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南苑社区:“12346”典型做法 实现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新突破

来源:中国社区网投稿 发布时间:2020-06-02 14:52:57

  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实施以来,南苑社区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关爱康复对象、服务康复对象”这一主题,以“突出一个特色、搭建两大平台、构建三个网络、实施四型服务、强化六项援助”的“12346”典型做法为抓手,立足社区实际,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开展精神康复服务,构建起了以家庭为基础、机构为支撑、“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目前,社区21名精神康复对象,基本好转2名、好转7名、基本康复2   名。有力助推了社区精神障碍康复工作上水平。

  一、突出“一个特色”,创新应用中医调理康复模式

  精神活动与生理状态直接关联。在精神康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康复对象存在非常明显的生理疾病,生理上的失衡必然导致情志异常。同时,专业医疗机构在使用精神类西药时,存在较明显的毒副偏性,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社区基于对生理与心理互相交织影响的深刻认知,探索尝试将中医辩证康复调理引入项目实施,作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主要手段之一,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填补了中医中药参与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空白。

  社区在精神康复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精神活动与生理状态直接关联。绝大多数康复对象存在非常明显的生理疾病,生理上的失衡必然导致情志异常。同时,专业医疗机构在使用精神类西药时,存在较明显的毒副偏性,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社区基于对生理与心理互相交织影响的深刻认知,寻访内行中医专家为康复对象辩证调理,制定个性化的调理康复方案。经专家诊断,参与中医康复调理的21例康复对象中,属少阴寒湿型7例、肝郁胃热型6例、气滞血瘀型6例、湿热雍瘀型2例。安排社工将服务对象看诊和服药后身体、精神的变化详细记录,及时反馈中医专家。至目前,通过中医调理已有8人身体疾患、精神状态得到了极大改善,3人住院次数、时间明显减少,6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辩证康复调理受到了康复对象及其家人的热情回应和充分肯定。

  二、搭建”两大”平台,精准实现康复服务无缝对接

  坚持社会关注、共同参与、扶弱助残的理念,不断资源整合、拓宽渠道,搭建了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平台。一是搭建专业医疗机构平台。市医院精神科、市中医院先后为17名康复对象开展了简单精神、心理量表测量评估,对他们的精神健康状态进行了科学评估,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同步引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酒泉心理咨询师协会等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了心理援助、中医药健康调理、就业指导等12种类型的精准康复服务。经过定期的入户访视、聘请中医院专业医生多次上门诊疗,精神障碍患者病情逐步好转。二是搭建社会支持平台。社区采用提供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康复对象进行公益性岗位锻炼,岗位锻炼合格后,由社区于与就业机构对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职业能力评估,经评估合格后,向其提供就业信息,并向相关单位推荐就业,目前,已有3名患者基本康复并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

  三、构建“三个网络”,不断增强康复服务工作实效

  坚持硬件支撑、软件跟进的思路,积极构建三个网络,为康复对象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一是健全组织网络。成立了由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和指导。承接精神康复项目的酒泉先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配备3名专职社工,5名兼职社工,具体负责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工作的管理、运行及各项活动的开展,确保了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工作规范运行。二是建立信息网络。集中力量对社区精神康复对象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健全了精神康复对象基本情况信息台帐,并将年龄较大,病情较重的保障型康复服务对象确定为优先享受服务的重点对象,确保了服务对象全覆盖、有重点。三是构建队伍网络。建立了“社区工作者+社工+志愿者”的“三联”服务队伍,定期为有需求的康复对象提供入户访视、社区照料.社会融入援助、家庭支持等15种类型的精准康复服务。共入户访视50余人次、上门服务54人次,

  四、实施“四型服务”,持续推进康复服务有效落实

  坚持需求为本、强化服务、统筹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精准预估,科学分类,不断满足精神康复对象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对确定的21名精神障碍患者,按照年龄、病情、能力、机构评估情况科学等划分为保障型、支持型、引导型、成长型4个康复服务类型,确定适合该患者的康复服务内容,设立切合实际的康复服务目标。一是将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病情较重的服务对象确定为保障型康复服务对象,通过定期上门访视、为监护人提供精神卫生知识和护理知识宣传、病情控制、患者及家人心理辅导、和谐家庭关系、中医药健康调理等服务方式,最终达到护理充分,病情维持稳定,居有所养的目标;二是将年龄偏大行动方便、病情较轻和稳定、有一定业余爱好的服务对象确定为支持型康复服务对象,通过上门访视、为监护人提供精神卫生知识和护理知识宣传、病情控制、患者及家人心理辅导、和谐家庭关系、中医药健康调理、业余爱好支持等服务方式,让患者身心愉悦,最终达到病情改善、家庭和谐、老有所乐的康复目标;三是将年龄较小、可塑性强、病情稳定的服务对象确定为成长型康复服务对象,通过上门访视、为监护人提供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患者及家人心理辅导、中医药健康调理等服务方式,最终达到服务对象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少有所教的康复目标;四是将处于青壮年、病情较轻稳定的服务对象确定为引导型康复服务对象,通过上门访视、为监护人提供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病情控制、患者及家人心理辅导、中医药健康调理、就业技能培训、转接或推荐就业等服务方式,最终达到服务对象参加社会活动、发挥自身价值作用、积极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康复目标。

  五、强化“六项援助”,有力保障康复项目高效实施

  坚持社工机构组织、社工牵头、康复对象参与的方式,通过采取兜底援助、康复援助、融入援助、医疗援助、心理援助等五类措施,更好的保障精神康复项目高效实施。一是兜底援助,通过入户走访,对服务对象进行病情评估、信息提供,协同服务对象及家属对接办理福利政策、医疗保障、社会救助基金、残疾鉴定、就医就业、医疗救助、大病报销、用药补贴、医疗费用补贴等服务,为康复对象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二是康复援助。对服务对象进行居家安全评估、独立自理能力训练、家庭护理技能培训,同时对缺乏自理能力的康复对象选派志愿者上门提供家政服务,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三是融入援助。社工通过个案、小组、社区活动等专业方法,先后为3名康复对象和监护人开展了谈心谈话、心理辅导、家庭慰藉等服务。组织开展了唱歌小组、手工制作、故事小组等小组活动6场次,参与人数200余人。四是医疗援助。开展动态监测、服药监测与指导、疾病知识预防和宣传。利用社区搭建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服务网络,服务对象社区康复期间病情复发的向专业医疗机构快速转介,并聘请中医院专业医生王永东对服务对象进行上门诊疗,工作人员免费为服务对象配送中药,并做好跟踪回访,根据诊疗效果随时调整用药周期,康复对象病情明显好转。五是志愿援助。为了使项目效益最大化,提高项目资金使用针对性,减少不必要开支,社区将志愿服务引入项目,积极发动志愿者配合参与了大量的服务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爱的路上 你我同行”嘉峪关户外拓展活动、“牵手夕阳 浓情中秋”志愿服务活动、踏青春游喘息服务、春节集中慰问等活动12场次,参与人数1300余人。六是心理援助。聘请专业人员开展服务对象的心理评估、个案辅导、家庭治疗、咨询性服务。针对紧迫性较强的案例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心理咨询或转介。开展患者及家庭人员的心理康复和心理疏导慰藉服务,帮助患者更积极的应对出院后到进入社会之间的“过渡期”,支持家庭成员增添康复信心,舒缓心理压力,缓和家庭关系。(王丽娟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南苑社区)

  原标题: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南苑社区“12346”典型做法 实现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新突破

责任编辑:黄雪莹
标签:“12346”典型做法,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