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油坊岭铺开美丽乡村画卷

来源:商洛日报-商洛之窗  发布时间:2019-09-17 09:30:10

村中随处可见漂亮的文化墙

吴承奎(中)和镇上干部查看茶树生长情况

  一条条宽敞洁净的产业路四通八达;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一排排整齐的猕猴桃树遍布乡间;一簇簇五颜六色的格桑花香气四溢,漫山遍野的茶园,干净整洁的庭院……夏末秋初,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在油坊岭村次第展开。

  近日,记者来到商南县富水镇,探访油坊岭村发生巨变的原因。

  贫穷是道过不去的坎

  油坊岭村地处陕豫交界的商南县富水镇,面积10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720户198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569人。前些年,村民在地里种些玉米、花生,一年下来也没多少收入,因为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通村路,即使打算运到城里卖些土特产,也极其不方便。群众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家里有病人或是有孩子上学的通常都是债务累累。

  油坊岭村民曾这样描述他们的光景:“开门见山不见路,抬头是坡没有地,住的是土坯房,手拿的是放羊棍;一条泥巴路,仅能过农用蹦蹦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祖辈留下来的土房,年久失修,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盆盆罐罐都找出来接漏雨,遇上连阴雨,更是提心吊胆晚上不敢睡着。”

  大山挡住了出路,贫穷消磨了意志。油坊岭人当年的精神状态一如那挣扎在贫穷里的日子,暗淡无光,低迷无望。

  陈家房,一个土生土长在油坊岭的农民。他和妻子都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因为贫穷,大女儿早早辍了学,小女儿学习很好,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了给女儿凑学费,他借遍了邻里乡亲。说起那段日子对生活的绝望,陈家房几次泪流满面:“哎,过去的日子,不知道怎么挺过来的。”曾有一度,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妻子和大女儿出外打工,他在家借酒浇愁,门前杂草丛生,村里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家的日子可能就此散了。

  那时的村子,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大部分人留在村子,要么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要么是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待在家,却一直没有挣钱的门路。

  昔日旧貌换新颜

  一切变化源于一场战役——脱贫攻坚战。没有硝烟,没有荷枪实弹的敌人,要消灭的是村里的贫困,任何兵书上都找不到这种战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既然接过军令状,就必须取胜。

  战役开始后,商南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包扶油坊岭村。驻村工作队入村后,与村干部一起积极谋划,努力奋战,争取资金,引进项目,为油坊岭村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快速干道”。

  产业发展是“快速干道”的基石。村子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培育壮大产业,先后成立了县富岭生态农业公司、富源油茶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县茶叶联营公司、煦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商南县佳忆德果业公司三家公司,共流转耕地1800多亩,坡地6000多亩,全村85%的土地流转给企业。贫困户可通过在企业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取得收入,实现“技能脱贫”和稳定增收脱贫。同时,村里将茶叶、猕猴桃作为有机农业主导产业,通过整合产业资源,现已种植茶叶4500亩,预计丰产期茶叶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以上,种植猕猴桃示范园1000多亩,预计丰产期猕猴桃年产值将达1000万元以上。村支书吴承奎兴奋地告诉记者,光流转土地一项就能为全村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加上全村老少在企业务工收入,每年可为村子增收500多万元。

  改变村子的基础设施成为“快速干道”的有力支撑。村里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实施产业路、通村水泥路、入户路、便民桥、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共修建6米宽产业柏油路12公里,村通组水泥路累计6条10公里,入户路179户3000米,新建花池、花墙220户8860米,建设便民桥两座,安装太阳能灯60盏,720户村民均实现安全用水、用电,累计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另外,村子坚持“统一标准、整村推进,全民参与、环境共享”的原则,突出“拆、改、治、建”四项硬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拆除了猪圈、露天旱厕等,对旧房屋和危旧闲置房进行重建、拆除或补建,新建了标准化卫生厕所,清理了柴堆、粪堆、土堆,新修建了垃圾池。一年多的时间,共实施涂白拉毛房屋295户,房改顶115户,完成庭院硬化180户,村子面貌大为改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穷山恶水间挣扎的油坊岭人,一步步改变着自己的家乡。

  老百姓背后的贴心人

  “当初建茶园,我们公司选了几个地点,后来吴支书找了我三四次,和我商量把茶园基地落户在油坊岭的事情。我也被村干部的实干精神打动,最终把茶园基地选在了这里。”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经理刘保柱说。2017年,投资两千万元的茶园建起来了。

  刘保柱所说的吴支书就是油坊岭村的带头人吴承奎。吴承奎的父亲干了大半辈子村支书,他年轻时又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一干就是30年。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放弃了外出创业的机会,带领村民探索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缓坡耕地连片修梯田,陡坡耕地弃耕种草,荒山挖成梯田种茶树,硬是在偏僻的荒山里播下致富的种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就是盼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哪怕有一点点希望,只要是为村上好,我都会争取。”他一趟趟去镇上、县上、市里,已经记不清跑了多少趟,走了多少路,进了多少道门,汇报情况,争取项目、资金,凭着认真和执着,让油坊岭村渐渐地变成一个市、县领导耳熟能详的村子。在2018年全市“最美扶贫人”颁奖典礼上,吴承奎这个名字也被许多人记住,他的先进事迹让很多人感动。

  王志龙是商南县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也是驻村工作队的一员。2017年年初,他到村上开展驻村工作。睁眼干扶贫,闭眼想脱贫,就是他两年多来的状态。挨家挨户了解群众情况,记录群众详细信息,帮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成了他生活的重中之重。驻村没到半年时间,他就穿烂了三双鞋。他说:“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17组贫困户陈某,丈夫前些年因病去世,大儿子在外务工出事故致残,她自己身体也不好,家庭的不幸使她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周围邻居吵架,邻居都不愿意同她来往。驻村第一书记余孟涛知道后,经常上门同她谈心,宣传扶贫政策,当听说她小儿子还在家待业时,鼓励他报考驾校,考取了A3驾照,现在西安开公交车。2018年5月,得知陈某因脑出血后遗症需要长期服药时,他拿着陈某的医疗本和身份证,到商南县医院复印了病历,又赶到县上有关部门为其办理了慢性病卡,送到家中,并叮嘱其按时服药,陈某被帮扶干部的行为感动,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这些心系百姓又不怕吃苦的干部,让油坊岭村的群众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

  产业兴旺百姓富足

  有事做,有钱赚,油坊岭人的日子如今已是红红火火。

  48岁的张菊琴,儿子正上大学,原先住着破旧的房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经过危房改造后变成了3间漂亮的新房,两口子还承包了20亩茶园进行管理,一年两个人共收入3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每年四五千元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不努力,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党啊!”张菊琴告诉记者。

  60多岁的马云富房屋进行改造后,家里亮堂了,住得也踏实了。去年春节,他在春联中写道: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习主席。横批:永远跟党走。质朴的话语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和对党的感激。

  一直没有成家的赵书华说:“如果脱贫攻坚早搞几年,我就不是光棍了。”

  见到陈家房时,他刚从茶园里回来。衣着光鲜,精神抖擞,以至于我们很难将以前每天借酒浇愁的贫困户与眼前的他联系起来。女儿上学期间,每年6000元教育补助资金,流转土地7000多元、茶园务工收入一万多元,这些钱已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他激动地告诉我们:“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多亏了这些好干部,我们家‘活’过来了。”如今,他的大女婿在华为公司上班,每年税后收入十七八万元,他的小女儿刚刚大学毕业,还找了个法国的对象,生活美满幸福。

  正是茶园里锄草忙碌的时节,步行在柏油路缠绕的茶山上,不时会看见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听到一阵阵美妙的歌声,那些掩饰不住的喜悦显露在每一个油坊岭人的脸上。站在山顶的茶园观光厅里,看到漫山遍野、整齐排列的茶园,看到老百姓忙碌的身影,吴承奎感叹道:“油坊岭真的不一样了!”

  是一批又一批的扶贫人,默默奉献着智慧与力量;是一双双有形和无形的手,撑起了油坊岭“山上茶、山下果”的美丽画卷;是一颗颗感恩的心,一滴滴洒下来的汗水,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助推着油坊岭村美丽的嬗变。(记者 汪瑛 李亮 谢非)

  原标题:油坊岭铺开美丽乡村画卷

责任编辑:黄守玲
标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