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南京:党建引领筑牢基层阵地 “六化融合”推进社会治理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9-07-10 09:54:19

  编者按: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中国共产党建党已近百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也站上了新的历史方位。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需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更需要在不断创新中加强。值此建党98周年之际,我们推出江苏部分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的案例报道。
  每天清晨,邹小美习惯穿上她那件黄马甲出门,沿路巡查小区的角角落落。哪里乱堆垃圾、谁家闹了矛盾……她都一清二楚。
  “黄马甲”——这是活跃在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大大小小网格中万余名居民志愿者的特定称谓,也是这个街道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事件不出街道,所有矛盾不上交”的力量源泉。
  仙林街道设立于2004年9月,如今是栖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也是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的核心区,辖区内有10个社区、12所高校、9个商业街区、1786个驻街单位,街道党工委直属党组织54个、党员1105名,在职党员、流动党员过万名。如何在这样一个人口类型复杂、驻街单位多样的新兴城市街道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质的提升?
  在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看来,他们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实行网格化、信息化、社会化、群众化、法治化、精细化“六化融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实践。如今,这项工作持续探索了9年,年年实现“零上访”,并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国家级荣誉16个。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党的旗帜举起来,让党的声音“一喊到底”

  退休以后,邹小美便随儿子一家定居南京,“南京的人文环境好,非常宜居。”她希望老有所为,热衷社区工作,就做起了南大和园社区“万家欢”志愿服务队队长。
  有一次,社区选拔楼栋长,碰巧,她的孙女生病住院。家中琐事不断,她尽量克服,腾出空来动员适合的人来当楼栋长。“和园社区有88栋楼,楼栋长平日里要关心孤寡老人,了解房屋出租情况,开展结对帮扶、邻里互助、矛盾调解等多项工作,发挥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88栋楼的楼栋长顺利产生了。
  如今,这些楼栋长早已成为社区志愿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正是在邹小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社区基层治理中来。3年来,南大和园社区“万家欢”志愿服务队队员从当初的十来个人发展到了如今1000多人,在社区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6月5号,我到街道报到的第一天,就有上百人拉着横幅到区委区政府堵门上访,上访群众所在的小区与街道办事处仅一路之隔,我们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事先却一无所知。”孙金娣回忆,过去,由于街道辖区范围内的驻街单位大到高校、央企,小到夫妻店,统筹资源很难。刚开始时,一些驻街单位对街道工作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在大学城里还有个仙林街道。怎么办?
  “我们创新了网格化机制。”孙金娣告诉记者,仙林街道把辖区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156个二级网格、1786个三级网格。一级网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二级网格根据地域面积、小区楼栋和人口数量进行划分,三级网格具体到驻街各单位,大到容纳万余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个体经营的夫妻店都是一个三级网格,通过三级网格划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辖区内的单位和人联系在一起,融入在一起。
  如今在仙林,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都下网格,每个人负责一块网格,都是网格“十联工作”办事员,将上面“千条线”收拢集聚到网格这根“针”里,网格内各项工作一把抓,党员干部由“条线专才”变成了“网格通才”,个个成为“多面手”,街道工作也得到了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近年来,仙林街道注重加强对群众骨干的思想引导,倡导凝聚“其乐融融一家亲”的共识,在居民志愿者中成立联合党支部,通过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骨干领头,在各支队伍注入红色基因,整编组建为“万家欢”、“管得宽”、“搭把手”等56支志愿服务队,吸引更多群众加入进来,目前已壮大发展到4900多人。这些志愿者身穿黄马甲,常年活跃在社区,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一支有生力量。
  通过推行网格化党建,使得仙林街道的党员干部全天候活跃在网格中,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服务群众“贴心人”。
  从一个社区覆盖整个街道
  堡垒作用强起来,让党的工作“一网揽尽”

  仙林新村是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存在拆迁安置、4050人员就业、农牧场改制老职工托管等一系列历史遗留矛盾,1682户的小区有6成多居民上访过。仙林新村党委副书记周景云告诉记者,仙林新村脏乱差的情况一度非常严重,小区门口甚至连救护车都开不进来。
  据了解,仙林新村有1056个地下室,由于拆迁安置中产权不明确,2000年入住后被一些居民长期占用,用于自住、出租、经营、堆杂物,利益矛盾多、安全隐患大、环境脏乱差。“大部分地下室被当成了出租屋,私接电线、乱堆杂物很常见。”周景云说。
  一段时间内,仙林新村成了谁都不敢碰的“烫山芋”。街道办主任欧立祥告诉记者,2017年,街道党工委决定啃掉仙林新村地下室整治这个“硬骨头”。当年8月,街道决定在仙林新村成立“一网情深”党员监督队。由居民投票产生的22名党员志愿者中,71岁的庞金石得票最高,当选为队长,“我是老党员,大家信任我才选我,我这队长责任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由此得到发挥,扫雪、防汛、控违、巡查……社区各项大小事务的处理,都有他们的身影。
  为了彻底解决地下室安全隐患,街道和社区志愿者对1000多个地下室进行登记,挨家挨户做工作。地下室清理出来后,由社区工作人员安装电灯、用不锈钢划分好了面积,地面也采用防滑橡胶铺设。“不少居民看到整治后的地下室确实焕然一新,自觉清理了自家地下室,目前这块‘老大难’已基本整改完成。”周景云说,街道还一并对仙林新村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了活动广场、打造了楼道阵地、建设了家风家训历史沿革馆等。
  先建党组织,再建居委会,这是仙林街道的一招先手棋。近年来,但凡有小区建设,街道便会主动和每个小区开发商一个个见面协商,争取社区党建活动阵地。7年来,仙林街道的基层支部数量翻两番增加到34个,各类党建阵地扩大十倍达到15000平方米。
  前不久,家住东方天郡小区的洪桂芳,在65岁的年岁,积极要求进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说:“是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的精神打动了我、感动了我。”不少小区“万家欢”志愿者也说,街道为居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们没有理由不走出家门,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沿着一条河守护一座城
  党的宗旨亮起来,让党群关系“一网情深”

  午后的文苑河尤为静谧。河水碧波荡漾,沿岸绿树成荫,长椅上,不少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儿,逗着孩子。“原来的河水,可没这么清亮。”家住附近的市民郑博安说,过去一到夏天,河水就会散发臭味,不仅有附近单位排污的水,还混杂着雨水垃圾,岸边杂草丛生。
  作为仙林大学城重要的河道水系之一,文苑河汇水面积达210公顷,全长5.1公里。沿途流经3所高校、5家单位、9个住宅小区,河道沿线排口多,地下管网复杂。
  水质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却在岸上。“2017年河道整治期间,大学城管委会市政处对文苑河全线清淤,淤泥总量达1.2万立方。”据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袁传军介绍,2018年,辖区对文苑河局部淤积较深的断面又采取了生态清淤,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去年11月,仙林街道和大学城管委会市政处对文苑河排口进行彻底摸排,共排查出66个排口。针对28个晴天有水的排口,摸清排水来源,监测水质状况,制定整改方案。
  “特别是针对沿河单位和小区,一家家做工作、一个个去攻克,确保推进整改。”孙金娣透露,目前文苑河沿岸的高校均已落实了内部管网CCTV的检测,推进招投标和整改工作,4个小区已完成整改验收,另外5个正在推进整改,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河道水质好坏,不仅事关一地的生态环境,更是一张对外的窗口和名片。
  去年下半年以来,仙林大学城市政处对文苑河河道进行景观提升,通过岸坡绿化整治、种植水生植物、设置湖心岛增加暴氧喷泉、设置钢坝闸蓄水等措施,因地制宜,提升河道整体景观形象和水质,如今的文苑河,已经成为当地一条具有仙林特色的亲水之河、生态之河、文化之河。
  “看似一条河道的整治,实际上背后是街道和所有驻街单位建立的共驻共建机制。共同担负加强基层党建、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区域发展的责任。”孙金娣表示,近些年来,街道发动南京大学、中建安装公司等46个大单位成立“仙林一家亲”协会,自愿出资526万元建立奖励基金,每年评选表彰网格“二十大最美”、仙林“最美的人”、网格“特别贡献单位”,已奖励6059名党员群众、400个驻街单位。对39家物业管理公司,实行评星定级、一月一评,组织居民群众民意测评、物业公司互学互评,考评结果与星级挂钩、街道兑现奖励,调动物业为居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今,走在仙林街道的大小社区、单位,处处可以感受居民群众对党衷心拥护、充满真挚感情,“街道社区党组织就像吸铁石一样把广大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党建引领社团组织服务,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党群关系‘一网情深’。”在孙金娣看来,小小的网格如今已成了传递党委政府声音的“小喇叭”,让党支部在基层工作中唱主角,让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作用。(耿志超)
  原标题:城市基层党建创新系列报道之三
  南京仙林街道:党建引领筑牢基层阵地 “六化融合”推进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南京,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