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不断促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4-08 09:22:58

  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社区治理,指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政府部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工、居民、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主体,依据法律法规和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经过协商、协调,共同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管理,进而增加社区成员福利、维护社区公共秩序、促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201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求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近些年来,湖北致力于社区治理,借助加强政策创制、更新治理技术、开展创新实验、扩大社会参与等措施,使全省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就城市社区而言,涌现出了几种特色鲜明且具有普遍性的治理模式,为推动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行之有效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根据社区治理的主要动力来源,可将比较成功的城市社区治理归纳为如下四个模式:

  党建创新引领型。武汉市宗关街道办事处实行社区“大党委”制,整合周围党建基础薄弱的5个社区成立联合党委——发展社区党委。发展社区党委整合区域内资源,进行“党员教育联管、思想工作联做、普法教育联抓、社会治安联防、社会环境联治、公共设施联造、弱势群体联帮、社区文化联办、社区文明联建、和谐社区联创”。经过10余年治理,社区的基础设施改善了、公共服务跟上了、环境美化了、居民的安全感提升了,达到“典型引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连片升级”的效果,使以往的“问题社区”变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多元主体共治型。武汉市东亭社区积极倡导“共治”,探索“1+6”治理模式,即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让居民以居民代表会议、班长议事会、楼栋长会议、中心户长例会等形式参与社区治理;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拧成一股绳”,借助“三方联动”会议商讨解决难题;挖掘辖区单位的资源,开展助学助残助老等活动;强化“三社联动”,发挥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为居民提供养老、早教、救助等服务。现在,在多个治理主体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已经建为环境好、设施好、服务好的温馨家园,被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全国社会服务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邻里守望互助型。武汉市百步亭社区20年前就开始探索“邻里守望”治理模式,带动居民参加社交、鼓励居民互相照应、引导居民争当志愿者,涌现出“管得宽”“抱抱团”等17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目前,社区15万居民中有4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生活帮困、医疗救助、应急抢修、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等服务。“邻里守望”模式,让空巢老人有邻里相伴,让留守儿童有邻里相携,让残疾人有邻里相扶,让社区环境有邻里相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该社区的文化,邻里互助也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该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

  集体资产支撑型。武汉市长咀村2008年由村改为社区。为保障失地村民转为居民后的生活,征地拆迁时,村委从集体土地中自留600亩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包括新建农民新村、工业园和其他房产。现在,集体资产的年收入可达1900万元。集体经济兴起之后,社区每年给原村民分发红包、提供免费体检,兴建图书馆,组建腰鼓队、舞蹈队、龙舟队,举办群众性赛事,还为居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在集体经济的支撑下,居民逐渐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社区发展得越来越好,正朝着让失地村民“一户一所住房、一户一个门面、一户一个股本”的更高目标奋进。

  二、破解瓶颈进一步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水平

  我省城市社区治理已进行了可喜的探索,但要实现我省城市社区治理的整体蝶变,还有一些瓶颈问题亟待破解。比如,治理权责模糊不清:政府部门常常随意向社区下达工作任务,社区会议多、台账多、盖章多、上墙多、检查多已成常态,这种“职能部门用权不担责、社区担责却无权”的现象让社区压力很大,社区自治功能被弱化。治理主体单一:常出现“干部热火朝天, 群众冷若秋霜”的现象,即使有部分居民参与,也以老年人和女性居多,青壮年参与意愿不强。治理队伍结构不优:由于社区工作繁重,加上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导致社区难以建立起稳定且专业化的治理队伍,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大、学历低、效率差等特点明显。治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由于专业化人才缺乏,社区治理往往采取行政手段和传统方法,对于治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法利用新手段创新性解决,对于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不能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高效满足。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湖北城市社区治理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力争突破。

  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发挥基层政府主导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治理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社会的事,要依靠社会力量,所以要鼓励居民积极参与,调动驻地单位的积极性,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激发社区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团结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将这些力量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者和旁观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注重对在岗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引进专业的社区治理人才,并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进而提高社区治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来源广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革新治理技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信息化时代,要革新传统治理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挖掘信息,将便民服务、社区治安、环境保护等纳入服务网络,实现服务需求的精准定位和精准对接,在此基础上分析居民的反馈建议,及时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覃国慈 )

  原标题:不断促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社区治理,邻里守望,志愿者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