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资讯 > 康养社区

淮南:养老社会化多元化 唱响“最美夕阳红”

来源:中安在线(合肥) 发布时间:2015-09-01 10:00:20

  淮南市各级民政部门顺应人口老龄化新常态,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社会化多元化唱响“最美夕阳红”。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淮南市常住人口243.35万人,60岁以上老人39.42万人,占总人口的16.2%。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发展,使得养老不再是单纯的家庭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淮南市各级民政部门顺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居家养老,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服务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对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老人来说,养老问题也许算不上严峻,但对于“三无”和空巢老人,如何养老却成了头等大事。

  针对特殊群体老人,淮南市正积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主要是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服务器,建立呼叫服务系统,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紧急救援等专业化、个性化全天候服务,确保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内顺利求救,并得到及时救助。居家养老呼叫平台建设已经市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市财政安排了100万元建设资金,目前平台建设已进入招投标程序。

  作为居家养老的支撑,淮南市初步建立了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市政府出台了《高龄津贴发放实施办法》,对年满80—99周岁的老年人,按照每人每年200元标准发放,100周岁以上老人长寿保健费按照不低于每人每月500元标准发放,凤台县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费每人每月达1000元,老年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同时,建立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

  社区养老,在大家庭中唱响“最美夕阳红”

  走进大通区居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聚在一起,下下棋、谈谈心,其乐融融。该中心设有活动室、休息室以及户外活动场地,为社区空巢、孤寡老人提供日间托管服务。

  “以前在家看电视,现在每天来这里,心情舒畅了,身体好多了。”“这里老年朋友多,大家一起摆龙门阵、打牌娱乐,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老人们乐呵呵地说。

  为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更具规模,更好地服务辖区内的老人,仅2013年至2014年,淮南市就建立了10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80个农村幸福院,为孤寡、留守老人提供日间托老、休闲娱乐、保健康复等服务,成为老人精神生活新天地。

  机构养老,公办民营百花齐放百舸争流

  整洁的院落、宽敞的房间、鲜美的自种菜,一群老人在院内,或聚在一起聊天,或在悠闲地看报……走进焦岗湖镇养老服务中心,一幅生动、温馨的画面映入记者眼帘。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淮南市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让“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变身“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淮南市共有农村五保供养机构61所,拥有床位7333张。由于多种原因,入住率不能满员,还有相当一部分空闲床位。为使这部分空闲床位也能充分发挥效益,市民政部门结合社会老人有养老服务需求实际,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转型升级试点工作,鼓励条件好、管理较完善的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升级转型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有三所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开展了转型升级试点工作,运营效果良好。

  在抓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的同时,淮南市通过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税费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东方集团医养结合式老年公寓、大通区政府招商引资养老项目均在谋划中。截至2014年底,市民政部门对符合设立许可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积极向省级争取各项补贴134万元;市与区级对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且经民政部门认定正常运行一年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和床位运营补贴共119.16万元。此外,市级公办老年公寓已立项,田家庵区老年公寓预计2015年底可投入使用。谢家集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凤台县公办老年公寓在筹备中。

  为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培养,市民政、人社部门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养老机构院长资质培训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同时,为61所农村五保供养机构购买了责任险和住养老人意外伤害险,综合责任保险保费标准为每张床位每年40元,最高可获赔20万元,有效降低了养老机构的运营风险,确保安全健康运营,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陈静
标签:养老,多元化,

分享至:
  • 扫一扫手机预览

  • 中国社区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推荐
精彩专题
社区地图 社区百科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我要投稿

中国社区网邀您投稿:
zhongguoshequwang@163.com