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改变的是环境 凝聚的是人心(倾听·老旧小区改造)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06-27 09:56:09

  核心阅读
  “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作为全国15个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的试点城市之一,福建厦门通过在治理上“做加法”,摸索出了一套社区、居民协同自治共管、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改造模式,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路径。“改旧”包括哪些内容?改造中会遇到哪些难题?改造后要如何管理并保持成效?请看厦门市湖里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实践。
  房屋破败、设施老旧、公共管理服务落后……老旧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历了城市成长过程中的诸多烦恼。助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为城市发展补短板、添动力,使发展更平衡更充分,是让居民享受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厦门市湖里区通过搭建统筹协调平台、捐资参建平台、多元参与平台等方式,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改什么?
  先民生再提升,补齐民生短板

  “2015年小区改造后,通了管道燃气,终于告别用了多年的瓶装液化气。”中午时分,家住厦门殿前一路神山三航小区的黄美英阿姨拧开管道燃气开始准备午饭,“我们小区90%以上的住户都是老人,以前每次换煤气瓶都是件头疼的事,现在燃气通了,再也不用操这心了!”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里居住了30多年,如今,幸福和笑容写在黄美英的脸上。
  神山三航小区是1983年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前,小区硬件设施较差,房屋、道路破旧,私人占地种菜堆杂,乱停车现象严重。由于没有设置燃气管道、消防栓等,居民生活极不方便。
  “先民生再提升,小区改造就是要往老百姓最关注的点上去发力,把有限的改造资金用在‘刀刃’上。”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水波向记者介绍,“我们一开始就着力解决小区‘无、破、乱’的问题:从无到有,通过引入燃气管道、增设消防设施、新建休闲广场等,解决基础设施缺失问题;修破如新,对小区道路、围墙、居民庭院等进行翻修,解决道路破损、围墙破旧、外墙脱落等严重影响小区外观的问题;变乱为整,对小区乱搭盖、乱堆放等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治理,还给居民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小区里地平了,楼道灯也亮了。去年,社区还上门帮我们安装了智能夜灯,现在起夜洗手间感应灯就会自动亮起,不用担心摔倒了。”2016年9月,在儿子意外去世后,67岁的黄美英就和老伴相依为命。黄阿姨家中的布局老旧,电线裸露,很容易发生意外。2017年7月,根据厦门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要求,社区派专人上门,为黄美英家用防滑砖重新铺设地面,增加马桶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并对电线进行重新布设覆盖。“施工都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来,特别对我们‘胃口’,生活也变得方便多了。”黄美英夸赞。
  “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以为民惠民为出发点,重在补齐民生‘短板’,小区缺什么就补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以人为本,精准适用,根据社区实际,侧重解决群众特别关注的问题。” 厦门市湖里区建设服务中心高级经济师李茵说道。
  据介绍,湖里区共有老旧小区173个,自厦门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全区共完成60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涉及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约202。1万平方米,房屋573栋,惠及23712户居民,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怎么改?
  多方参与共建,让群众成为主角

  “改造提升的倡议书是我们自己写的,改造方案是我们一起商量决定的,改造的资金是我们一起认捐的,连花园里的花都是我们认养的。”年过七旬的刘文留大爷,是中交三航六公司的退休职工。回忆起一起动手扮靓家园的过程,刘大爷无比自豪,“我们每一位居民可以说都是小区的美丽缔造者,一起出力出汗,有成就感更有幸福感,再辛苦都不是事儿!”
  在厦门市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共同”二字是关键和核心。改造过程中,小区普遍成立了自治小组,开门纳谏征集“金点子”,多方听取居民的意见,评议改造项目,确定建设方案。改造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达成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共评,做到群众满意才通过。
  “在改造前一个月,我们就组织召开了7场小区改造专题座谈会。怎么改?改成啥样?必须听取群众意见后,才能确定建设方案。”说起当年改造前的准备工作,张水波依然记忆犹新,“我们社区多次组织代表党员入户,问计于居民,最终找出‘短板’22处,改造项目14个。”
  改造前,一楼道路和中心花园的私搭乱建很多,如何动员居民拆除“自留地”,也曾让张水波颇为头疼。“这时候就需要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当时,刘文留大爷主动提出把他家庭院围墙作试点,先制作样板墙和样板房,让大家更直观了解改造后的效果。”
  “政府该投的钱一分不少,但建什么、怎么建,由多数居民说了算。我们让居民真正参与进来,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汇聚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谈起变化,张水波很兴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献策。从自清门前物到走出家门参与建设,有技术专长的拿起铁锹铁锤参与施工,有施工经验的主动当起现场监理,组织协调施工中的问题。还有很多居民参与清理土头垃圾,为施工工人端茶送水。短短两个月时间,改造就顺利完成,这是之前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
  “共同建设是老旧小区改造能够顺利推进的‘内生力量’。坚持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搭建统筹协调平台、捐资参建平台、多元参与平台等方式,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居民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了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也从共同建设中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湖里区文明办主任刘梓良说道。
  怎么管?
  居民自治共管,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硬化小区道路、提升绿化环境、改造供水燃气系统、重新布置污水管网……通过改造提升,如今的神山三航小区发生了美丽蝶变:地面干净整洁,绿植葱茏花木扶疏,颇具闽南风格的红砖围墙把小区装点得别具特色。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孕育。
  一大早,78岁的退休老人李一德戴上红袖标,开始投入早晨的工作。他把小区公共区域的卫生状况巡查一遍,浇完公共绿地的花圃,随后在小区中心花园的石凳上坐下,和其他居民聊起了家常。
  李大爷是三航小区“爱家园”老人督导队的成员之一。每天,只要有空,他就下来转几趟,清理小区内的垃圾杂物。3年多来,这样的生活已成为“爱家园”老人督导队退休生活的常态。
  “小区环境改善了,不仅居民住得舒心,还能唤起他们共建家园的热情。”张水波说,“类似‘爱家园’老人督导队这样的小区自治小组、义务队也越来越多,居民自愿承担起小区后续管理事务,社区治理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我们注重‘三分建、七分管’,努力探索推动无物业老旧小区的治理模式从‘靠社区管’向‘自治共管’转变,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完善小区后续自治管理,解决改造后期管理难题,避免因管理缺失、无序而造成改造成效不能持续,再走老路。”殿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颜莉莉说道。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后,如何培育居民共同精神,打牢长效管理基础,巩固改造提升成果,也是城市管理者应当思考的问题。”张水波说道。
  “改变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既然政府花钱改造得这么漂亮,我们绝不能让小区回到老样子。”如今,李一德老人的督导队已经由开始的四五名成员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名成员。“只要还干得动,就要坚持下去。”李一德说。(作者 何璐)
  原标题:改变的是环境 凝聚的是人心(倾听·老旧小区改造)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厦门,老小区,改造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