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政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地方样板
来源:中国社区网 发布时间:2023-09-13 08:49:05
“非常感谢调解员,我的养老钱终于要回来了!”日前,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东平镇吴姓老人借给亲戚1.4万元引起的债务纠纷,在调解员的调解下圆满解决。
近年来,政和县创新开展“坐坐群众的小板凳”“板凳微宣传”“板凳聊法”“板凳解纷”“板凳议事”等活动,由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司法行政工作者、“蒲公英”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网格员、调解员等共同走进乡村,拉着群众一起坐下来、新思想和法律学起来、疑问讲出来、矛盾摸上来、纠纷化解开、乡村治理好,把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普法“蒲公英”+“小板凳”
传播法治“好故事”
“现在电信网络犯罪频发多发,大家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普法“蒲公英”们拉上横幅、摆上流动小板凳便开始反电诈宣传。
政和县充分发挥“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宣传法律法规的作用,积极培育普法志愿者队伍,充分整合公检法司及律师、机关干部、镇村干部、老党员、妇联、关工委等资源,创建“老党员‘蒲公英’宣讲队”“巾帼‘蒲公英’宣讲队”“基层党群‘蒲公英’宣讲队”等普法队伍,深入农家小院、祠堂凉亭、田间地头、村口廊桥、学习礼堂等地开展“板凳微宣传”“板凳聊法”等活动,为群众讲解基层社会治理、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全县组织入村宣讲党课126场次,“板凳微宣传”1000余场次,受益8万余人次。
法律网格员+“小板凳”
织密乡村“安全网”
安置帮教对象郑某某刑满释放后无业在家,生活拮据。法律网格员了解到郑某某有竹木制品车间工作经历后,便推荐其到安置帮教就业基地工作。经过努力,郑某某从一名竹制品普工成为车间负责人,生活越来越好。
这是政和县创新安置帮教“全链条帮教全过程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被省司法厅在全省推广。“今年以来,政和县向全县各村派出法律网格员230人次,下沉到村级网格‘坐坐群众小板凳’,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的形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社区矫正对象实地查访、刑满释放人员走访帮教、常态化扫黑除恶线索摸排,有的放矢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实现动态监管帮教,对重点矛盾纠纷进行科学研判,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政和县司法局局长刘国辉说。
今年以来,政和县法律网格员共排查矛盾纠纷1136起,解答法律咨询149件,走访排查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3100余人次,处置异常事件28起,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人民调解员+“小板凳”
化解乡村矛盾
2022年7月,家住政和县东平镇东平村梅屯的张某某建房时,将院子外墙向外砌了50公分,引发周围群众不满。该片区网格员通过“网格E家”将情况上报后,当天下午,司法所与城建所、国土所工作人员组成人民调解专班,前往张某某家做思想工作,最终张某某将外墙退回50公分。
“持续深化‘一村一专职调解员’机制,实现全县140个建制村和居委会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激活乡村平安建设‘神经末梢’。”政和县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颜萃介绍。
政和县充分发挥村专职调解员吃、住、工作在村的特点,针对邻里矛盾、家庭婚恋、林地归属等方面纠纷开展“板凳解纷”活动,灵活运用村规民约、政策解释、困难帮扶等方式,及时引导当事方“坐下来、说出来、解决好”。此外,组建“老党员调解室”“三姐妹调解室”“三茶调解室”等,鼓励老党员、妇女组织、茶叶协会等发挥在矛盾化解方面的作用,延伸农村矛盾调处触角。
今年以来,政和县先后成功化解了一批重难点信访纠纷,成功调解各类矛盾1500余起,真正把群众的“上访”变为干部“下访”,取得良好成效。
“法律明白人”+“小板凳”
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前蓬桥新建的水渠深度不足,渠壁也太薄,水量大的话会淹没附近的农田……”作为“法律明白人”的村干部高邵生对在建的项目进行发言。
5月15日,一场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板凳议事”,对村里的大事小事进行协商、评议。经集体讨论后,水渠承建方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现在党员干部真是和我们老百姓想在一起,这条水渠按照我们的需求进行建设,质量也很牢靠。”在水渠项目验收时,附近农田的户主吴显兴如是说。
近年来,政和县系统谋划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建立健全乡村法律顾问制度,实现全县10个乡镇(街道)140个建制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全县培养‘法律明白人’2200人、‘法治带头人’1500人,每年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司法所长、法律顾问、专职调解员等组织开展培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人民调解知识等,提升‘法律明白人’知识储备,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政和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宋小强说,政和县探索建立“法律明白人”服务乡村议事机制,全县设立的155个“板凳议事点”实现“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在议事过程中为群众全过程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今年以来,“法律明白人”参与乡村规划、环境治理、征地拆迁、治安维稳等方面议事120场次,收集意见32条,提出村规民约、环境提升建议53条,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