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都模式”

来源:《党建文汇》 发布时间:2019-07-11 09:35:18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这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除了美景美食外,是什么让市民充满了幸福感?5月24日,《党建文汇》记者跟随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全国党刊全媒体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四川采访活动组,走进成都市几个各具特色的社区,深入了解这座和谐宜居城市居民的幸福生活。

  “全民参与”,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伴着优美的音乐在广场上翩翩起舞的社区大妈,潜溪书院里安静读书的年轻人,儿童发展中心活动室里快乐游戏的小朋友,慈善公益茶座悠闲喝茶的老大爷……走进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正在享受安逸闲适“慢生活”的社区居民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安公社区成立于2015年,辖区内幅员面积0.4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院落),常住人口1.2万人,在册党员145名。2015年以来,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创新实施凝聚党员线、健全自治线、发展志愿线、壮大社团线、延伸服务线的“五线工作法”,引领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着力构建便民、惠民、育民、乐民、安民社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6年4月6日,安公社区新疆石油花园小区由于小区内主电缆损坏,导致全院停电,经电力部门检查测算,维修需要经费5万元,对于这个没有维修基金的老旧院落来说,每户居民需要出资800元自行维修。小区党支部立即召开了院落议事会,安排所有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分片做工作,很快,问题迎刃而解。“这次停电事故从发生到通电仅用24个小时,过去可能几周都协调不好。”小区业委会主任陈绪对由社区、居民小组、小区三级议事会构建的自治体系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

  飞扬舞蹈队、少儿围棋社、安公摄影社……在安公社区,各具特色的86个社团组织也是凝聚人心的有力抓手。这些社团通过每月上百场的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了解,正如社区党委书记张彪所说:“每个人身后都是一个家庭,社区通过一个个党组织、自治组织、志愿者组织、社团组织和服务网络,把辖区的每个居民、每个家庭牢牢凝聚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服务,共同营造出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良好态势。”

  2018年1月的一天,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值班社工刘巧林凌晨4点21分接到一个呼救电话,社区居民杨爷爷突发心肌梗死,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老伴儿情急之下按下了智能养老手环上的SOS键。刘巧林被系统转来的电话惊醒后,立即拨打了120,并通知了楼栋长和物管公司。4点35分,救护车赶到,楼栋长和物管工作人员把老人护送到医院。经抢救,杨爷爷转危为安。

  在这场跟时间赛跑的救援中,智能养老手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成立之初,我们就申请设立了慈善基金,挂在成都慈善总会的名下,具备法定公募资格。通过公益募捐、慈善义卖、公益晚会等活动募集善款。2016年,我们利用慈善基金为70岁以上老人购买了智能养老手环和设备,在这次救助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张彪介绍。

  在安公社区红色公益走廊的橱窗中,记者看到,为20名空巢老人捐赠“阳光拐杖”项目、为环卫工人捐赠“爱心水杯”项目等等,共需多少资金,已筹集多少钱,还差多少钱等,清晰明了。居民觉得哪个项目好,就可以给哪个项目捐款。此外,社区还通过开设慈善茶座募集资金:由居民捐赠茶叶,志愿者当服务员,居民喝一杯茶10元钱,钱不给服务员,而是投入募捐箱,作为慈善基金。通过各种“自我造血”,安公社区实现了服务项目自筹自给,“全民享受服务,全民提供服务”的氛围日渐浓厚。

  潜溪书院是安公社区的社区图书馆,由政府投入资金利用安公广场地下空间建造,自投入使用以来,其日常管理和运营完全靠社区独立完成。目前书院有4万多册藏书,除了华阳街道购买的1万册,其余均为捐赠。来此阅读的市民,只要向书院捐书一本,就可享受免费外借图书一个月的权利。除了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等活动,书院还经常组织公益活动,包括插花、烘焙、手工培训等。记者看到,潜溪书院的登记簿上记录了100多名志愿者一年多来的服务信息,他们有的是退休职工,有的是家庭主妇,还有来自大中小学的学生……

  在安公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活动能兑换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商品和有偿社会服务,虽然志愿服务不是为了奖励,但这种激励机制使付出与回报、参与和获得实现良性循环,“人人做志愿、志愿为人人”理念深入人心。

  经过探索,安公社区已经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绝对核心,组织动员能力强,基层治理合力强,精准服务本领强的基层治理新常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安公模式”在全国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安公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理优秀案例”“中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社区营造”,提升居民幸福感

  5月的成都,由双流区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发起,有着30年党龄的胡敬连老人带领专业水电工成立的“喊得响”水电志愿服务队正在为街道内居民免费排查安全隐患。与其他服务队不同,这支服务队为长远发展,引入了市场化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口碑,赢得社区水电维修市场。

  这种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服务机制,正是黄甲街道社区治理工作的一个有益探索。

  在黄甲,“社区营造”是个热词。黄甲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亚飞介绍,所谓社区营造,是指从社会资源和需求出发,通过社区中每个人的行动,推动社区方方面面的改变。

  成都向来是以“慢生活”著称,但如今市民的休闲方式早已不满足于晒太阳、打麻将、泡茶馆,业余时间更喜欢插插花、看看书、做做手工等。为切实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黄甲街道根据辖内七个社区所处区位、辖内资源、居民结构和诉求愿景等实际,分类施策、精准定位,将檬子社区定位为“公益花坊”、一里坡社区定位为“居创之家”、八角社区定位为“活力充电站”等。

  走进黄甲街道檬子社区一楼,记者看到的是一个布置精致美观的花坊,除了插花,这里还有休闲书吧、奶茶店等。来社区办事的居民累了可以看看书、喝喝咖啡,徜徉在花的海洋中,非常惬意。

  由黄甲人韩丽萍经营的社区花坊属于公益性质。几年前在外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韩丽萍被黄甲火热的社区氛围所吸引,便回到家乡成立了慧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檬子社区聘为社区营造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经营起了花店、奶茶店和书吧,并通过这些平台,扎根檬子社区,收集意见、了解需求,与社区干部、社会组织、居民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实施项目。通过“花在丛中笑——韩式花艺”等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加强互动,沟通感情。

  在一里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居创之家”为主题,“麻小二”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大厅、“善美文化”书吧、“乡愁”老物件陈列、企业共享空间、舞蹈室、儿童区等,时尚、温馨,居民可进入可参与。各项活动的开展带来了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转变。

  采访结束,记者对成都的“慢生活”有了新的的理解。成都的“慢”,是温情、是放松,更是幸福。这种“慢”或许就是来自于成都市在党建引领下打造的社区治理体系。(记者 张丽萍)

  原标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都模式”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党建,“成都模式”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