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上海普陀区:探索“家门口”的治理体系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9-07-18 09:50:25

  “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成新城、金沙、怒江等3个片区中心,在兼容党群服务、网格管理、医疗站点、长者照护、托老托小、社区食堂、康复助浴、法律维权、便民服务、文体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基础上突显各片区特色,初步形成“一片一品”格局。截至6月底,长征镇各中心累计开展各类活动700余场,接待居民25万余人次,服务群众4.2万余人次。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管理”,立足基层实际,回应群众期盼?

  近年来,普陀区持续用力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在权力下放、资源下沉、重心下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以街镇为主体的管理单元幅度依然偏大,难以及时灵敏地处置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难以有效满足社会治理的各方需要。

  2019年,普陀区委区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的“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贯穿党建引领这根主线,在构建“家门口”的治理体系上下功夫,在创新治理机制上下功夫,在提升治理能力上下功夫,积极推动社会治理新发展,努力实现基层建设新气象。

  “党群网、管理网、服务网”三网合一

  在综合考量人口分布、力量配置、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普陀全区10个街镇划分为25个网格片区,着力打造25个网格片区(中心)。

  截至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网格片区(中心)20个。以“邻聚·里”(注:与“零距离”谐音)为品牌,以片区为平台,通过调整片区布局、提升功能、优化项目、完善机制等,努力构建“党群网、管理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是提升党建聚合力。把片区作为区域化党建的重要载体,通过资源整合,以邻里为半径、以服务来凝聚、以项目为抓手,通过组织的纽带把不同隶属、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资源互联互动、就近服务、共建共享,让居民群众在片区中“找得到党员、看得到党旗、听得到党的声音”。二是突出需求导向。建立起需求和项目双向征集机制,动态调整片区服务项目,处理好“大众”和“小众”、“共性”和“个性”的需求,打造就近、便捷、专业、舒适的15分钟生活圈,提供长者照护、亲子教育、卫生健康、社区助餐、便民服务等86类、300余个项目,努力做好“家门口”的群众服务。通过“邻聚·里”网格片区建设,努力实现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更有温度、城区管理更加精细、生活服务更加精准工作目标。

  “网格化、标准化、智能化”三化融合

  按照上海市委提出的城市管理精细化、社会治理智能化要求,普陀区推进基层治理“网格化、标准化、智能化”三化融合。

  一是做实片区管理平台。将25个网格片区加密划小至29个管理片,再划分69个管理责任块,将下沉的城管、市容绿化、市场监管、房办、公安等“4+1”管理和执法力量,与街道自治办、管理办等行政力量在片区深度融合。下沉片区的人数平均在30-40名左右,片区长由街道处级干部担任,负责指挥、协调和统筹;各支力量在片区建立了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处置、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通过不断优化提升城市管理的幅度和力度,让老百姓看得到身边的管理,感受得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人“管”了。

  二是建立标准化工作规范和导则。通过制定《普陀区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普陀区城市管理导则》以及46个场景应用的事部件处置流程等,指导基层执法管理人员依规范快速处置,12345和12319热线重复投诉率在不断下降,群众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三是加快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围绕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通过场景应用来细化工作标准,在网格化片区和“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建设中完善“区-街镇-片区-居村委”三级平台、四级应用工作体系,以“智能发现、智能指挥、智能处置”,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

  条块“集团军”作战机制

  普陀区委区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基层导向,建立条块联动,建立“集团军”作战机制,“条线”一流工作要在“块”里充分体现。

  通过片区整合力量,街道的行政力量和条线部门的管理力量、执法力量下沉在“街镇-片区”层面,形成多兵种、组合式、小部队的“集团军”作战机制,在“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的信息技术支撑下,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老百姓看得到的“围墙内”和“围墙外”有序、安全和干净。

  原标题:党建引领“邻聚·里” 普陀探索“家门口”的治理体系

责任编辑:罗婷
标签:上海,社区治理,党建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