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社区干部,用爱与奉献温暖千家万户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0-07-30 09:01:40

  【一线讲述】

  编者按: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走进长春长山花园社区,了解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工作情况。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纵览总书记历次考察行程,“社区”出现频率很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社区治理与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对社区党员干部提出要求、寄予期望。光明智库带您走进总书记考察过的三个社区,听社区书记讲述解决居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故事,请社区干部培训负责人谈做法和成效,并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居民都是我的亲人”

  讲述人:2014年“时代楷模”,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吴亚琴

  7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山花园社区考察调研,看展板、查记录,和我们亲切交谈。总书记的到来,是对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勉励和鞭策,让我激动又振奋。

  到社区工作之前,我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的一名中层干部。1995年7月,厂党委把我派到当时的工厂家属区——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九委工作。当时我才30出头,打心底里不愿干这“大妈”的活儿。还记得第一天去社区报到时,正巧有位居民来办事,说了句“总算来了个能管事的人了”,这个认可让我一下子就想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我们社区有3100余户居民,曾是典型的棚户区、城中村。人口结构四多一少: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和生活困难人多、有稳定收入者少。

  早年间,这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没花没草,到处都堆放着杂物,从楼上噼里啪啦往外扔垃圾,典型的老旧散、脏乱差。

  作为社区的当家人,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大家改变这种面貌,让社区成为所有居民都爱的家!

  当年,小区供暖很差,室外都零下30多度了,室内还只有七八度,居民对物业意见很大。为了彻底解决问题,社区党委顶着压力,陆续解聘了三家物业公司。

  解聘物业公司不是目的,让居民过得舒心才是目标。居民找到我,想让社区来代管。可是怎么管?我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思来想去,还是得依靠党员和居民。于是,我们接收了194名退休党员,建立起社区党委—楼栋党支部—单元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的四级党建网络体系,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党组织全覆盖,蹚出了一条党委引领、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新路子。

  在各级党委支持下,社区实现了集中供暖、更换了楼宇门窗、修建了健身广场、实现了绿化美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社区。居民自豪地说:谁来管都不如我们自己管!

  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260人,占总人口的18%。社区居家养老是老人们最心仪的方式。2007年,我们成立了专职养老服务队,建立了“十分钟助老服务圈”。2012年,在社区支持下,“康乐之家老年服务中心”注册成立,成为长春市第一个由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向辖区老人开展送理发、送洗澡、送配餐、送医药等“十送”服务。2015年,我们又开展康乐老人快乐行活动,为全区59个社区的老年人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让“生人社会”逐步转化为“熟人社区”。

  社区书记“官”不大、责任不小;钱不多,管事不少。社区有位80多岁的孤寡老人董兰芳,一直由我在照顾。2005年,董兰芳想落叶归根回山东老家。我买了两张火车票,陪伴老人一起回家。那是一个大冬天,我胸前搭着菜板和洗衣盆,背后背着老人的行李,手拉着老人,随着春运大军把她送到了家。我从山东回来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俩躺在一个被窝里,唠了半宿的贴心话。第二天,我都走出她家挺远了,老人还在向我招手,抹着眼泪。之后很多年,每到春节,我都从个人工资中拿出200元钱寄给老人,直到她去世。老人去世后,她的亲属给我写信,说老人临终前给我捎话,如果真有下辈子,一定和我做母女。

  现在,大家都说我是“小巷总理”,是“时代楷模”,可叫到我心坎上的还是那一声声“闺女”“吴大姐”“吴阿姨”“吴奶奶”。

  一转眼,这个“居民大妈”,我一干就快26年了。这些年,我始终把居民当作亲人,为居民排忧解难办实事、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从未改变。

  “最管用的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讲述人: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丽萍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社区,与大家亲切交谈。总书记对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对社区发展的殷切希望、对基层干部的深情嘱托,深深印在我心里。

  在社区工作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做好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最管用的就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用情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建美丽和谐家园。

  “你家漏水,把我家淹了,你赔钱”“你放在楼道的箱子,老挡着我出行”……以前,此类事情在居民间时有发生。我按照上级安排部署,实行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党员和社区网格员进楼入户开展常态化走访。谁家的媳妇生了孩子,谁家老人生病没人照顾,谁家的孩子放学没人照看……此类大事小情,社区干部都了如指掌,一遇到问题,随时帮助解决。久而久之,居民的门好进了、话好讲了、心好交了,社区干部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金花园广场是小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由于附近缺少公共卫生间,如厕难一直困扰着社区居民。我带领社区班子成员多次入户征求意见,在广场周围多方选址,最终在广场南门入口设立了移动式公共卫生间。这个“老大难”解决了,居民们拍手称赞,我的心里也轻松了不少。

  2019年9月,社区党员杨德军被确诊为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需要几万元治疗费,而他家经济条件有限,凑不出这笔钱。社区倡导开展募捐活动,街坊邻里积极响应,爱心接力迅速展开,一笔笔捐款带着大家的情意汇聚而来。老党员孙彦民自身也不富裕,却硬是挤出1000元,亲自送到杨德军手里。这样的帮扶活动,我们经常举办,在社区形成了“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有了社区的和谐与美,才有社会的团结稳定。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团结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及辖区群众,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社区党员“领头雁”作用,聚焦民生实事、聚焦党的建设、聚焦基层治理,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辖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把家安置在社区、把心留在社区、把日子融在社区”

  讲述人:陕西省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支部书记 江慧丽

  我所在的社区地处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区,共搬迁安置11个村1346户4173人,是全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安置区。面对繁重的社区治理工作,我们充分发挥了党员作用。

  几年前,县里创新推行党建O2O平台,通过建立微信群,实行“群众线上点单,党员线下服务”。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群里喊一声,由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志愿者便迅速投入抗疫一线,量体温、当跑腿、搞服务……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2018年,社区建立了党支部,今年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又为社区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实现社区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

  现在,每天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取钱、交养老保险……几分钟便能完成。社区离县城有40多公里路程,进城办事很不方便。我们致力于打造“15分钟服务圈”,成立了易地搬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办事有平台、办公有场所、活动有场地、学习有去处。

  从万福山搬到社区的贫困户张运弟曾告诉我,最怕搬到社区后没收入。像他这样的群众,在社区还有很多。为解决好就业问题,社区以支部为引领,搭建了三大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一对一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确保每户有一人就业;技能培训平台,开办社区“小课堂”、建设社区讲习所、用活远程教育,加大搬迁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度;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按照“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建工厂”的思路,确保100人以上社区都配套建设1个扶贫车间或社区工厂。

  目前,社区建设厂房9400平方米,发展新社区工厂4家,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培育农村淘宝网店3家、快递公司6家,实现就业30余人;利用远程教育区域化培训中心及移民技术培训学校,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如今,很多像张运弟一样的居民一边在社区工厂上班,每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一边还能照顾孩子上学,打心底里高兴。

  既要让群众吃住得安心,还要让他们生活得舒心。为此,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开展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美庭院、创业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设置光荣榜、曝光台,切实让搬迁群众把家安置在社区、把心留在社区、把日子融在社区。

  近期,按照全县统一安排,我们正逐步推进以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为主要内容的“十小工程”,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书记带书记”,培养优秀社区工作者

  讲述人: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培训管理部负责人 冯爽

  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学院,了解我们教学培训情况,并作出肯定,“这样的培训方式是对路的”。那一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学院工作者的荣誉感、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幸福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2019年3月,我从宣传战线岗位上来到了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当年7月9日学院揭牌运行,我光荣地成为这块热土上的第一批耕耘者。

  学院根植于社区,是全国首家独立设置的社区干部学院,立足长春、服务全省、面向全国,自投入运行以来,举办了全国社区工作者实训班、吉林省万人大培训、长春市千人培训共计30期,培训学员4400人,成为广大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基地和平台。

  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工作者服务,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学院重点在两个基地上下足功夫:一是培训基地,一是实践研究基地。

  在培训方面,我们开发了线上和线下两套培训系统,以此实现培训在地域上的不设限性和数量上的无限量性。我们有专兼职教师272人,遵循“身边的榜样就是鲜活的教材”的理念,组建了一支由“时代楷模”吴亚琴等12位全国社区书记典型组成的导师团队,实现了行家办学,“让书记带书记、典型带典型”,以此培养更多的优秀社区工作者。

  为了让学员训完即用,学院重点打造了实训教学。我们研发了楷模分享、实务演练、现场教学、干而论道等10余种教学模块,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现场。学员们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了工作能力、在实战训练中学会了工作技巧、在实务演练中掌握了工作方法,实现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培训目的。

  为了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我们努力研发特色教材和教学体系。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题,我们编制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标准》,已作为吉林省地方标准立项;举全院之力编写《社区治理一万个怎么干》等系列校本教材,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工作宝典”。一年来,在全院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学院的培训班型和课程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岗位学员的需求,形成了长短结合、层次合理、广泛覆盖的专业培训体系和培训格局,也实现了培养情感、传授方法的培训目的。

  疫情防控期间,学院主动延伸服务触角,通过在网上建立智慧学院,为更多的社区工作者提供精准化服务。广大社区工作者永不衰竭的战斗力给了学院办大办强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会继续前行,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最美一公里”。

原标题:社区干部,用爱与奉献温暖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干部,奉献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