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北京紫竹院街道:小楼门大文化 探索搭建社区“微平台”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9-03-09 10:54:05

  为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与北京市海淀区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海淀扬帆)合作,发挥政府和社会组织各自优势,实践“三社联动”,创新性开展社区“微治理”工作。本项目以《海淀区街区责任规划试点方案》为指导,与街区责任规划师统筹结合,同步推进,在辖区内挑选2个老旧型小区(厂洼第一社会、魏南社区)、1个单位型小区(兵器工业机关社区)和1个商品住宅社区(韦伯豪社区)作为试点,开展社区“微治理”工作。在“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的建设中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科创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社区“微治理”推进社会“大治理”。

  微议事众参与 整治提升社区“微环境”

  紫竹院街道厂洼第一社区20号楼3个楼门因为缺乏物业管理,致使楼内外的公共区域环境脏乱,滋生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2018年7月,厂洼一社区与海淀扬帆合作开展社区“微治理”工作,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居民议事会等形式,了解20号楼3个楼门居民和辖区物业公司对于楼门环境提升的想法和意见,并将其梳理成情况说明呈送产权单位物业经营管理部门领导,取得产权单位的关注与重视,并就此事与产权单位部门负责人进行协商座谈,经过多次沟通协商,产权单位最终同意将20号楼3个楼门的物业管理授权给拟委托的物业公司。

  在解决20号楼楼门环境提升问题的时候,厂洼一社区和海淀扬帆还合力举办了“创建卫生区、根除蚊虫孳生环境”、“美丽社区 你我共创”环保趣味运动会、社区青少年“脑力王者”环保知识竞赛等社区环保主题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以体育运动和知识竞赛的形式,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引导居民关心关注社区环境问题,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参与行动,变社区“单打独斗”为多方联动,为社区“微治理”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微服务齐动员 培育发展社区“微组织”

  2018年紫竹院街道社区“微治理”工作结合街道实际情况,从两个方面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邀请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人士为社区副职以上人员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主题的系列督导培训,帮助社区领导层转变工作理念,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方式技巧,引导其关注和重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并提高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效率;从社区“微服务”的角度切入,动员社区居民以组织化的方式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最终形成兵器社区“巧手乐园”手工小组和韦伯豪社区“邻里互助队”2支社区社会组织。

  兵器社区“巧手乐园”手工小组的成立得益于持续的、活动频率相对固定的DIY手工系列小组活动,活动吸引并集聚了兵器社区一批忠实的手工爱好者,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彼此熟悉,加之专业社工的引导和支持,手工小组因需顺势成立。下一步将通过培育居民带头人和居民骨干,提升手工小组的组织运营能力和活动管理能力,让手工小组能够独立有序地运行,并参与到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工作中来,如参与社区楼门文化建设,手工小组的衍纸画等手工作品可以装饰楼门环境,为社区楼门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韦伯豪社区邻里互助队的成立则是因为社区有一帮热心的社区志愿者,他们平时会主动帮助社区里有困难的居民,社区两委认为他们这样的行为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推广的,所以希望能将他们组织起来,将个人化的助人行为,变成组织化的助人行动,最后在韦伯豪社区两委、海淀扬帆社工以及社区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确定成立韦伯豪社区邻里互助队,并通过协商议事会的形式,与互助队的成员们讨论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组织的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等,更好地推动社区邻里互助和关怀服务。

  小楼门大文化 探索搭建社区“微平台”

  楼门是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私人空间的交汇之地,也是公私关系纠缠事件的多发之地,比较典型的问题事件之一就是楼道堆物堆料问题,私人物品挤占公共空间,甚至影响整个楼门环境卫生和安全,所以楼门或院落也是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场域。

  魏南社区作为“先行先试、特色突出”的试点社区,楼门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也形成了比较好的经验做法。如在开展楼门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楼管会”对楼门内居民兴趣、特长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摸底情况,召集楼管会成员和有意愿提供作品的居民共同座谈协商,确定楼门文化主题,并将居民提供的优秀作品在社区活动室进行展览,由居民投票评选出“我最喜爱的作品”装裱、安装在楼道内进行展示,率先建成“巧工坊”、“水墨丹青”和“印象生活”三个主题文化楼门,并继续探索建设法制和党建等主题的楼门文化,充分利用楼院墙壁和楼道展板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常识等。

  新科技新生活 智能推广社区“微菜场”

  海淀区街区责任规划师制度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科创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紫竹院街道社区“微治理”工作中,社区便民“微菜场”的使用推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念。所谓社区便民“微菜场”即是为解决社区生鲜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居民买菜需求的24小时无人值守的便民销售微型生鲜菜场。“微菜场”中的主要设施是智能菜柜,将菜站的功能浓缩在了小小的菜柜里,和在超市选购果蔬一样,居民下楼就可以购买新鲜果蔬,一些上班族晚上下班也可以顺便买菜回家。截止目前,已在魏北、韦伯豪和兵器等社区共计安装5处9组智能蔬菜柜。社区便民微菜场引进新兴技术,即“智能微重力”,可以通过云平台监控拒绝缺斤少两。同时,菜柜具有自动调温功能,冬季自动保温,夏季自动降温。为保障果蔬的新鲜健康,一方面在果蔬来源方面,社区便民“微菜场”参与到海淀区商务委“蔬菜保供应”活动中的,蔬菜水果由种植基地直接供应,实现从基地直接到餐桌;另一方面在果蔬换新方面,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将菜柜中的果蔬换新,确保果蔬新鲜平价。

  科技改变生活,社区便民“微菜场”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社区“最后一公里”购菜难的问题,实现科技创新与便民服务的完美结合,将新的生活方式带到居民身边,让辖区居民更好地体验便利生活,共享社区服务之功和社区治理之果。

  原标题:海淀区紫竹院街道:社区“微治理 居民服务细致入微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紫竹院街道,文化,微平台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