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康养社区

北京:“老街坊”会诊解社区难题 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13 16:58:41

  “一句‘老街坊’,满是正能量。急事难事揪心事,街里街坊互相帮!”近两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新模式,他们在社区普遍建立“老街坊”议事厅,成立议事会,并向楼门延伸,建立了208个“楼委会”。

  随着“老街坊”议事会建设不断推进,石景山社区协商机制进一步健全,社区协商渠道持续拓宽,社区自治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协商议事、劝说疏导、互帮互助等多种形式,“老街坊”议事会在解决社区疑难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推动邻里互帮互助等多个方面,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

  解开心中的疙瘩

  作为北京市城六区之一,石景山区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作为首钢集团所在地,辖区居民中有很多退休产业工人。

  金顶街街道模式口南里社区的楼房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里面住着很多首钢老职工。老楼里有个痼疾,就是楼道堆物堆料。有的居民几十年前的旧家当舍不得扔,就放在楼道里。这些杂物不仅影响居住环境美观,还阻塞了逃生通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党委召开了“老街坊”议事会一起想办法。最终大家讨论决定,由14名社工、70名“老街坊”楼门组长,每天进楼排查,对发现杂物及时核实处理。

  在入户劝解工作中,“老街坊”有的被居民责怪,有的被拒之门外,即便如此,模式口南里社区的社工们没有消极懈怠,大家迎难而上,反复去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社区里有一位86岁的老党员,他是建国后首钢的第一批工人。他在楼道里放了一个铁皮柜,里面存放的工具是在企业工作一辈子的“老伙伴”,老人认为自己住在6层,谁的事情都不妨碍,坚持不搬。得知此事,社区书记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倾听老人诉说自己与铁皮柜的故事。在大家的劝说下,老人心中的疙瘩解开了。第二天一大早,楼道里寄存多年的铁皮柜不见了。

  模式口南里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依托“老街坊”议事会,形成社区党委吹哨,物业、消防、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联动机制。为了保持成果,社区党委要求社工,对自己负责的楼栋要每天进行巡视,同时和自己楼栋的组长建立微信群,每天对楼道情况在微信群里进行沟通,小区里21栋楼、72个楼门、563个楼层全部做到了无杂物,并保持至今。

  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社区

  作为我国最早的铁路线,北京地铁一号线西起石景山区,我国第一辆地铁机车,就是从古城地铁站驶出的。古城街道古城南路东小区离古城站只有100米左右,作为开放式小区,每天很多人会从小区穿行,加之周边还有30多家商户,小区环境卫生难以维持。2018年7月,社区党委通过“老街坊”议事会,召集12位“老街坊”居民代表,大家集思广益,研究对策。“老街坊”提出,要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社区环境。于是,从2018年7月至今,每天早上7点40分至8点20分,“老街坊”文明志愿者都会在小区内巡逻,清理白色垃圾、狗粪、小广告等。从开始的每天两三个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人,并且坚持每月18日和每周一集中大扫除。在“老街坊”的共同努力下,小区环境卫生治理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此外,“老街坊”们还认领了社区内的800棵月季和22个花箱,一年四季认真施肥、剪枝、浇水、打药,今年,所有月季花都开放了。美丽的花朵如碗口大,引来路人纷纷合影。

  为了引领居民养成自觉行为,社区还组织“老街坊”和孩子们,用画笔在社区绘制各种宣传画和标语。很多随手扔烟头的路人,看到“老街坊”天天打扫垃圾,也都不好意思再扔了。

  社区居委会主任孙爱琴表示,社区居委会有15本民情日志本,所有日志都是由“老街坊”来记录。“每月我们归纳一次,收集大家集中反映的难点问题,针对问题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化解矛盾问题

  今年3月的一天,苹果园街道下庄社区的10余名居民,情绪激动地来居委会反映问题。原来,某施工单位每天施工到夜里12点以后,工地与小区仅一路之隔,持续的噪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休息。而且,施工方还不履行之前承诺发放的扰民费。

  对此,居委会主任陈雅文及时安抚居民,承诺积极帮助解决问题,并向街道反馈有关情况。陈雅文组织全体“老街坊”调解员开专题会,“老街坊”普遍表示,此次施工扰民涉及 233 户、 800 余人的切身利益,需要及时解决。最后大家决定:一是向上级寻求法律和政策支持;二是主动与施工单位协调,促成开发商入户测量;三是推选居民代表同开发商进行面对面协商。

  经过多次协调,开发商入户进行了噪音分贝测量,噪音严重超标。之后,居委会组织开发商与居民代表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双发达成解决方案。开发商承诺一是减少休息时间施工时长,二是为居民集中发放扰民费。至此,施工噪音扰民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广宁街道麻峪北社区内的设施,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社区位于石景山区西部,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整个社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大多为平房院落,常住人口1982户,共4203人。

  “道路狭窄,以前都没有硬化,道路大多都让车给占了,每天一到下班期间,私停乱放现象比较普遍,还有游商小贩穿梭其间。”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辖区居民对交通问题反映强烈,居委会每天下班高峰期都要派人进行疏导,防止交通瘫痪。

  为解决停车难,经过“老街坊”议事会讨论研究,社区志愿者组织施画了停车位,并且设置了单行线,使社区停车秩序有所好转。2019年6月,“老街坊”们又一起商量,对社区一处堆放废弃物的垃圾场进行了清理,建成了一座能容纳40辆车的停车场。社区书记李建华表示,在“老街坊”的集思广益下,社区既改善了环境卫生,又缓解了停车难等交通问题。

  据石景山区委社会工委书记、区民政局局长高春玲介绍,目前,全区有2.67万名党员加入了社区“老街坊”队伍。自2018年初至今,全区150个“老街坊”议事会,已开展议事协商1900多次,协商处理大小事项近2000件,参与协商的“老街坊”4.5万余次。

  原标题:“老街坊”会诊解社区难题 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责任编辑:黄守玲
标签:北京,社区自治,老街坊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