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北京海淀:“绿色合伙人”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来源: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发布时间:2021-02-25 10:21:23
上河村社区居民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正确投放垃圾。李晨竞摄

  “党总支带领社区党员居民在各项活动中走在前列,我们深感自豪”“这是居民配合、物业尽责、志愿者奉献,多方联动的成果”“党建引领,2021年再创佳绩”……2月2日,在得知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上河村社区荣获第二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消息后,上河村社区微信交流群瞬间被一条条暖心的评论包围。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上河村社区依托特色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抓好社区垃圾分类“主战场”,以问题为导向,用“绣花功夫”持续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分类效果、分出质量稳步提升,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的“上河模式”。

  “六方”力量显“共治”效能

  “当日常工作出现问题时,党支部是主心骨,居委会是组织者,全体业主是当家人,物业是大管家,街道各职能部室是后援团,我们的社会团体是共建者,六方都有各自的职责。”上河村社区书记王颖梅告诉记者,正是由这六方组织的“社区合伙人机制”,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上河村社区,特色“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依据《社区合伙人公约》奠定六方责任。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落实好离退休党员志愿者站桶指导、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值守,引导党组织共建共享;物业结合日常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及服务管理工作,配合区城管委、街道落实“分、收、运”三大环节,抓实“看、盯、运”三大流程;居委会发挥居民自治优势,开展各项宣传、引导活动,使居民逐步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

  遇到居民反映集中,需要多方协调的难题,上河村社区“一事一议”,通过召开合伙人例会,运用合伙人机制有效制衡垃圾分类多元主体。在之前召开的合伙人例会上,有居民代表提出“倒厨余垃圾时,破袋后的汤汤水水难免会溅到手上,没地擦手很不方便”。例会一散,上河村社区物业就立即行动起来,着手准备在垃圾驿站旁安装洗手池的相关工作。但涉及相关费用问题时,却让物业犯起了难。这时,共建单位伸出了援手,主动提供了免费的洗手池。物业接货后,马上找来师傅安装,不几日就解决了居民扔完垃圾没法洗手的问题。“类似涉及经费的问题,社区党组织也会协调解决一部分。社区党支部将充分利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做好事、做实事。”王颖梅说道。

  志愿值守展“夕阳风采”

  上河村社区的居民每天在投放垃圾时,总能看见一些熟悉的身影,他们热心的接过居民手中的垃圾,仔细检查进行分类。他们就是社区的“桶前值守队伍”,物业保洁员、居民党员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共建”单位在职党员拧成一股劲。

  “厨余垃圾要投放到绿桶,垃圾袋则要投放到灰桶。”提起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刘奶奶说得头头是道。刘奶奶是社区的老党员志愿者,刚刚过完80岁生日的她,从烈日炎炎到数九寒冬,始终坚持值守在垃圾桶前。“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站在这里看桶,不仅是为了个人,也是为我的子孙后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目前,上河村社区共设有4个桶站、1个驿站。每周一、三、五是志愿者的上岗日,志愿者和物业保洁员一起双岗值守。保洁员、保安24小时看守四品类桶站,负责“桶边”清洁、“桶边”指导;志愿者每周三次岗位值守,负责“桶边”宣传、“桶边”监督,落实好“紧盯三桶”制度,提高垃圾分出率和厨余分出质量。保洁员、志愿者身份不同,两者有益补充。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时,居民需要在我们的帮助下现场分拣,现在大家基本都能独立正确分类了。”王颖梅介绍道。为了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实践垃圾分类,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协调作用,广泛开展动员,多方联动,通过“敲门行动”、分发宣传彩页、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在全社区营造出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作者 李晨竞)
  原标题:北京海淀:「绿色合伙人」开启社区治理新模式

责任编辑:刘腾腾
标签:社区,垃圾分类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