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民主

湖南:民生不断改善 日子越过越甜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9-09-19 11:48:02

  

       8月21日,2019年南华大学博士志愿者三下乡服务团走进祁东县凤歧坪乡,为这里的乡亲们送医送药。 曹正平 曾昊岚 摄影报道

  9月18日,蓝山县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工作人员指导办事群众填写资料。 杨雄春 摄

  制图/李妍

  9月18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蒋昌忠,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黄赞佳,省住建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舒行钢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省民生改善方面的成就。

  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价值追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工资水平持续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基。70年来,我省城乡从业人员规模由1950年末的1107.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其中省内城镇从业人员由79.60万人扩大到1863.8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7.19%提高到49.85%。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8年底转移就业总规模达到1592.3万人。全省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之比由1950年的88.54∶4.95∶6.51逐步调整为2018年的39.12∶22.37∶38.5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由72.07万人增加到1439.76万人。职工工资水平也逐步提升,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63元增加到2018年的73300元,年均增长17.6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整合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21万人、工伤保险798万人、失业保险59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工伤、失业保险已覆盖全体职业人群。连续15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8年的2371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试点之初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03元。

  告别“蜗居”“简居”,实现“宜居”“优居”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居民三代“蜗居”一室是普遍现象。为了实现从“蜗居”到“宜居”、“简居”到“优居”的梦想,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一轮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速,城镇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236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386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02%。全省市区总面积达51437平方公里,较1982年增长超过6.1倍;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3192公里,较1982年增长超过12.8倍。201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4.9平方米,增幅达12.5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3.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53.1平方米,增长超过6倍。

  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公租房105.46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7.41万户,城镇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259.7万套,帮助近1000万居民“出棚进楼”;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6.84万户,户均补助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45万元,帮助超过500万农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达到306.9万人,1995年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935.4亿元,超过134.2万户城镇职工受益。

  教育医疗跨越发展,养老助幼长足进步

  70年来,我省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49年,湖南近3000万人口中,八成是文盲半文盲。70年来,除小学数量进行优化调整外,全省各类学校数均有几倍到几百倍不等的增长,在校生人数由1949年的207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350万人,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2.93%、98%、92.54%、49.83%,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2年。教育实现了从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跨越,从“没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跨越,从“底子薄”到“家底厚”的跨越。

  通过70年接续努力,我省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积贫积弱的医疗卫生状况。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18年的76.7岁。妇女和儿童健康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4年下降。先后稳妥有序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发展更趋均衡。

  养老服务、儿童福利、人居环境等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上世纪70年代,全省仅有福利院7所,目前已有各类养老机构2358家、养老床位44万张,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特困供养全面覆盖。2007年实施五保供养,2014年转变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障38万人,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58所,改扩建200余所,50%以上的县建立了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2011年建立孤儿保障制度,目前全省保障孤儿2.1万人,保障困境儿童13万人。现有儿童福利机构60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04所;建成乡村儿童之家2.2万个,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

  近年来,全省先后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行动,宜居环境不断优化,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县城)1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39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村庄)38个、中国传统村落658个、全国绿色村庄1430个,老百姓在绿水青山间畅享幸福生活。

  建立“8+1”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改善基本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政部门一直承担重要民生保障职能,历经救济粮、基层互助、专项社会救助制度建制、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精准救助等5次跨越。1950年省级以上民政事业资金556万元,到2018年底增加到200多亿元,这一时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由6317个增加到2.88万个。目前,全省基本建成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加社会参与的“8+1”社会救助体系,民政常年保障服务对象1500多万人,覆盖全省总人口近20%。

  我省1999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低保人数由开始时的15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85.8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从38元提高到35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从23元提高到213元。2009年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累计救助520万人次。2016年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目标人群125万人。2014年实施全省低保最低指导标准,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96.4万名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实施社会组织扶贫“万千万”工程和“五个专项行动”,引导社会资金3亿元,结对帮扶困难家庭10万户,慈善救助困难群众累计2000余万人次,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记者 陈勇 刘银艳 易禹琳 陈淦璋 余蓉 )

  原标题:民生不断改善 日子越过越甜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