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成都:创造市民需要的“理想社区”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8-09-11 09:53:26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周年记——

  95.2——这是在“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万人问卷调查”中,96%以上受访群众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所给出的认可度分数。高分的背后,是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新部署新要求在成都系统推进的成效。去年9月,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这一年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在全市4344个社区落地生根,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发展的热度、治理的力度、变化的深度、工作的温度。

  “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这一年来,成都市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视化成果——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深入贯彻;“五大行动”等民生项目落地落实让社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天府市民云”成为整合民生服务、建设智慧社区的新载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

  “发展正当其时,治理永无止境”,目光朝前,着力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深刻变革,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正加快步伐,朝着纵深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制机制得到重塑,基本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共建共享格局。

  这一年来,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突破,成效如何?

  破题

  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辟城市精细化管理新路径

  作为全国首创,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简称“成都市委社治委”)从成立之初,就被赋予改革创新、先试先行的使命。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社会治理的难点。“以前,社区治理工作职能分散在40多个部门,社区治理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如同‘九龙治水’。”成都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此,成都组建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综合统筹各个部门和各类资源,专门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致力于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塑造一座享誉世界的宜居生活城市。

  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面临着城镇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信息传播方式深刻变化、基层治理难度加大等多重考验。而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地域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位,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更是政府惠民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

  社区如何治理?如何发展?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如何构建?……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成都率先破题——

  截至目前,成都形成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揽、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寻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传统管理正加速向现代治理转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对此,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强教授表示,“成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可以看到成都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创造了很多机制,使得群众可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同时,又能让群众分享社会治理的成果。”

  谋划

  一张张“蓝图”绘就社区发展的鲜明底色

  这一年来,一系列精心布局、精准谋划紧锣密鼓出台,勾勒出工作持续推进的清晰路径,描绘出城乡社区发展的美好图景。一套在成都市党委领导下,由成都市委社治委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已日趋成熟,新的体制机制正为成都市城乡社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1+6+N”配套政策,初步构建了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核心,以社区专项资金改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社区规划师、社会企业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等18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制定《城乡社区发展规划》和《成都市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标准化指标》,将社区发展治理的理念量化成标准,系统回应成都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是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让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联合相关领域专家,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提供高端智力支持,聘请了清华大学、中央党校、复旦大学、中山大学4名专家,建立社区发展治理专家智库,承担发展战略咨询研究、提出行政决策建议、强化公众宣传引导、跟踪评估政策绩效等职责。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制机制加速创新——

  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市县两级社区发展治理机构协同发力,统筹职能职责,激活人、财、物等资源,高效地对社区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多元参与、互联互动的工作机制初步构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逐步提升,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打破壁垒、互联互动。社区事务沟通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着力提升社区资源统筹能力。建立社区保障资金和社区激励资金双规并行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市县两级共投入15亿元,指导社区管好、用好社区专项资金。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推陈出新——

  坚定不移“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合理空间布局,植入服务项目,让居民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打造居民“第二个家”。出台了《关于探索建立城乡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挥专业人员作用,将科学规划与居民有效参与相结合,引导居民共治共享。

  举措

  “五大行动”变发展的蓝图为看得见的风景

  蓝图既定、方向渐明,将发展的蓝图变为看得见的风景,成都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竞相发展,步伐坚实有力、行动务实有序。

  今年8月,成都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新都区召开。绿地公园遍布老旧城区,背街小巷变身美丽院落,特色街区成为打卡胜地……新都区的正因社区、新桂东片区等地“现身说法”,展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全力推进“五大行动”落地落实,实现老旧社区“由乱到治”的显著成效。

  紧紧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这一目标,成都系统分析、科学研判当前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聚焦人民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深入实施老旧城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社区服务提升、平安社区创建“五大行动”。

  这一年来,不止是新都区,在成都全域范围内,“五大行动”硕果累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转化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实事的具体行动,制定了“五大行动”三年计划,2018年预计投入资金806亿元。据统计,截至7月底,2018年已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7个,老旧院落整治项目5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4个,整治背街小巷1003条,实施“两拆一增”项目1080个,“小游园·微绿地”项目58个,实施特色街区打造项目35个,3200多个社区的组织活动用房面积达标,启动42个社区综合体示范项目,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896个,建成81个标准化“村(社区)法律之家”,实施综治中心项目1833个、雪亮工程项目757个。

  探索

  多元探索不断创新激活社区发展活力

  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居民杨丽蓉,虽然退休在家,但在该区率先打造的首个社区服务综合体内(芳草街街道市民服务中心),学习刺绣、做手工、参加歌舞团……

  为居民提供全天候、一站式社区服务的综合体,15分钟步行可达,正是芳草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所代表的社区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所在——“多种模式建设和运营‘一站式’社区综合体,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被写进了成都市委全会报告,描绘了社区发展治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折射出成都在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一年来,成都各地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时”与“势”,因时而谋、顺势而为,以改革探路的勇气,求新求变,开展了多种多样可借鉴、可推广的探索和尝试——

  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一核三治,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目前,全市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截至8月底,2018年已召开现场会、调度会达12次。确定了117个党建引领示范社区,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部门协同作用。

  为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成都市启动了市民云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整合各类政务APP和信息平台的服务资源,推动实现居民服务“一号通”。其开发上线的“天府市民云”APP,聚焦市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需求,先期集成网上办事、信息沟通、交通出行、医疗服务、便民缴费、生活消费等30个部门的100多项服务项目,内测期间用户已达13万,通过实名认证实现了“一次认证、全部通行”。

  推动社区服务改革,促进窗口综合服务和阵地多方共享。召开全市社区营造现场推进会,市级投入1200万元,资助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实施社区营造项目110个。引导建立社区基金198只,成立全省第一家社区基金会。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建成区级、街道服务平台24个,市级建立3500万元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全市登记社会组织达到1.1万家,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统筹社区志愿服务,新增注册志愿者12.9万人、志愿者队伍1000支,发布项目(活动)3.6万个。

  效果

  社区发展治理的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点赞”

  时值一年,“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社区治理成效是否有所显现?居民是否认同?从城市到乡村,群众是参与者,是见证人,更是答题人。

  走进武侯区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通过空间整合、功能叠加,传统的8小时办公场所,变成了社区居民全天候互动式的“家园”;在郫都区,以“可食地景”为载体,该区引导自治,让居民认领土地,拆墙透绿;新津打造社区“一家人服务驿站”……

  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居民的切身感受。

  社区的变化,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在万人问卷调查中,96%以上的受访群众给出95.2的高分,正是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效直观的体现、有力的注脚。

  一场覆盖全域的社区亲民化改造,不仅留住了老年人的脚步,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纷至沓来:看书、喝咖啡之余,华阳的年轻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6万名“蓉漂”也爱上了他们所在的桂溪社区,因为这里不仅有漂亮的社区公园,还可在办公大楼里享受各种社区服务。

  用文化浸润,让社区变得有温度,也让社区居民变得有温情。成都各个社区挖掘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了多元的社区形态,也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社区群众。以锦江区水井坊街道水井坊社区为例,该社区建立“社区乡愁故事馆”引导居民筹集旧改变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居民的切身感受。

  社区的变化,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在万人问卷调查中,96%以上的受访群众给出95.2的高分,正是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成效直观的体现、有力的注脚。

  一场覆盖全域的社区亲民化改造,不仅留住了老年人的脚步,也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纷至沓来:看书、喝咖啡之余,华阳的年轻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6万名“蓉漂”也爱上了他们所在的桂溪社区,因为这里不仅有漂亮的社区公园,还可在办公大楼里享受各种社区服务。

  用文化浸润,让社区变得有温度,也让社区居民变得有温情。成都各个社区挖掘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就了多元的社区形态,也一点一滴地改变着社区群众。以锦江区水井坊街道水井坊社区为例,该社区建立“社区乡愁故事馆”引导居民筹集旧物,这里每一件作品,每一个物件,都有故事,既是展示本土文化,也是居民与社区情感的联结。在拓展社区功能的同时,满足人们情感需求,增强集体认同感,建设精神相通、休戚与共的社区。

  “空间开放了,文化流淌着,距离更近了,社区真正有了家的味道。”这成为不少市民的真切感受。

  “多办民生小事,多积尺寸之功,现代城市发展,不以发展速度和宏大论英雄,而以宜居性和人文尺度论成败。”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强调,城市管理者要充分思考投入与产出、需求与供给、自身特征与竞争优势,创造市民需要的“理想社区”,创造城市发展的新“黄金时代”。

  原标题:创造市民需要的“理想社区”创造城市发展的新“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邹祖云
标签:理想社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