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广东佛山:“共享社区” 打破居民“心墙”

来源:中国社区报 发布时间:2019-01-25 10:24:32

  如今人们对“共享”一词非常熟悉,共享单车、共享时代、共享经济……如果植入现代信息技术,把共享理念引入社区治理,推动社区治理向基层下移,又会催生怎样的社会治理图景呢?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正在探索“共享社区”。

  禅城“共享社区”建设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构建一个激励融合共享机制,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双重服务平台,拓展三级联动的多元化特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共享的内涵和外延。

  据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已在全区88个社区推开共享社区建设,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线下,建成共享物理空间70个;线上,共享社区APP正式上线运行,注册人数近4万人,提供共享物品近1.3万件,共享技能30余种,受益人数超2.1万人次。

  一个机制推动融合共享

  数据显示,禅城区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接近1∶1。有些社区里,居民彼此不认识、交流少,针对当下“陌生人社区”的隐忧,禅城区立足实际,构建起激励融合共享机制,着力整合社区资源,调动居民参与,促进服务共享,增进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

  2017年下半年,禅城以城市老旧社区最集中的祖庙街道为试点,以党建为引领重构社区信任机制,逐步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有效社区,2018年向全区推广。

  为了在社区“陌生人”间搭建互信的桥梁,禅城区创新引入“区块链”技术,通过IMI身份认证的方式进行实名注册,确保提供服务者身份的真实性,保护被服务对象的相关隐私,确保共享有效社区建设能在互相信任的情况下开展。

  如何让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在调动人的积极性上,禅城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充分发挥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先亮身份和技能,形成领头雁效应,活跃小区共享氛围,带动身边居民参与。

  为了“共享社区”能持续发展,禅城区设置了“服务得积分、积分享爱心”管理机制。社区党员参与共享服务,均可量化为“爱心积分”,存入“爱心银行”,可凭积分兑换自己所需服务。

  两个平台重构人与人的关系

  在构建机制的基础上,开辟两个平台两条路径,搭建社区生活共同体。

  开辟物品共享和技能互助两条路径,激活社区“沉睡”资源。在共享理念下,究竟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共享的?针对社区党员、居民职业、能力和家庭物品多样化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拥有”“产权”等观念,开辟社区居民之间物品共享、技能互助两条路径,将社区党员、居民家中的闲置资源和空余时间整合起来,有效对接群众需求,形成信任、共享、互助的良好氛围。

  线上开发共享社区APP,将居民群众可共享的资源、所需的服务信息发布在平台上,“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可在系统上精准对接,共享行为简化为“掌上动作”,实现“随时点击、对接需求”。

  线下拓展互帮互助渠道,目前全区已建成63个“共享小屋”等物理空间,发布可共享的物品、技能和活动信息,让社区居民“各取所需、互通有无”,面对面、零距离交流。比如鸿业新天地小区的“共享+”小屋,具有图书共享、公益微课堂、物品中转、儿童助托等功能,通过居民间互通有无,让“陌生人”变为“老熟人”。

  “共享社区”的建设,表面上看是在社区里面搭建资源的共享平台,实质是想通过物质交换和技能互助重构人与人的信任。

  三级联动拓展公共服务体系

  从社区治理的共建共享出发,禅城在不断丰富共享社区内涵的同时,共享的外延也在不断拓宽,通过社区、片区和镇街三级联动,拓展更多元的特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和服务共享。

  在街道层面建设党群服务中心,以“大数据、微服务”为突破口,打造镇街层面的服务枢纽,统筹共享各类民生服务资源,“爱心课堂”“平安通”“居家养老”“长者饭堂”“救济帮扶”等180余项社区专项服务,全部纳入共享服务网络。以祖庙街道为例,建立了微服务中心线上信息平台,链接多种资源和服务,并与全街道59个村(居)进行对接,形成实体服务网络的一体化,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及分析系统,实现服务的精准对碰,推动服务量的快速增长。

  在片区层面,禅城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链接、整合社区资源,以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合服务为主要手段,打造综合型的社区共享服务主阵地,根据各片区的人口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共享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家庭综合服务中心17个,覆盖区内89%的村居,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超过300项。

  原标题:广东佛山禅城区“共享社区” 打破居民“心墙”

责任编辑:孔峤峤
标签:佛山,共享社区,居民心墙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