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党建1

赤峰:推行“融合党建”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8-09-18 08:47:20

  “融合党建”是赤峰市聚焦城市基层党建内涵特征,在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路径中形成的一种工作理念和实践模式,其基本内涵是用开放的视野、统筹的理念、柔性的方式,从共同需求和共同愿景入手,打破各类党组织地域、层级、隶属关系壁垒,通过一定形式把不同区域、领域、行业的党组织有机联结起来,打造不同类型的党建联合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党员共管、活动共搞、资源共享、工作共推,实现以党建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和各单位业务工作协同推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整体融合中实现内涵式发展、系统性增效。
  一、背景与起因
  赤峰市探索城市党建融合发展的实践比较早,2005年6月在红山区昭乌达社区试点建立全区第一个非建制性联合党委,通过整合辖区各方力量和优势资源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迈出了区域治理服务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第一步。随后,这一模式演化为街道“联合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工作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群众诉求日益多元,街道“联合工委”、社区“联合党委”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还不足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仍然存在块状围墙多、左右统筹少,层层压担多、上下联动少,体内循环多、内外互动少等现象,一些领域、行业党组织难以深度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导致城市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引领力不强,制约了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如何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创新城市基层党建,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子,需要各级党组织积极实践、创新破题。2017年7月,阿鲁科尔沁旗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条主动、块为主,两结合、互为补,抓党建、带队伍”的工作思路,组织国地税局、双胜镇、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开展“税地企”党建联建,通过组织互联、文化互融、阵地互通、活动互动、党员互学,实现了税地企党建与“放管服”改革、企业发展、基层治理互动共赢,得到了王沪宁同志的批示认可。在现实形势倒逼和基层实践反促下,赤峰市深入总结区域化“共驻共建”经验和税地企“跨域联建”做法,探索建立城市基层“融合党建”模式,推动各类组织在城市“同一屋檐下”结成“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同下“一盘棋”。
  二、做法与经过
  推行城市基层“融合党建”模式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赤峰市坚持“三个原则”、采取“六种模式”、健全“七项机制”予以深化拓展。
  坚持“三个原则”,确保方向不偏。印发了《中共赤峰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融合发展的通知》《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党建融合发展开展党组织和党员“联建共管”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组建党建联合体划定框架,确保党建联合体不虚、不空、不偏。一是坚持自主自愿、互补共赢原则。引导基层党组织强化主动介入意识、主动对接意识和互利共赢意识,从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出发,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确定联建主体,不设固定模式,不提统一标准,不搞“拉郎配”,不要求“上下一般粗”,确保联建各方感情融合、理念融合、发展融合。二是坚持党建先行、强化引领原则。把党建工作作为推进党组织融合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通过组织联建、党员共管、活动同办,使党的工作先做起来,党组织先强起来,在各类党建联合体中构建起坚实的底层“党建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能力。三是坚持服务中心、务求实效原则。围绕优化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主线推进融合发展,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为导向,引导各领域各行业党组织深入寻求各方利益、价值、情感的共同点,以“党建链”为支点,撬动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通过组织重构、资源重组,推动联建各方同向用力、共同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中心工作开展集聚优势动能。
  推行“六种模式”,确保深度融合。一是推行“区域化”共驻共建式融合。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和社区党组织纽带联结作用,组织全市44个街道、291个社区协调辖区内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党组织成立“联合工委”和“联合党委”,吸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召开工作例会、相互通报情况、双向述职考评等方式,推动区域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红山区铁南社区联合辖区内27家单位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推行共建准入、书记轮值、多网合一、清单管理等制度,推动棚改社区和谐共治。二是推行“跨域抱团”联建共促式融合。聚焦各方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党建工作嵌入形式,采取“社区+社区”“社区+机关”“社区+园区+企业”等形式建立党建联合体,让党建工作“搭台”、经济社会发展“唱戏”。赤峰和润农业有限公司联合驻地建昌营村党委、内蒙农发行党委、内农大农学院党委、北京丰台区种子管理站党支部等26家单位党组织成立和润农业产业联合党委,合力解决了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企业发展、地区脱贫和群众增收“多维共赢”。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跨域”型党建联合体300余个,衍生“产业链”“治理链”“服务链”近千条。三是推行“中心社区”以强带弱式融合。按照地域相邻、以强带弱、整体提升的原则,以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社区为“中心社区”,吸纳周边党建资源匮乏、综合条件薄弱的老旧社区和其他单位组织成立“中心社区”联合体,通过组织联结、活动共搞、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等多种形式,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力共进的良好局面。松山区振兴街道分别以永业社区、金御华城社区为中心,分别组织南片6个老旧社区和北片3个老旧社区、14家单位成立“中心社区”党建综合体,通过信息资源联享、群众需求联解、公共服务联供、文体活动联谊、困难群众联帮等举措,实现强弱联动、服务共享。四是推行“双报到”结对互动式融合。着眼于深化条块相融、推动机关党建融入属地党建,按照每个机关单位至少联系1个社区、每名在职党员至少到1个社区报到的标准,组织全市69个市直属机关单位和1036个旗县区直属机关单位与社区进行结对,2.38万名机关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服务,形成了“社区吹号、机关报到,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的良好局面。克什克腾旗按照机关党员特长组建志愿服务队,实行组团报到、个人报到“积分制”管理,对不报到、报到不达标的,取消党组织评先评优和后备干部推荐使用资格,变“请不来”为“自愿来”。五是推行“红色商街”两个覆盖式融合。根据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特点,在抓好建制性党组织组建的基础上,依托街道社区、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党组织,在商业步行街区建立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统筹抓好区域内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动“两个覆盖”提质增效。红山区长青街道党工委建立维多利商圈联合党支部,并在维多利商厦建立覆盖周边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的“红纽带”党群服务驿站,将党建、群团、司法、劳动、计生、民政、文化、金融等职能和服务进行延伸,打造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一线服务平台,有效扩大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覆盖。六是推行“智慧党建”线上互动式融合。适应“互联网+党建”趋势,依托现有网络服务资源和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把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把体制内和体制外各类优势资源有效融合,拓展智慧政务、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公益和智慧电商等功能,推动实现大数据支撑、大平台互动、多部门联合。巴林左旗西城街道党工委把30多个部门130多项工作的相关法规、工作流程、办事程序以及120个社区网格家庭信息汇入“智慧党建”服务中心平台,实行“呼叫式”、“一键式”服务,解决了社区活多人少、为民服务“心有余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服务的深度融合。
  健全“七项机制”,确保常态长效。为推动党建联合体实体化、规范化运行,赤峰市建立完善“七项制度”。一是组织链接机制。基层党组织在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成立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组织各方共议,组建形式多样的党建联合体,同时明确组建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的,由牵头党组织提出申请,报上级党组织审核批准,并接受其领导。二是议事决策机制。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由成员党组织共同酝酿产生领导班子,协商制定工作章程和工作例会、联席会商等管理运行机制。三是活动共搞机制。在严格执行建制性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开展“五个一”融合党建活动,即:召开一次党建联合体成立动员大会、书记带头讲一堂党课、每月进行一次走访交流、每季度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互学互检互评,活动内容、频次由非建制性联合党组织协商确定。四是供需对接机制。聚焦各方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有机对接成员党组织“治理链”“服务链”“业务链”“经营链”,分类建立问题清单、资源清单、供需清单“三个清单”,引导成员党组织和党员主动接受任务、踊跃认领岗位、积极开展服务。五是基础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上级拨、各方筹、党费补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交叉任职、社会选聘、招募志愿者等方式配备工作人员,统筹使用各成员党组织活动阵地,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场所议事。六是考核评价机制。由上级党(工)委每年对联合体工作成效进行考评,明确考评要综合考量各成员党组织评价意见,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各成员党组织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七是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党建联合体基本情况信息库,根据年度考核评价结果和日常监控情况,定期分析研判,实施动态调整,对工作不力的及时进行规范整顿,对成效良好的适当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推行六种模式的“融合党建”,初步实现了“三提升”。
  一是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质量。“融合党建”模式是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架构、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通过组织联建、党员共管,实现了街道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了党建活动的频次质量,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强化了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兜底”管理职能,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从根本上加强了党对城市建设发展、治理服务的全面领导。
  二是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城市基层“融合党建”为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构建了新框架、探索了新路径。一方面,通过党组织的有机联结,使各类机关单位下移工作重心,畅通了机关单位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通道,发挥了机关单位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联建,密切了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外其他组织的联系,增强了街道社区的统筹协调能力,实现了城市基层治理目标路径的集中统一,充实了基层治理力量,促进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三是提升了城市基层服务效能。城市基层融合党建模式是各类基层组织服务效能的集合,通过对区域内各类人财物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各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力”,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了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同时,通过广泛吸纳各类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调动了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畅通了服务诉求收集渠道,丰富了服务内容事项,扩大了服务覆盖范围,提升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实现了服务力量的有效集中,发挥了“1+1>2”的效应。
  四、思考与启示
  一要抓住党的领导这个根本。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融合党建”的力量之源,只有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才能有效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实现党对城市基层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同时,要动员联建各方共同开展党建活动,强化成员党组织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增强建制性党组织的组织力,使基层党组织自觉在治理服务中“站前台”“唱主角”,为城市基层治理服务筑牢组织基础。
  二要强化全域党建这个理念。凝聚思想共识是城市“融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前提基础。工作中要坚持以上带下、上下互动。顶层要注重树立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理念,加强组织框架、基础制度等设计,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基层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方式,自觉履行党建共同责任和社会责任,主动融入“融合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服务实践,才能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目标。
  三要把握资源整合这个关键。“融合党建”的关键是促使各领域党组织从“单打独斗”变为“共同奋斗”,要通过组织下沉、资源下沉,改善以往党建资源“横向闭合、对外排他”现象,使党建联合体成员党组织因互补而增强。同时,要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带动其他组织实现系统耦合和治理服务资源系统整合,形成党组织领导、各类组织参与的城市基层多元共治体系。
  四要坚持解决问题这个导向。解决城市基层党建治理服务中的突出问题是“融合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通过党组织的有效联结,改变以往平行推进、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党组织优势资源,推动解决“覆盖低”“灯下黑”“资源散”“两张皮”等党建工作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把分领域党建的传统格局转变为“区域党建”“功能党建”,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源头上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整体水平。(中共赤峰市委组织部)
  原标题:内蒙古赤峰:推行“融合党建”模式 聚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赤峰,容和党建,基层治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