们主要通过‘五大红色服务载体’凝聚合力,‘天天敲门组’是其中之一,另外还包括‘好样的工作队’‘顺顺吧’‘四点半学校’‘社区好味到’,为棚户区的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也努力引导形成好的家风、民风、社风。”青和居社区副书记刘玲介绍。

  “习总书记这次来视察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最基层的组织,是最接近居民的,社区工作就是要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要把居民的小事都办好,今后在工作中自己一定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居民服务好。”刘玲在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时如是说。

  多方参与 服务越来越专业

  “习近平总书记主动伸手翻看我的胸牌,和我一起念出了‘有爱最美,熙望相随’的口号!”武汉爱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汪洋,回忆和习近平总书记见面的场景,“我主要为习总书记介绍社工工作,得到了‘非常好,继续干’的殷殷寄语。”

  汪洋介绍说,青和居作为棚改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吃饭是大问题,为此社工联合“社区好味到”大食堂一起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送餐服务。

  为解决社区服务力量不足和满足群众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的难题,青和居社区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方式,开办“社会组织孵化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孵化器由专业机构武汉市青山区益公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运营管理,为入驻团队提供“注册协助、专业辅导、能力建设、公益空间、项目筹划、组织管理、公益创投、社区推介”等专业孵化服务,并根据棚户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重点孵化培育提供安老、扶幼、助残、济困等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组织都能入驻,在此之前,由我们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交给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工作人员。另外,有的社会组织进行公益创投,不擅长写项目书,我们也会进行指导。”汪洋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机构十分注重党建工作,理念就是要建设一支有颜色的社工队伍,为社区策划有思想的项目,为居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我们计划在进行社会组织评估时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整个平台将所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共同做好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器负责人刘霞介绍,“目前,入驻的社会组织一共十几家,考虑到场地的有限性,社会组织一旦孵化成熟就会‘出壳’。”

  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工作室,不仅有专业的社工机构,还有志愿者团队。杜诚诚便是其中之一。她不仅是青山区一名社区工作者,而且8 年来一直致力于为盲人服务。

  “在从事社区残疾人服务过程当中,我觉得盲人群体更不幸。他们虽然看不见,但他们听得见、也感受得到,我想通过讲电影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杜诚诚介绍,为了让更多的盲人朋友听她解说电影,她还曾经做过网络直播,但直播的方式也有缺陷,一是很多盲人朋友不会用智能手机,二是害怕有人用直播视频牟利,涉及版权问题。

  为了更好地给盲人解说电影,杜诚诚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证,她说,考虑到开展志愿讲解的次数有限,计划5 月份给学校老师做培训,让他们给学生讲,今后还想到湖北的各个县市去解说,让更多的人了解盲人电影。

  “我想带给残疾人群体的理念是自己要努力,并不能因为残疾,就等、靠、要,而应该通过自身努力做一些事情。”杜诚诚坚定地说。

  原标题:牢记殷殷嘱托 书写社区服务新篇章——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见闻

责任编辑:王晓雅
标签:武汉,棚改,社区服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