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安徽合肥:体验从“脚尖到指尖”的社区服务

来源:中国民政 发布时间:2019-01-20 18:14:42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万年埠街道被人称为合肥市“最年轻”的街道,该辖区也是包河区创新推行社区“两级中心”的一个典型案例。这里构建的社区“十五分钟”综合生活圈,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传统社区服务模式的挑战

  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万年埠街道区域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入住人口约30万人,目前入住人口约3.1万人。万年埠云华社区睦邻中心在2017年初建成运营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人来活动”。由于社区入住率较低,且多为“青年上班族”,给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开展居民需求调研带来一定的困难。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以往是单向性的、单点性的、单时性的,经常会出现“敲不开门、说不上话”的尴尬状况。由于工作时间的重叠,并且沟通渠道单一,导致部分“青年上班族”社区事务办理难、群众共建自治社区的参与率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产生。

  为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2017年6月,街道通过购买服务,在云华社区范围内开展起社区居民服务和自治等探索。

  “社工+互联网”服务的破局实践

  面对“服务参与率低”“居民归属感低”等社区现象,一位社工说:“进驻到睦邻中心后发现,原来社区服务也是一项大的学问。尤其面对入住率较低的新商品房小区,如何快速抓住社区居民的需求,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

  通过社区广播通知宣传?通过传统的上门服务了解居民需求信息?最终,她决定,先获取居民入住信息,通过微信与住户建立联系,并表明社工身份,取得社区居民信任。从最初的一位居民到一周后150位居民,再到截至目前的近2000人的社区服务群。群的种类也由“服务群”到社区“便民互助群”到“兴趣爱好群”,近一年的时间,社区兴趣团体发展到20余个,其中近10个完成社区社会组织备案。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微信群了解到睦邻中心,了解到社区服务。

  万年埠街道的居民服务微信群,也被居民亲切地称为“万能群”,几乎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群内都有人能解答。作为群众工作“指尖上”的延伸,街道及社区积极探索互联网下的服务模式,建立规范性管理制度,并通过群内热心人,以及走访的方式挖掘居民骨干。

  “线上+线下”的创新服务集成

  基于社区自媒体服务平台的建立,社区居民只要通过微信、QQ,社区各类信息和问题就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物业、居委会和街道的相关工作人员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就能解决社区居民的困扰。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群众工作新平台,改变了之前居民有事“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社区工作者将社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惠民政策办理工作流程等信息推送到新媒体,方便居民查询和了解。同时,居委会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和居民在线上交流,借助互联网从“小事”入手,通过经常与居民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需,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社区大部分青年还不清楚社区的具体职能和服务的情况,万年埠街道鼓励社区把新媒体作为社区活动的动员手段,扩大社区活动参与规模。新媒体平台通过招募活动支持者、发表活动照片等手段,加强宣传引导,并在场馆内扩大活动内容覆盖面,鼓励青年人举办他们喜欢的活动方式,增强年轻人的参与意识和社区认同感。社区治理工作依托“互联网+”平台,让服务群众工作从上门服务的“脚尖”拓展到“指尖”,跳出传统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

  社区指尖服务模式获好评

  社区新入住的张阿姨说:“原本居住在同一个小区互不相识,但是自从通过网络平台,彼此之间有了沟通,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这也是在“睦邻中心”最大的意义和收获。“哪里能找到好的保姆?”一位居民发了这个信息之后一分钟,就有人回复,告知家政公司的电话;居民问“哪里可以配钥匙”,其他居民也纷纷给出自己的方式……一件件邻里小事,感动着社区里的很多人。社工欣慰地说:“‘指尖上’的工作在居民自治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居民在微信圈写道:“一个人在家,胃疼。”楼下的邻居来敲门,送来一碗粥和胃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例,反映出社区居民对“指尖”服务的满意及认可。

  原标题:探索┃在安徽合肥体验从“脚尖到指尖”的社区服务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安徽合肥,指尖,社区服务,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