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党建1

房山: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9-03-05 09:08:00

  2月23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提出“街道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巩固基层政权、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托,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纽带,在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作用”。

  有人说:“街道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街道事务的庞杂可见一斑。怎样第一时间了解民声民意?怎样解决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怎样解决老旧小区的环境难题?怎样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房山区西潞、城关、拱辰、星城4个街道在社区建设中探索出了各自的答案,把街道社区打造成为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给居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西潞街道

  片区联合党委凝聚力量引领基层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自从建了这个党建公园以后,我们居民遛弯、健身特别方便,孩子们也特别喜欢来这里玩。”西潞街道夏庄社区居民耿志兰谈起家门口的党建文化公园来带着几分自豪之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曾是一片荒野地。夏庄片区联合党委通过召开联席会征集意见,整合片区场地资源,对荒野地进行了整治和改造。去年7月,荒野地摇身一变成了红色党建教育基地和群众身边的绿色休闲场所。

  夏庄片区联合党委是西潞街道实施区域化党建,联合辖区党组织组建的5家片区联合党委之一。一直以来,西潞街道辖区内的各级党组织存在党建水平不平衡、党建资源缺乏整合、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组织分家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自2018年,西潞街道按照地域相邻、特点相近、工程聚集等特点,将辖区划分为5大片区,以15家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吸纳片区5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组建了5家街道工委归口管理、先进社区牵头的片区联合党委。片区联合党委通过联议共谋、联学共进、联抓共治、联手共为、联建共享的形式,汇聚力量、整合资源,提升了党组织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联合起来力量大,荒野地变身党建公园只是片区联合党委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片区联合党委通过需求调研等方式,列出群众服务需求清单,推动片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服务对接,提升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片区党委联合辖区学校开放体育健身场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开放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公园,用于片区党组织及党员群众开展党建和文化活动;联合辖区红十字会、医院,为社区居民举办医疗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免费体检;联合辖区文艺团体,纳入片区文体队伍,为百姓提供文化培训和文艺演出服务;联合片区幼儿园、社会组织、培训机构,免费提供场地,解决幼儿早教和小学生放学后无人接管问题;推动党员与困难户、残疾户、高龄户、空巢户居民结成帮扶对子,做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这一系列服务举措,不仅让社区居民感受到关怀和温暖,还提升了片区联合党委为民服务的专业性。

  片区联合党委还定期召开联席会,通报各单位优势资源和服务项目,分析片区就业、医疗、教育、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方面资源优势,查找区域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上的缺项短板,共同献计献策,并通过党内资源、社会资源和区域资源有机整合推动区域发展。针对反映较多的缺少党群活动服务场所问题,在街道工委的统筹下,各片区联合党委,整合各自场地资源,建设片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主题公园。目前,已建成1个街道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4个社区(村)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1个非公企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1座党建文化主题公园和1座党建广场,扩展了党建教育和服务群众的阵地。

  不仅如此,“片区联合党委工作制”还与“街巷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有机融合。在街道级城市管理指挥分中心基础上,成立片区级城市管理指挥“子中心”,整合片区党组织力量,由片区联合党委书记任“子中心”指挥长,强化基层党组织城市治理职能。城市管理指挥“子中心”,主动对片区上报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找出片区内城市治理的主要问题和症结,统一“吹哨报到”,变被吹哨为主动治理。与此同时,片区各单位之间共同协商、共同出力、共同治理。苏庄片区吹哨房山区水务局,改善片区水质,获得居民一致好评;苏庄一里社区污水管堵塞跑水,提请片区子中心予以解决,苏庄三里社区通过集体经济组织,迅速予以帮助解决,做到小事片区内部解决。

  城关街道

  “西里老街坊”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社区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转变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模式,从政府自上而下单向治理向多元主体协商共治转变,加强社会协同,扩大公众参与,促进社区自治,强化法治保障,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城关街道是房山的老城区,很多小区都是始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小区。如何抓好老旧小区的为民服务,城关街道一直在积极探索。永安西里社区率先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楼宇志愿者队伍——“西里老街坊”,促进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打造美丽和谐社区。

  永安西里社区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社区基础设施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居住环境的变化,新住户越来越多,老住户越来越少。很多家庭门对门住着,彼此不相往来,更别说邻里守望相助了。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2017年10月,永安西里社区党支部成立了以党员为骨干的楼宇志愿者队伍,开展楼宇自治。

  社区环境是居民普遍最关心的问题,自治就先从环境入手。作为试点的20号楼、8号楼,成立楼宇自治小组后,志愿者们先从改变楼前环境卫生入手,动员各家各户积极行动起来,每月集中两次开展环境清洁活动。他们还定期走访、帮扶楼内的独居空巢老人,帮助打扫卫生、理发等。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两栋楼居民的认可,大家都说,“环境不仅比以前干净了,老街坊的人情味又回来了!”

  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社区党支部更坚定了信心。为把活动进一步推广,社区召开了党员大会、楼门组长会,由两栋楼的组长介绍楼宇自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其他各楼的党员、楼门组长也纷纷行动起来,带领本楼居民开展楼宇环境清洁活动。“这样的活动,让社区居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真正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春艳说。

  社区环境有了改善,邻里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让“门对门不相闻”的街坊走到一起,社区组织开展了“庭院党课”、文艺汇演、联欢会和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参与者全部是社区居民,从而引导居民走出“小家”,共建“大家”。李春艳说:“活动把街坊们聚在一起,在学习、娱乐中互相熟悉、互相帮助,增进友谊,从而为老街坊创建注入友情元素。”

  通过楼宇自治,社区居民集体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西里老街坊”党建服务品牌应运而生。目前,社区注册的楼宇志愿者达130余人。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参加社区环境美化、为老帮扶、邻里照顾、青少年教育、防灾减灾、民事调解等,成为“西里老街坊”创建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志愿者们收集管道老化、民事纠纷等民情512条,解决乱堆乱放、消防安全、邻里矛盾等实际问题460个。此外,130余名志愿者广泛开展走访空巢老人、老党员讲党章党史、“我是党员我带头”、“术业有专攻”等活动,开展“从小咱就是街坊”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营造出“楼栋事大家管、社区环境大家建、邻里有难大家帮”的和谐氛围。

  拱辰街道

  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社区”

  “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科学划分街区单元,围绕功能优化、业态提升、风貌塑造、文化培育、环境整治等开展街区问题诊断和方案设计。”

  年轻社区如何动员年轻人参与社区治理?回迁社区如何让村民适应上楼生活?老旧社区如何改善环境问题?自2016年起,拱辰街道坚持靠文化去引领、靠功能去补充、靠百姓对新生活的期盼去衡量,根据各类社区特色,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打造了绿地朋友圈、紫汇家园等各具特色的“田园社区”,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

  在拱辰街道,对于北关东路这样的老旧社区来说,停车难、环境乱等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自2016年,街道开展“田园社区”建设以来,北关东路社区有了新变化:社区内,改造而成的休闲景观长廊让居民有了休闲、健身场所,新装了智能停车杆,改善乱停车现象;社区26号院拆除违建和私搭小菜园,改造成木制长廊、微型儿童游乐园,并施划停车位,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幸福感的背后,居民齐动手进行“微改造”是关键。北关东路是老旧社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社区的管理和维护是个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北关东路社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按照“党建+”工作模式,结合社区创建的“五情工作法”,让每位居民都有了“治家”的责任感,带动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积极性。正是在党员的积极带动下,社区的居民们纷纷主动加入到院落改造中,邻里互助,共建共治共享宜居社区。

  绿地花都苑社区是一个年轻社区,居民中以年轻人为主。很多喜欢窝在家里,或是在咖啡馆消磨时光的年轻人,并不热衷社区生活。绿地花都苑社区通过打造“绿地朋友圈”,为年轻人提供休闲交流的平台,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渐改变了这种情况。

  在“绿地朋友圈”社区活动中心,有针对小朋友开设的免费亲子课堂、少儿手工课等;有针对家长的“父母课堂”“祖辈聊天室”;还有针对大朋友的国学、茶艺、陶艺、插花等课程。借助车库咖啡和创客文化理念,中心还打造了“创业交流圈”,为社区年轻居民和周边楼宇企业免费开放。年轻人有了团聚地,参与过几次活动后,社区里的年轻人逐渐熟络起来,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为圆百姓的安居梦,拱辰街道建设了西部回迁区,用于安置于管营、徐庄、纸房3个村的村民。由于人口较多,且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小区内垃圾乱扔、私搭乱建、乱停车等现象时有发生。

  去年,街道针对西部回迁区开展了“田园社区”建设。拆除私搭乱建,规划设计了一条贯穿南北的银杏大道;新增122个垃圾桶,修建围挡,解决了居民头疼的垃圾问题;规划170个地上停车位;居民楼间搭建小公园、增设座椅,让居民有了更多娱乐休闲空间。

  环境好了,功能全了,百姓生活更加宜居了。让百姓更加开心的,是改造后的西部回迁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紫汇家园,这名字的背后是“汇三村百姓为一家”的含义。“紫汇家园”四个字让居民的归属感更强了,为了让这个家更美,大家纷纷自愿参与到环境维护当中来。3个村的村民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队,督促和帮助上楼村民适应上楼后的生活,自觉维护社区环境。西部回迁区真正实现了大变样,居民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星城街道

  “议事厅”制度打通“民声”最后一公里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围绕增强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推动为民办事常态化、机制化,把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实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打通服务群众、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李书记,咱们这个社区议事厅真管用啊。之前说西口打开之后车多、车速快的问题这么快就给解决了!”一位社区居民张大姐拉着星城街道第七社区党总支书记李立英的手激动地说。张大姐口中所说的社区议事厅,是星城街道第七社区为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而搭建的一个社区居民沟通交流、议事商讨、解决问题的平台,为居民排忧解难。

  据李立英介绍,社区会定期召开议事厅会议,邀请居民、楼门长、志愿者、社区党员到居委会针对社区建设开展座谈。自从开设了社区议事厅以来,很多积压的老问题、出现的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其中就包括居民张大姐提到的车多、车速快的问题。原来,自从星城街道紫燕中路与大窦路连通后,过往车辆增多且车速过快,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居民将问题带到了社区议事厅上,街道工委、办事处了解民声民意后,立刻启动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积极协调燕化公司重新施划星城全部主干道交通标线,对破损凹陷的人行横道进行重新铺设。还多方筹措资金,增设减速带143道,安装道路护栏17处,实现主干道全覆盖,减少了交通安全隐患,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点赞。

  不仅如此,议事厅的良好沟通机制,让道路不平、下水不畅、环境整治、绿化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问题解决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了提升,大家也更愿意提出更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居民、社区与街道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张大爷,我是社区党总支的小王,您上午在党员微信议事厅里反映的在辖区修建街心花园的问题,我们已经给您反映到街道了。街道非常重视,让我跟您说会仔细考虑您的意见,尽快形成解决方案。”在星城街道,党员微信议事厅是每个社区党总支必备的工具,党员们用新媒体微信的手段,足不出户就能和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把想说的问题反映上去。

  星城街道工委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召集城市基层党建协调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建立党建成员单位议事厅,集中到一起畅谈党建工作。多年来,星城小学两个校区之间有一条长100米、宽10米的小路,汽车、自行车、行人来回穿梭,学生们在校区之间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星城派出所、星城小学、星城中学、星城幼儿园、燕化医院星城分院、工商银行星城支行等成员单位在党建成员单位议事厅上畅所欲言。针对这一问题,街道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将道路南口和北口进行改造封闭,加装大门,使原来人车随意穿行的校外路变成了校园内的封闭路,不仅解决了学生们的安全问题,还提高了校园的整体环境。

  一直以来,星城街道凭借社区议事厅、党员微信议事厅、党建成员单位议事厅谋事议事,打通了“民声”最后一公里,让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

  原标题:房山: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房山,安居乐业,家园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